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系列报道的报网端全互动尝试

2019-03-22 02:25彭坤
今传媒 2019年2期
关键词:双向互动报纸互联网

彭坤

摘要:高考报道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新闻,相比众多的自媒体,准确性与权威性是传统媒体独有的优势。而探索迎合新时代特点、符合自身定位的新型报道方式和融媒体呈现形式,也成为传统媒体迎接“00后”高考时代的必然要求。《西安晚报》在2018年高考系列报道中,变身“互联网+”报纸,由“纸”到“端”再到“纸”,形成一个双向互动的报道链条,给传统纸媒增添了开放性与参与性的“新动能”。

关键词:深入融合报网端;“互联网+”报纸;跨平台传播;双向互动

中图分类号:G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2-0018-03

随着2018年大学新生开学报到,《西安晚报》一年一度的高考系列报道也圆满落幕,“00后”考生的第一次高考,我们用“新”做好各项服务,报、网、端全互动报道,为高考学子和考生家长们奉献了一道道既“新鲜”又有“营养”的高考“配餐”。

2018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大多是2000年出生的,“00后”考生第一次站上高考的舞台,成为高考的主力军。笔者身边就有几个“00后”考生,他们的竞争压力不可谓不大,但在面对高考时,相比“90后”那一代,却似乎更淡定,即便已经来到高考前几天,复习之余,这些“00后”考生们还时不时上网看看新闻、或是用社交软件和朋友聊天放松。而这些考生的家长,普遍为“70后”,手机也是这一代家长们日常获得资讯的主要途径。

面对“00后”考生和他们的父母这样的新一代受众群体,高考新闻报道在内容与形式上,都更要打破“常规”。探索迎合新时代特点、符合自身定位的新型报道方式和融媒体呈现形式,也成为我们顺应“00后”高考时代的必然要求。

一、报纸蓄力:多部门联动做强高考新闻

从2018年高考报名开始,到各项招考工作的新变化,从春季全国各高校在陕西的自主招生,到西安交大少年班的“另类”试题,都是我们高考系列报道的关注点。

一进入2018年6月份,《西安晚报》的高考报道就开始集中发力,本报时政新闻部、民生新闻部、都市新闻部、陕西新闻部都及时地参与到了高考新闻的报道中。我们第一阶段的报道主要集中在各类服务性信息,例如:《高考期间 考生可免费乘坐公交车和地铁》《高考生领取身份证 可电话预约》《百辆驾校“专车”免费接送考生》等。

6月3日,《西安晚报》民生新闻部探访高考“一线”,与西安市铁一中“联手”,为考生们策划并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高考动员加油仪式。活动邀请来多位不同时期毕业于这所中学的学长们,或亲临现场、或录下一段视频,为首届“00级”考生送上鼓励与祝福,并设计了让考生和家长、老师一起分享减压披萨等游戏和互动项目,让考生们舒缓压力放松心情。活动中还诞生了诸如——“祝愿你们在下考铃声响起、合上笔盖的那一瞬间,都有英雄收刀回鞘般自信”“高考,不就是收麦子吗?三年了,长得又好,又是自己种的,怎么就不敢收了”等既有“颜值”又有“营养”的高考祝福语录。经过记者、编辑的“包装”和传播,让这些祝福语录成为走红网络的“高考流行语”,也为编辑在版面呈现上提供了鲜活的高考报道“原材料”。

从6月5日开始,《西安晚报》总编室开始对高考报道进行重点包装整合,每天推出1~2个版面,多角度、全方位地报道各类考生和家长最关注、最需要、最权威、最及时的高考信息。交通方面的报道有:高考考生可免费乘坐出租车、地铁;接送考生车辆可免费停车;去考场遇堵车可拨打122求助等。服务信息方面的报道有:省招办提醒考生的六大注意事项;今年高考改革最新动态;七种影响成绩的不规范答卷形式;高考期间天气预报早知道;考试期间的饮食建议;考场指南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可以说,所有与本地考生有关的重要高考信息,看《西安晚报》,都不会错过。

二、报网端融合:跨平台传播我们的“声音”

变化来了,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只在报纸端做强高考报道已经不能“匹配”受众群体的变化发展,传统的纸质媒体必须变身 “互联网+”报纸,同时在报纸和手机端传播,只有这样,才能让《西安晚报》的高考报道覆盖到更多“主流受众”。

高考报道又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新闻,有其特殊性,强调必须准确、权威,这一点,我们是有自信的。相比众多的自媒体、新媒体,记者第一时间从权威来源采访获得的信息是我们传统媒体固有的优势。在高考报道上,整合规划自有资源,统筹规划线上线下,深入融合报、网、端,也是《西安晚报》展示自身特色和扩大影响力的一次契机。

主动应对“00后”高考时代的到来,《西安晚报》的报纸编辑们这一次也在新媒体阵地集体扮演了一把“新新人类”,全员上阵,从总编室部门主任到版面编辑,统统化身“网络小编”,从微信到H5,从今日头条到微头条,“不放过”一个高效传播的途径和产品。

今年以来,由《西安晚报》总编室负责运营的“晚报微报”微信公众号,在陕西省时政新闻类微信公众号阅读量排行榜上,一直保持在前10名左右位置[1]。借助“晚報微报”这个平台,《西安晚报》编辑每天可以在微信端推送与高考有关的各类信息,既及时,又便于传播,传播范围也比报纸更广泛。正好笔者“朋友圈”好几个亲朋的孩子也参加高考,所以只要看到“晚报微报”上重要的高考信息,就可以第一时间转发给他们,例如今年高考外语口语考试如何报名;高考填报志愿时间有何变化等内容。这种方式让考生家长们除了迅速方便地获知高考资讯,还可以将重要内容收藏在手机上以备随时查阅,体现了“晚报微报”微信公众号的优势。

