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晓花
(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人民医院,贵州 黔东南州 557199)
针对宫缩乏力产妇,需要采取措施改善其宫缩情况,及时止血。文中探讨了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综合性护理措施,详情如下:
本组研究对象收集于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共80例,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初产妇25例、经产妇15例,剖宫产11例、顺产29例,平均年龄(27.5±2.5)岁,平均孕周(39.4±1.1)周,分娩到的发病率时间平均为(11.8±2.4)h。对照组:初产妇28例、经产妇12例,剖宫产12例、顺产28例,平均年龄(28.2±2.8)岁,平均孕周(39.5±1.4)周,分娩到的发病率时间平均为(12.3±2.2)h。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过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可行比较。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为产妇建立静脉通道,进行子宫按摩,为产妇注射缩宫素,检查产妇的宫颈和阴道情况,使用无菌纱布填塞宫腔。护理人员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相关指标,针对出血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在上述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观察组产妇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1)产后24h加强对产妇的观察,严密监测并记录血压、心率、呼吸、子宫收缩、阴道出血情况。查看产妇是否有软产道裂伤,宫腔内是否有胎盘和胎膜残留。若产妇出现血压下降、呼吸急促等异常情况需要立即通知医生,为患者进行吸氧、补液、输血等治疗。(2)加强对产妇的子宫护理,严密监测是否有宫腔积血的情况,如果有积血需要及时排出。针对子宫下段的异常收缩情况,需要为产妇进行子宫按摩,促进宫缩恢复正常。对产妇进行膀胱排空指导,如果不能有效的排空膀胱,需要使用导尿管。(3)进行阴道护理。对于阴道出血需要及时清洁干净,对会阴部分进行仔细的消毒,防止细菌感染的问题,同时要遵从医嘱为产妇使用抗生素药物。待患者的情况恢复稳定之后,将患者送回到病房之中,保持病房环境舒适、整洁。(4)注意对产妇进行健康指导和心理干预。产后出血是产科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产妇伴有紧张、恐惧等负面心理,护理人员要鼓励并支持患者,告诉患者经过后续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可以成功止血,获得患者的配合。在产后出血得到控制之后,需要指导患者科学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不要食用口味过重的食物。指导产妇正确的哺乳方法和时间,通过哺乳促使产妇垂体分泌功能增强,促进子宫收缩[1]。
对比两组产妇的平均止血时间;对比两组护理有效率,评价标准:(1)无效:经过2h的治疗和护理后,产妇的子宫收缩未见改善,出血量未减少;(2)有效:经过2h的治疗和护理后,子宫收缩性增强,出血量减少;(3)显效:经过1h的治疗和护理后,产妇的子宫收缩性显著增强,出血情况基本或已经得到控制。※有效率=(有效+显效)/总人数*100%
研究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比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通过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则以(x±s)表示,通过t检验,P<0.05时差异在统计学当中存在意义。
观察组平均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均有效止血,护理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可见下表1:
表1 对比两组护理效果(n=40)
在胎儿娩出后,胎盘自子宫壁上剥离,若此时产妇宫缩乏力,就无法关闭胎盘附着的子宫壁血窦,导致产妇出血,如果不及时的进行治疗和处理,甚至可能引发产妇死亡,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2]。因此,一旦发现产妇产后宫缩乏力,需要在24h内加强观察,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3]。
现代护理经验认为,针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预防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更加重要[4]。产后24h是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时段,在这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对产妇的血压、阴道出血、宫腔积血等情况进行严密的观察和记录。尤其是在产妇合并妊娠疾病、胎盘前置等特殊情况的患者,要进行严密的监测。在胎儿娩出后,需要及时遵从医嘱为产妇使用缩宫素,记录出血量,为产妇进行产后子宫按摩,促进良好宫缩。同时还要针对产妇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提醒产妇和家属相关注意事项,安抚患者情绪,让产妇尽量处于一个平稳的状态,减少再次发生出血的风险。结果可见,观察组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止血,所有患者均宫缩情况良好且有效止血,提示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需要加强护理干预,对改善产妇的宫缩情况,控制出血量,保证产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