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队伍建设的创新途径探索

2019-03-22 22:07:12黄帅董慧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3期
关键词:资助队伍育人

黄帅,董慧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镇江 212000)

在精准扶贫、立德树人的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作为教育管理学生的重要环节,不仅能够对家庭经济困难生进行经济帮扶,更能够发挥育人功能为他们提供精神帮扶。但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队伍建设与新形势要求还有差距,影响资助育人工作的全面开展。因此,必须重新审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资助育人工作队伍建设的短板,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资助与育人效能。

1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队伍建设主要问题

1.1 资助工作量大,力量配备不足

随着国家资助体系的不断完善,资助力度不断增加,资助工作任务更加繁重。这需要高校资助工作人员有较强的业务能力,熟悉资助政策、具体事项的评审、认定及工作流程,有较强的数据、信息处理能力。要以育人为导向,把资助工作与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相结合,形成以育人为本的资助工作格局。因此,资助育人工作人员要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专业化、系统化、科学化处理工作,更要用心做好家庭经济困难生的思想引领,才能做好以育人为本的资助工作,而当前高校资助育人队伍配置远远滞后于现实需求。

根据国家教育部的相关工作要求,高校资助管理工作队伍应该按照1:2 500的比例配备专职资助人员[1]。而实际情况是大部分高校在学生工作处下设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安排1~2名专职资助工作人员,甚至还有高校不设置专职资助人员;院系的资助工作几乎都是由学生辅导员来承担,少部分高校出现辅导员助理——学生干部代替,工作基本停留在物质帮扶层面,精神帮扶很难深入,导致资助育人工作成效不明显。因此,要把资助育人工作做好、做实、做细,实现助学、铸人、筑梦目标,就必须加强资助育人队伍配备。

1.2 队伍不够稳定,创新意识不强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高校把教育教学、科研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在人才引进、专业技能培训和职称晋升政策等方面多倾向于教学科研人员,而从事学生资助工作的人员往往不被重视,职业发展前景不清晰。其次,高校对资助育人工作的认识还停留在缺少技术含量的常规事务性层面,认为资助育人就是做好受助学生信息管理、材料评审、奖助学金发放等物质资助,工作成效难以得到认可,当有机会调岗时会毫不犹豫地调岗,这就影响了队伍的稳定性[2]。最后,院系资助工作基本由辅导员兼任,他们本身事务工作繁杂,再加上资助任务重,工作重心只放在了物质资助层面,没有更多精力来创新资助育人内容,忽视了精神、心理、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帮扶,资助与育人不能衔接起来深入开展工作。

1.3 激励机制不健全,职业倦怠感增强

高校在发展规划中缺乏对学生资助工作人员的职业发展、福利待遇、晋升方面的激励机制。目前,各高校学生资助管理机构设在学工处下,资助工作人员岗位属于行政管理岗,职业发展通过职称、级别晋升来实现。而资助工作人员工作重心都在管理、教育和服务学生的日常事务上,很难在工作中形成特色和亮点,教学科研成果较少,职称晋升中不具备优势,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3]。其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刚性要求较多,要在规定时间节点完成复杂的事务,并要保证规范性和准确性,繁杂的资助事务使工作热情持续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倦怠感更加强烈。所以,“窄晋升、强职业倦怠感”不仅影响资助工作队伍的稳定性,更影响资助的育人效果[4]。

1.4 资助研究成果少,综合职业能力不高

大学生资助工作政策性强,要求准确把握资助文件精神,高强度做好各项资助工作,很少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资助育人理论研究。资助工作人员的科研成果主要在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程序、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体系、工作机制等技术操作方面,而从育人角度出发研究资助工作的理论偏少。可见,研究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理论空间还很大,可以针对学生发展特点,把物质帮扶和精神帮扶结合起来进行思考。其次,由于资助育人工作人员对新的业务知识和理论学习不够,工作方式仍停留在机械性操作上,处理新问题时有些措手不及,创造性工作不够,综合职业素养亟须提高。

2 立德树人视域下探索高校资助育人队伍建设新途径

2.1 转变资助育人观念,优化工作队伍配置

资助育人队伍建设是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关系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切身利益。高校要转变观念重视学生资助育人队伍建设,成为队伍建设的助推力。首先,根据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特点,整合各部门资源,形成全员育人的合力。以校级资助管理中心为载体,学生辅导员、学生骨干为基础,专任教师、职能部门人员、后勤管理人员齐参与,各部门分工协作,构成思想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育人统一体,形成育人成才新常态[5]。其次,高校要突破部门和岗位间的限制,凝心聚力协同育人,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队伍。

2.2 打造“精、专”工作队伍,全面提升职业素养

高校要重视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按照上级要求设立专门的学生资助机构,选聘一批经验丰富,工作认真负责的人员组建一支完整稳定的资助育人工作队伍。定期组织专题研讨活动,精准把握和理解国家资助育人新政策,集中学习新方法,不断拓展业务知识。资助工作人员要完善自身职业发展规划,积极参加校内外培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提升服务质量和育人水平。

2.3 完善工作保障制度,提升资助育人效能

要优化资助育人工作队伍结构,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要建立有针对性的科学保障体系和工作激励机制。首先,要完善准入制度,从专业、性别、年龄、能力等方面选聘热爱资助工作的优秀人才进入资助工作队伍,使队伍配置达到最佳状态。其次,完善激励制度。一方面,根据资助工作实际建立科学的考评奖励制度。用科学的制度客观、公正地考评资助工作人员的能力、态度、成绩等,适当进行表彰奖励激发其工作热情,调动其积极性,有利于工作队伍职业化建设。另一方面,在政治上要建立畅通的职业晋升渠道,让资助工作人员劳有所盼,清晰自身的职业前景及岗位发展。结合考评结果,提拔工作成绩优秀、历练精干的工作人员成为行政管理干部,或者推荐到校外相关部门进行挂职锻炼,提升工作创新能力。通过完善制度促进资助政策与育人手段的衔接,实现资助育人功能的发挥。

2.4 搭建科研创新平台,提升创新研究能力

高校要通过搭建科研平台提高专业化水平,提升资助工作队伍的科研能力。一方面要利用校内资源,积极搭建科研创新平台,设立校级资助课题研究、理论研究项目,鼓励资助工作人员结合实际积极探索资助育人工作领域的问题,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逐步向“研究性”方向发展。另一方面高校要拓宽空间和平台,鼓励资助工作人员根据不同要求,例如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国家政策解读、育人活动开展等做通做精,在资助、育人指导中逐步向“专家型”发展[6]。

2.5 强化服务育人意识,提高资助工作效率

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纸质办公模式,加强信息操作技术学习,充分运用现代优质技术资源进行数据处理、材料报送审查、信息管理、政策宣传等,把事务工作数字化、规范化、高效化,节约人力和物力成本,有效提高资助育人工作效率。同时,运用大数据和云技术等手段提高工作效能,提升工作人员服务育人意识。

3 结语

高校资助工作队伍建设对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起着至关重要作用,也是影响育人效果的重要因素。要把这支队伍建设好,首先高校领导要转变观念,重视学生资助工作,根据高校工作实际,打造一支实践、研究、创新型的专业化、职业化、系统化的资助育人工作队伍,将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做精、做细、做实、做好。

猜你喜欢
资助队伍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28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12-15 16:16:00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中国火炬(2015年2期)2015-07-25 10:45:24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中国火炬(2012年2期)2012-07-24 14:17:50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中国火炬(2009年2期)2009-07-24 14: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