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娟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0)
“PBL”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以教师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从问题入手,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学习知识,在问题解决、知识分析中激发学生学习激情与兴趣,教学效果显著。本文应用对比分析的方式对“PBL”教学模式在呼吸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随机抽取2017年8月一2018年5月我科室40名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女性37名,男性3名,年龄在19岁-2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1.06±1.09)岁,其中有专科31名,本科9名。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有实习生20名,在临床基本资料方面两组无巨大差异(P>0.05),组间有比较价值。
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方法带教,应用“一对一”的带教方式,由带教老师向学生讲解典型疾病的病因、发病禁止、表现、护理诊断、护理方法与健康宣教内容。实验组的实施“PBL”教学模式:问题准备,实习生进入科室的前2周,教师根据大纲要求选择典型病例,例如: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支气管扩张、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腔积液等进行临床问题设计,做好带教准备,问题启发的切入点应包含常见症状与护理,特征性病史、护理评估典型表现、体征、症状及有关辅助检查,护理诊断,健康宣教内容,护理措施以及常见护理实践操作技巧与方法[1];自学阶段,根据计划的问题进行提炼、总结,让学生进行独立理论分析,引导实习生通过图书馆文献、教材以及互联网数据进行问题答案寻找,培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讨论讲授问题阶段: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将讨论中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记录,并进行发言,统一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解决。
实习最后一周进行综合考核,包含实践考核与理论考核,总分均为区分。详细统计教学期间两组实习生操作意外发生情况,并对比分析。
应用SPSS20.0软件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核对, ±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表示组间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实习生在实践成绩与理论成绩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实习生考核成绩对比
对照组中4名实习生发生操作意外,发生率为26.67%;实验组中有1名实习生发生操作意外,发生率为6.67%。将该组数据纳入统计软件分析,实验组操作意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临床实习是实习生从理论向实践进行过度的关键时期,临床带教效果会直接决定实习生是否能胜任今后的工作岗位[2]。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与人们对护理要求的提高,护理临床教学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传统“一对一”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自身经验开展教学,教学缺乏完整性、针对性,教学效果不理想。“PBL”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能够为实际情况提供指导方式与应对资源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解决问题,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不仅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认知度与掌握牢固度[3]。该教学模式教学中,每一位实习生均能亲临临床,因此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掌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显著提升教学质量。总之,“PBL”教学模式设立问题能引发学生注意力,让其掌握呼吸科护理特点,在巩固专科护理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技能操作能力[4]。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接受“PBL”教学模式的实验组在考核成绩与操作意外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充分说明在呼吸科护理临床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学生成绩显著、操作意外发生率低,应用价值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