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玉米芯对初期雨水的处理研究

2019-03-22 02:16李红翠曲艳萍胡永花范培迪
卷宗 2019年7期
关键词:氨氮

李红翠 曲艳萍 胡永花 范培迪

摘 要:玉米芯作为一种新兴生物炭材料,具有较高的吸附活性。实验选取该材料作为吸附剂,对初期雨水中的氨氮和COD进行吸附研究,经酸、碱、盐改性后,其吸附效果大大增强。实验结果表明,用NaOH溶液改性玉米芯后吸附效果更好,进一步对PH值、温度、时间、加投量四个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进行探究,找到最佳反应条件。

关键词:改性玉米芯;初期雨水;氨氮;COD

1 改性玉米芯处理初期雨水实验原理

玉米芯的表面结构多为片层状结构,炭化后呈较紧密的多孔蜂窝状结构,比表面积增大,吸附效果明显提升[1]。利用其多孔性结构,可吸附雨水的氨氮与COD。其中,对氨氮的吸附属于化学吸附,对COD的吸附多以物理吸附为主。玉米芯洗净、烘干、碳化之后,可以进行酸、碱、盐改性处理[2~5],本文中探究改性处理之后,玉米芯处理雨水能力的提升。

2 预实验

在预实验中,探究反应时间、加投量、pH、反應温度对未改性玉米芯吸附性能的影响。

取若干250mL锥形瓶,移取水样25.00mL,加入未改性玉米芯0.500g,控制单一变量进行实验。探究吸附氨氮时,反应结束后依次加入1.00mL酒石酸钾钠溶液与1.50mL纳氏试剂[6~8],混匀静置10min后,于420nm处测吸光度[9],计算去除率。探究吸附COD时,实验结束后依次加入10.00mL H2SO4(3mol/L)与10.00mL KMnO4溶液(0.006mol/L),加热煮沸10min后,加入10.00mL Na2C2O4溶液(0.05mol/L),用KMnO4溶液滴定,计算去除率。

反应时间、加投量、PH值、温度对氨氮和COD的吸附效果如图1至图4所示。

3 正交实验

3.1 处理初期雨水中的氨氮

在实际的水污染处理过程中,各个因素联合发挥作用,参考与实验得到的最佳实验条件,设置正交因素水平如表1:

3.2 处理初期雨水中的COD

分析与实验的结论,可知在处理COD时,最佳反应时间为40min,最佳投加量为0.050g,最佳pH值为11.00,最佳温度为35℃。设置正交实验,找到组合时最佳的反应条件。其正交因素水平如表2:

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1 处理初期雨水氨氮的研究

分析表3数据,酸改性中,改性玉米芯投加量为关键因素,碱改性中,反应时间为关键因素,盐改性中,溶液pH为关键因素。对比三种改性玉米芯实验数据可知,改性玉米芯对氨氮的处理效果普遍高于未改性玉米芯。因为通过改性,玉米芯的表面由原先的片层状结构转变为更加紧密的蜂窝状结构,孔隙增大,比表面积相应变大,因此去除率上升。改性玉米芯对氨氮的处理中,碱改性较好。因为碱改性过程中,玉米芯表面发生了碱性解离,使得其带负电,而水中的氨氮因得到质子而带正电,增强了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的黏附作用,从而提高了玉米芯对氨氮的去除效果[10]。

4.2 处理初期雨水COD的研究

分析表4数据,酸改性和碱改性中玉米芯投加量为关键因素,盐改性中溶液pH值为关键因素。对比三种改性玉米芯实验数据可知,改性玉米芯对COD的处理效果普遍高于未改性玉米芯,碱改性吸附效果最好,原因与吸附氨氮的实验相同。其中,投加量与反应温度是吸附效果好坏的关键,而反应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不大。因为在吸附过程中,温度升高,玉米芯表面受热膨胀,空隙增大,比表面积增加,对COD的吸附效果提升。

5 小结

玉米芯作为一种新兴生物炭材料,具体较高的吸附活性,实验选取该材料作为吸附剂,并对其进行酸、碱、盐改性,增大其吸附活性。通过正交实验研究改性玉米芯对氨氮与COD的处理效果。总结如下:

1)通过对雨水氨氮与COD的处理结果可以得出,改性玉米芯的处理效果普遍高于未改性玉米芯。

2)通过不同浓度梯度的正交实验对比,酸、碱、盐的改性中,用0.25mol/L的碱改性对雨水氨氮以及COD的去除都有良好效果。

3)在关键与重要因素的分析中,未改性时,反应温度占据很大比例。而在改性后,反应时间与玉米芯投加量为重要因素,达到了改性的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彭蓝艳.城市污泥与养殖废水资源化制备生物絮凝剂[D].湖南大学,2014.

[2]马奎山.皂河人工湿地脱氮效果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3]卢玉环,王红.色度对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水体中氨氮的影响及消除方法[D].科技资讯,2010.

[4]王娟.硝化细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的初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

[5]王海涛,兰建伟,杨国栋.非活体生物质对含铬废水的吸附研究[D].环境科技,2009.

[6]宗刚,白笑晨,曹鹏华.混凝沉降法及Fenton氧化法预处理脱模剂废水的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3.

[7]狄军贞,戴男男,朱志涛,等.阜新麦饭石及其改性吸附Mn2+和NH4+-N的特性试验[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建筑工程学院,2014.

[8]覃旻.广州市自来水高亚硝酸盐氮生物模式及降低措施的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

[9]曾德芳,秦雯,张水生,等.一种处理长江水的新型自来水絮凝剂[D].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10]王文超.片沸石颗粒吸附剂的制备及在氨氮废水处理中的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4.

作者简介

李红翠(1989-),女,汉族,山东泰安人,齐鲁理工学院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污水处理。

猜你喜欢
氨氮
悬浮物对水质氨氮测定的影响
水中氨氮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的不确定度评定
改进型T-S模糊神经网络的出水氨氮预测
低温高铁锰氨地下水净化工艺中氨氮去除途径
氨氮动态优化控制系统在污水厂的应用效果
改性秸秆生物质炭吸附去除水中氨氮的研究
突破氨氮控源减排关键技术 保障辽河水生态系统健康——辽河流域氨氮污染控制关键技术与示范课题成果综述
氧化絮凝技术处理高盐高氨氮废水的实验研究
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氨氮去除的影响因素
间位芳纶生产废水氨氮的强化处理及工程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