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燕
(宜兴市人民医院,江苏 宜兴 214200)
急性胰腺炎属于消化内科急症,病情较轻者主要表现以胰腺水肿为主,通常有良好的预后;病情较重者会出现感染、ARDS、胰腺出血坏死等不良后果,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因此除了需要采取积极的临床治疗外,还应配合科学的护理措施,以保障整体疗效,达到改善预后的目的。现就本院2015年6月到2017年2月接收的8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不同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展开探析,表述如下。
84例样本均诊断为急性胰腺炎,纳入起始时间在2015年6月,结束时间在2017年2月,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前一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均值(40.84±4.93)岁。后一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均值(40.95±4.34)岁。两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后相当,符合研究对比指征(P>0.05)。
参照组:仅提供常规护理,内容包括疾病宣教、生活护理、心理干预和用药干预等。
试验组:提供个性化健康教育,护理方法为:(1)疾病健康教育:结合患者的病情程度、受教育水平、心理状态等开展个体化的宣教,明确患者的实际需求,以易懂通俗的语言告知患者患病原因、临床症状、治疗措施、注意事项以及预后等情况,并将治疗成功的病例介绍给患者,使患者的康复信心增强,进而积极配合护理工作;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患者及时答疑解惑,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2)饮食健康教育:大部分患者对疾病知识缺乏了解,不清楚饮食同样是诱发疾病的重要因素,对此,护理人员可通过集中授课的形式向患者宣教合理饮食的重要性,结合患者的机体差异制定出不同的膳食方案。禁食期间可采取肠外营养干预,当腹痛完全缓解、腹部压痛消失、肠鸣音恢复正常,淀粉酶下降后可从少量低脂、低糖流质(水、米汤、藕粉)开始,逐渐增加浓度和容量,直至恢复正常饮食,进食流质期间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电解质。(3)护理操作健康教育:开展各项护理服务前,向患者耐心讲解护理操作的必要性,尽快争取患者的配合和理解;行药物干预时,需详细告知患者用药方式、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严格遵医嘱指导用药,并对患者用药表现加强观察;同时还需嘱咐按时按量服药对疾病恢复的作用,使患者正确合理用药,早日恢复。
评价两组护理效果,参照《中国急性胰腺炎诊疗指南》中的相关标准进行,其中护理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生化理化指标正常为痊愈;治疗后症状改善明显,生化理化指标接近正常为好转;治疗后病情无明显改善或加重,生化理化指标未出现变化为无效。
(1)调查两组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主要包括患者与家属对急性胰腺炎的发生、进展、诊疗措施、注意事项和预后等知识的知晓程度,按总分100分作为标准,其中评分不低于60分为知晓。(2)调查两组自我管理情况,调查指标包括遵医行为、自我监测以及定期复查。
对获取的各组数据利用SPSS22.0实施分析,[n(%)]表示计数结果,X2检验,P<0.05提示形成统计学差异。
两组护理总疗效比较有差异,统计学意义形成(P<0.05),见表1。
表1 2组护理效果对比(%)
两组知识知晓率、自我管理能力对比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据资料显示,胰腺炎是因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2]与有关胆道疾病等使胆胰管受阻引起的。因胰腺炎病情进展迅速,因此尽快采取干预措施意义重大,其对解除胆道梗阻[3-4],阻止病情进展有重要作用。个性化健康教育的护理特点表现在具有针对性,能够结合患者的需要开展护理工作,还可弥补及优化常规护理的不足之处,使护理操作更全面与细致[5];另外,此种护理模式能使患者明确自身的健康状况,进而提高自我效能。研究对纳入的8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了不同的护理干预,结果表明参照组护理总疗效81.0%,相关知识知晓率83.3%及自我管理能力与试验组对比均有较大的差距,P<0.05,说明个性化健康教育在临床中的运用可行性高,不仅能巩固疗效,还可使患者提高自护能力,改善预后。
表2 2组自我管理能力、疾病知识知晓率比较(%)
总之,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个性化健康教育行之有效,建议深入运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