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结锦
(江苏省昆山市锦溪人民医院,江苏 昆山 215324)
麻醉苏醒期的并发症对全麻手术患者的预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采用有效的措施来进一步降低全麻患者麻醉苏醒期的并发症发生率,从而避免躁动、寒战、非计划性拔管等并发症的出现[1]。因此,本次研究观察主要针对优质护理在无痛胃肠镜麻醉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100例行无痛胃肠镜患者为主体,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为20~65岁,平均为(40.4±12.6)岁。对照组50例患者中有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为23~67岁,平均为(41.2±11.2)岁。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入选标准:①医院收治行择期手术患者,ASA分级为Ⅰ~Ⅱ级;②患者及其家属对此次研究享有足够的知情权同时签署相关协议;排除标准:病人有意识以及认知等方面的障碍,或者合并有其他较为严重的疾病,比如精神类疾病或者较为严重的外伤。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则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具体措施为:在麻醉苏醒期时,患者的知觉会渐渐恢复,患者可能由于感受到切口疼痛而出现躁动症状,此时需要做好相应的疼痛干预措施,利用视觉模拟评量表评价患者的疼痛情况,并遵医嘱基于镇痛药物或自控镇痛泵,降低躁动发生率。由于手术麻醉药物的积蓄,导致患者在术后容易出现呼吸困难、头痛等症状,进而引起躁动,因此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气指标,若发声异常需要给予对症干预措施,预防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的出现。
观察两组在苏醒期并发症方面的发生情况。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指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期并发症发生情况
全麻是外科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式,但是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麻醉苏醒期容易出现许多问题,例如躁动、寒颤等并发症,且苏醒时间越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也就越高[2]。躁动是麻醉苏醒期间的一种特殊并发症,通常表现为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心率和血压升高,出现不自觉的肢体动作,从而增加了其他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尤其是合并心肺系统疾病患者,更加容易出现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对于术后恢复造成了一定的影响[3]。躁动的出现容易导致手术中置留各种导管的非计划性拔管,从而影响了置管的效果。多数研究认为躁动的出现与手术的应激反应以及患者对手术相关知识的不了解等因素有较大的相关性[4]。
麻醉苏醒期的并发症对全麻手术患者的预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采用有效的措施来进一步降低全麻患者麻醉苏醒期的并发症发生率,从而避免躁动、寒战、非计划性拔管等并发症的出现。随着现代医疗改革的推动,我国医院对于医疗服务质量也越来越重视,注重以人为本的服务原则。在临床治疗中,全麻手术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但是大部分患者对于全麻手术的认知不充分,从而对手术产生一种恐惧感,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会应发机体出现应激反应,从而导致对手术的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5]。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在手术前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加深患者对手术的认知,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从而减少术中不良事件的发生。需要指出的是,手术在开始之前需要严格核对相关信息,包括病人的手术类型以及手术准备工作,病人的身份信息等,同时对病人做好常规的保暖措施。另外还需要对手术所使用的仪器以及设备进行检查,分析其是否能够正常使用。在进行输液治疗的过程中要做好相关的检查工作,药物的使用必须要做到再三确认。协助患者调整体位,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临床表现,给予对症干预措施,积极配合医师的手术操作,保障手术效果,叮嘱患者保持体位。对不必要暴露的部位进行遮挡,保护患者的隐私。术后利用视觉模拟评量表进行伤口疼痛评价,并且需要结合患者的自述,及时调整镇痛方案为患者讲解术后切口疼痛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同人对于疼痛的耐受度不同,镇痛泵能够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在此过程中可以介绍术后疼痛的持续时间、术后麻醉恢复过程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正确面对手术之后的疼痛感,和自控镇痛泵相关注意事项与操作方法,同时对病人和家属相关的疑问应该进行及时有效的解答。倾听患者的诉求,并尽力完成患者的提出合理要求。
本次研究观察中,两组在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优质护理有助于缩短全麻手术患者的拔管时间以及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