Wiltse肌间隙入路在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术中的应用

2019-03-23 08:54徐寅强邢顺民方良勤谭俊铭
创伤外科杂志 2019年12期
关键词:入路螺钉间隙

徐寅强,邢顺民,方良勤,谭俊铭

胸腰椎属于人体主要承重部位,常因高能量损伤引起爆裂性骨折[1]。目前主要以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作为治疗手段,但传统后路创伤较大,需完整剥离腰背肌群,术后并发慢性疼痛可能性大[2]。本研究探讨了笔者医院Wiltse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在胸腰椎骨折术中的应用。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98例,男性57例,女性41例;年龄21~70岁,平均43.6岁;伤后至手术时间(4.06±1.09)d。依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Wiltse肌间隙入路(Wiltse组)和传统手术入路(传统组),各49例。Wiltse组男性30例,女性19例;年龄 21~70岁,平均44.1岁;伤后至手术时间(4.11±1.17)d 。传统组男性27例,女性22例;年龄 21~70岁,平均43.0岁;伤后至手术时间(3.98±1.01)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手术方法

2.1Wiltse组:(1)选择后正中切口:以受伤椎体为中心作8~10cm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等,向两侧牵拉钝性分离腰背肌筋膜;(2)暴露Wiltse肌间隙:用手指或止血钳钝性分离多裂肌和最长肌肌间隙,充分暴露伤椎上下椎体横突基底部和关节突关节,及时对关节囊动脉电凝止血;(3)置椎弓根螺钉:将6枚椎弓根螺钉分别置入伤椎及相邻的上下椎体,并将伤椎高度进行良好复位,在C型臂X线机辅助下确认椎体高度恢复情况;(4)冲洗术野,逐层缝合组织,切口内放置引流管,无菌包扎。

2.2传统组:选择后正中切口,逐层切开,切断棘突的多裂肌起点,剥离骨膜下多裂肌至横突与关节突水平,选择人字嵴顶点,置入螺钉,其余操作同Wiltse组伤椎置钉内固定术。

2.3术中行脊柱节段融合指征:(1)伴节段不稳;(2)伴多节段椎间盘突出;(3)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4) 再次损伤翻修术。

3 观察指标

98 例患者均获得良好随访,平均(23.1±7.3)个月。术前1d、术后1、12个月、末次随访时分别记录患者VAS评分、ODI指数、后凸Cobb 角和并发症情况。并发症包括螺钉断裂、松动、术后腰痛等。

4 统计学分析

结 果

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Wiltse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iltse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和ODI指数比较

末次随访时,Wiltse组患者VAS评分、ODI指数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患者影像学指标恢复情况

术前、术后1、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Cobb角矫正率和矫正丢失率见表3。末次随访时,Wiltse组46例患者后凸畸形矫正无丢失,3例矫正轻度丢失。传统组6例矫正丢失伴后凸加重。

4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钉断裂及松动,Wiltse组发生1例术后腰痛,传统组2例术后腰痛,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2,P=0.819)。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表3 两组患者影像学指标恢复情况比较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讨 论

胸腰椎骨折属于较常见的脊柱骨折类型,多由外来暴力所致。因胸腰段是固定椎体向活动椎体过渡的区域,相对薄弱,在高能或低能事件如交通事故、坠落伤、滑倒、跌倒作用下,常导致骨折发生[3]。目前对胸腰椎骨折治疗手段较多,对未发生严重移位的患者,可通过卧床休息、佩戴支具、牵引等非手术方案治疗;但压缩骨折、影响功能的患者,特别是严重骨折或合并骨折块突入椎管压迫脊髓、后凸畸形、骨折不愈合的患者,手术治疗是唯一正确选择[4-5]。手术多以矫正后凸畸形、解除脊髓压迫、重建脊柱结构,恢复神经功能为主要目的。传统手术通常选择后正中入路方式,手术切口大、创伤大,需要充分剥离腰背筋膜、韧带等软组织,才能显露伤椎及上下椎体关节突和横突,加上手术中再置入椎弓根螺钉,进一步损伤椎旁肌肉,增加手术出血量[6],研究发现[7]手术过程中对椎旁肌肉牵拉时间越长、拉钩压力越大,患者肌肉损伤的标记物肌酐激酶同工酶含量越高。另一方面,由于术中肌肉牵拉进一步增加椎旁肌压力,使得椎旁肌肉血供不足,会直接导致肌肉活性下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导致患者术后疼痛发生,损伤腰肌可能性大,可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患者术后恢复[8]。

Park等[9]通过改进手术入路,提出经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入路显露横突和小关节突入路手术,大大减少了出血量,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率。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采用Wiltse 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内固定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手术。通过此间隙,术中可钝性分离肌肉暴露椎弓根,保留椎旁肌和韧带复合体结构完整性,大大降低手术后疼痛的发生率[10]。本研究通过对98例患者随访,发现通过Wiltse肌间隙入路患者VAS评分和ODI指数显著低于传统手术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发现采用Wiltse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内固定术不仅可以有效减轻手术创伤,还能够有效矫正后凸畸形,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通过Wiltse肌间隙入路手术,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优于传统手术入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iltse入路通过多裂肌与最长肌之间到达关节突和横突,减少正中入路手术中分离椎旁肌肉的操作,同时因无经椎旁肌遮挡,使得置钉和植骨变得简单可行。Bhatia和Chopra[11]报道指出Wiltse 肌间隙入路存在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等优点。张映波等[12]采用经椎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后发现,在核磁共振图像中,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后,患者多裂肌面积未发生显著减小,且椎旁肌纤维化不明显,说明经Wiltse椎间隙手术通过降低肌肉剥离大小可减少手术创伤,这与本研究结果对应。通过本研究,笔者得出结论:(1)Wiltse 入路手术椎旁肌肉牵拉、剥离等损伤较小,减轻对椎旁肌的二次损伤,有利于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加快患者手术后恢复;(2)Wiltse肌间隙入路快速定位关节突,减少骨骼和肌肉暴露时间,便于置入椎弓根螺钉,利于患者恢复;(3)Wiltse肌间隙入路,手术术野血管少,进一步减少患者手术出血量;(4)Wiltse肌间隙入路可减少Cobb角的丢失率,原因是该入路保留了关节突关节囊的完整性,有利于恢复脊柱稳定性,较少后凸畸形的发生;(5)术中通过C型臂X线机透视观察和定位伤椎,达到定位准确、损伤小的目的,符合现代手术的要求,利于手术的开展。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Wiltse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随访过程中无螺钉松动、断裂现象的发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值得临床推荐。

猜你喜欢
入路螺钉间隙
间隙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飞行过载及安装间隙对主安装节推力测量的影响
紧流形上的SchrÖdinger算子的谱间隙估计
椎弓根螺钉设计与其生物力学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前外侧入路结合Kocher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疗效观察
浅谈保护间隙的利弊与应用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