从入驻的媒体数量上来说,今日头条和微博及微信共同构成所谓的“两微一端”。今日头条在2016年1月召开的首届“未来媒体峰会”上透露,其用户的人均使用时长达到53分钟/天。同时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中国人平均每天花费在微信阅读上的时间是14.11分钟。前者达到了后者的3.75倍[2]。今日头条平台影响力不容忽视,但是平台上的一些新闻也存在着来源不准、质量不高、缺乏权威性等问题。利用今日头条的平台吸引力,嫁接传统媒体的“拳头”内容,做强《西安晚报》的品牌影响力,也是我们在这次高考报道中进行的一项新尝试。

今日头条平台不同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没有发稿时间和发稿数量的限制,使得我们可以利用今日头条的“西安晚报”头条号弥补时效性上的不足,重要新闻来一条推送一条,第一时间传递出来自《西安晚报》的声音。例如高考首日上午备受关注的作文题内容,《西安晚报》总编室编辑在获得相关信息后立即在今日头条上发布,阅读量迅速破万,评论区的互动热度也非常高。此外,我们还根据新媒体时代的受众阅读习惯,在今日头条新开发的“微头条”平台,推出更加“短平快”的高考资讯微头条,结合“奋斗吧 我的青春”“我的高考时光”等相关话题,直指“目标受众”,全面提高了高考系列报道的阅读率。

三、玩转互动:报纸“注入”开放性和参与性

与新媒体相比,“互动”是传统媒体的一块天然的短板,但“互动”对于媒体融合来说又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社交媒体“脸书”的创始人扎克伯格2015年10月曾在清华大学发表了一次中文演讲,他说自己之所以创立“脸书”(Facebook),就是因为他觉得能在互联网上和人连接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人都需要分享和联系,而“脸书”的强大也是因为可以和客户有更好的沟通和联系。

此外,根据企鹅智库调查数据,57.3%的网民认为社交平台对他们获得新闻而言是重要的,相比2016年增长了十个百分点。在泛社交平台微博上,接近3/4的微博用户热衷于在这一社交平台上查看热点事件等媒体信息[3]。

因此,我们2018年高考报道的一系列 “新”,不仅仅体现在内容方面,在报道方式和渠道方面,我们也有诸多新尝试。《西安晚报》总编室此次还携手采访部门,跟受众在报纸版面和手机端上“你来我往”,由“纸”到“端”再到“纸”,形成了一条条双向互动的报道“链条”。

6月7日高考第一天,《西安晚报》创意性地把一版头条的位置留给读者,邀请考生家长在报纸上写下“给00后考生的人生祝福”,并作为特别的礼物送给孩子。同时,由《西安晚报》总编室编辑们组成的“205融媒工作室”专门为考生与家长制作了H5产品 “年轻战场——高考祝福”。只要扫描高考当天报纸上的二维码,就可以观看这条图文声画兼备的H5作品,还可以实时发送“弹幕”为考生送出祝福。不但考生们收获了激励与感动,许多老师也专门在这条H5作品中发送“弹幕”,与自己学生温馨互动,加油打气。

除此以外,《西安晚报》总编室还从6月6日开始,在今日头条APP上推出校友团“啦啦队”专区,为西安市每一所高中都建立了邀请校友为高考的学弟学妹加油鼓劲的专属页面。家长、同学、校友、老师……通过我们搭建的一座座“爱的桥梁”,纷纷写下对“00后”考生的真情话语与美好祝福,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仅在今日头条上,《西安晚报》高考送祝福等相关内容的阅读和评论数量就超过10万次。

互动的渠道通畅了,我们的报纸“小编”还从幕后到“面前”,当了两次新闻 “直播员”,6月8日上午,“小编”在今日头条上先后收到两位网友私信发来的“爆料”,一条是:高考考点外,一位家长把自己的私家车设成爱心避雨专车,供送考家长免费乘坐避雨;另一条是:一名考场执勤民警为腿部骨折考生一路打伞,护送进高考考场内。报纸“小编”也化身“融媒体记者”,第一时间在今日头条“微头条”上发出这两条“爱心护考”的“暖新闻”,就是这两条短短百余字的“微新闻”,迅速收到近万名网友阅读点赞。

而我们在6月7日《西安晚报》头条位置留给读者的“空白信笺”,被考生家长写满祝福后,又“送回”6月8日的报纸封面和新闻报道中,借助新媒体的力量,给传统的纸媒增添了開放性与参与性的“新动能”。

媒体与受众建立连接始终是至关重要的,虽然互动性、开放性、参与性是传统纸媒天生的“短板”,但是在2018高考系列报道中,《西安晚报》通过报、网、端的融合互动,与受众建立全媒体的联系通道,弥补了报纸的这块短板。多媒并举、深度融合发展,不能缺失了报纸这块传统媒体的重要阵地,而我们只有不断引入新方法、新“武器”,才能守护好、发展好这块阵地。

参考文献:

[1] 西安欧亚学院文化传媒学院.“陕西新媒体”微信公众号.

[2]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2015.

[3]沈伊默.数据新闻产品趋于多样化[J].新闻战线,2018(8).

[责任编辑:张楠]

猜你喜欢
双向互动报纸互联网
确实不容易
现代职教视野下整合家庭资源育人的策略研究
浅谈英语中考备考策略
当代家族与村民委员会的双向互动
语文教学中语感与阅读双向互动关系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非常魔典
旧报纸·巧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