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需求的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策略探析

2019-03-22 22:07:12吴宏双廊坊师范学院河北廊坊065000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3期
关键词:大学生能力工作

吴宏双(廊坊师范学院,河北廊坊 065000)

就业创业能力是大学生的基本技能之一,其不仅关系到大学生日后谋生,对社会发展也有重要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不少高校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存在纸上谈兵的现象,没有与社会需求联结起来,进而导致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效果不佳。对此,高校需要从企业需求角度出发,完善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培养模式。

1 大学生就业创业内涵及社会需求

就业创业能力在大学生综合素质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其一为就业能力,其二为创业能力。就业能力主要是指大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为用人单位服务的能力。从本质上说,其是大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践,进而创造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能力。

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具有统一性。创业也可隶属于就业,同时创业还可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其也具有十分巨大的社会价值。现阶段,社会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主要有三个要求,一个是专业技能的要求,一个是职业素养的要求,最后是心理抗压能力的要求。高校要以上述三点为立足点,采取更为科学有效的教育措施,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

2 大学生在企业就业中的问题

按照企业招聘人才的基本要求,以及招聘时所坚持的基本原则,高校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存在着十分明显的问题。首先是非专业能力亟待提升。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却忽视了非专业技能的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真正地接触到真实的社会人际交往环境,特别是在企业就业中,其需要大学生一方面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还需具备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且在日常工作中能够积极与同事、上级领导形成有效的沟通与配合。但实际情况是,在沟通和人际交往上,大学生存在着十分明显的不足,社会交往能力普遍较弱。

其次是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较弱。大学课堂主要的任务是传授专业知识,但是学生在大学课堂当中所接受的理论知识较多,而实践的机会较少,因此很多学生无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转化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企业就职后,许多学生均无法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胜任对应岗位的工作内容。

最后是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许多大学生在毕业时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和向往,他们也希望能够在社会上发光发热,但是大学生刚刚走进社会,对社会和自我的认知不够准确也不够全面,同时也不能深刻的意识到企业的复杂性。如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距,学生就会出现沮丧和焦虑的情绪,对工作也逐渐失去热情,而且也对未来的生活感到十分迷茫。

3 企业用人需求下培养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有效策略

3.1 完善高校的教育结构

首先,高校在高等教育教学中,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在教学中推崇知识+能力的教学思路。在高等教育规划建设的过程中,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充分融入能力训练和社会实践等内容。其次,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利用邀请企业工作经验较为丰富的兼职教师进入学校教学,从而不断优化师资队伍,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高校也应制定完善的政策,引导学生参与到企业的日常工作中,从而让其充分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并学会应用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措施保证工作的质量。

3.2 加强大学生非专业能力培养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非专业能力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其对大学生日后的就业情况以及其是否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基本需要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中,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确保学生会与班委会可充分发挥出自身的积极作用与价值,让学生在学生会和班委会组织中不断增强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观念,加强自我管理能力。这样大学生才能在社会集体大环境当中不断增强环境的适应力。

另外,在日常工作中要将校内团队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以校内团队建设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中,需结合学生实际建立学生个人成长制度,邀请心理健康导师和企业的成功人士积极参与到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工作当中,从而引导学生能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也可真正地了解社会,适应社会,走进企业,进而建立对企业的深度认知,同时以自身实际确定心理预期,树立正确的三观,最终为学生更好地走进社会和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3.3 科学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其一,要建立广泛且完善的就业信息系统。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中,应积极改变传统的封闭办学思想,在教育教学中与其他的机构创建密切的联系,进而构建一系列提高高校就业率,符合高校办学特点的就业信息系统。如高校在办学的过程中可与政府、人才招聘机构和人力自办网站等建立合作关系,在就业和创业指导工作中也可积极地做好自身优势和特点的宣传工作,从而引导企业结合自身的人才需求举办校园招聘。

其二,在企业用人需求的基础上调整课程的设置和内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并不是教学大纲内要求的课程,其需要充分融合企业文化、企业经营、市场竞争和职场礼仪等方面的知识。大学生在接受就业创业指导时无法全面深入地了解企业,因此,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时,需充分结合企业的用人需求来调整课程的设置和具体内容,真正实现理论结合实践。

3.4 做好高校与企业人才合作培养

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中,学校一方面要以现有的教育体系和教育主体为基础,另一方面还需在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中充分发挥出企业等多个社会团体的积极作用,促进校企合作,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首先,学校要对现有的课程体系予以有效的调整和改进,设置实习课程,并以企业的人才需求为落脚点,完善现有的课程体系。与此同时,还要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增加实习课的数量和种类,教师或企业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带领学生完成为期1~2周的实习课程,让其全面了解工作中应掌握的基本技能,这样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其次,学校要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就业及创业意愿,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实习单位,做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引导学生顺利地完成暑假期间的实习工作。

最后,学校应当积极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为企业输送企业所需的人才,同时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践基地,以此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不仅如此,在毕业实习的过程中还可以建立顶岗实习制度,引导学生真正地走进岗位,积累实践经验,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除此之外,学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还需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做好创业基地的建设,应用技术类的高等院校尤其如此,其可以利用创业园和启动资金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不断增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3.5 提高高校、企业和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

学校应将学生作为学校与企业结合的衔接点。现如今,企业在接受实习生方面积极性较差,学生到企业后无法胜任岗位工作,且企业培养实习生的过程中需要付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最后导致企业的积极性不高。对此,高校要积极与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将为企业输送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的实习生作为教育的目标和核心,从而帮助企业解决管理过程中和技术层面的难题,积极培养学生的兴趣。

此外,还应设置专项基金,鼓励学生的阶段性成果,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高校也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与评价工作。现阶段学生参与实践的评价十分重视实践的结果,学生常常为了取得更好的考核成绩而忽略了实践的过程,最后无法充分体现出实践的意义与价值。对此,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实践环节的考察与评价,以正确的导向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和积极地参与到实践当中,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知识应用能力。

4 结语

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浮出水面,在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中,不仅要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发展的需要,也应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切实做好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就是说,高校需不断完善教育结构,加强学生的非专业能力,以企业的需求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最终为社会输送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的综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大学生能力工作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人大建设(2018年6期)2018-08-16 07:23:10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不工作,爽飞了?
桃之夭夭B(2017年8期)2017-10-25 14:53:20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抄能力
我要出舱工作
再说还有工作忙
儿童绘本(2015年6期)2015-05-25 17:55:54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