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卉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福建福州350202)
[关键字]视觉传达设计;文化创意产业;影响机制
视觉传达设计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肩负着为其提供艺术创意人才、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向的重要职能。同时,文化创意产业为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平台,两者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在当下文化创意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时机的情况下,更要关注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把握好产业发展方向。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一直保持着较好的发展态势,这与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发展有密切联系。视觉传达设计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表达载体,直接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实践,对文化活动有显性影响。从当下文化创意产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市场经济运行更加注重产业的盈利性,更愿意在末端形式上进行创新,直接以产品和服务的形式获取利润。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文化创意产业的文化资源缺乏创新利用,存在较为严重的同质化现象。由此可见,视觉传达艺术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我们要更多地从视觉传达设计的艺术性出发,合理利用文化资源,把握好文化资源的呈现方式及诠释方法,从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高质量发展[1]。
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优秀专业人才的支撑。文化创意产业内容涉及广泛,主要围绕文化资源进行创意设计,以此达到宣传和盈利等目的。虽然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具有一定规模,但是其人才培养体系还未完全形成。根据该产业的项目和业务特点,视觉传达设计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摇篮。目前高校视觉传达设计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设计基础、广告设计、品牌设计、包装设计和编排设计等,这些都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必不可缺的。视觉传达艺术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改变,新的技术不断出现,这些都对文化创意产业有直接影响。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要更加关注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联系,借助创新创业教育的契机,为文化创意产业输送更多优质人才[2]。
英国艺术史学家布里希在半个世纪前预言:“我们生活的时代将成为一个视觉时代,早晚都要受到图片的侵袭。”很显然,这一预言已经成为现实。无论是传统的广告设计、海报设计,还是依托新媒体工具的动态图形设计,无时无刻不围绕在人们周围,通过视觉向人们传递信息。这代表着视觉文化的崛起,存在于不同媒介中的视觉文化在消费型社会中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媒介、文化资源、消费介质的相互作用及共同驱动下,一种以视觉传达设计为基础的新文化形态正在形成。静态的平面设计作品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视觉审美需求,更多三维立体、动态设计作品成为市场的新宠儿。因此,人们在惊叹于视觉传达设计形式变化的同时,也要将更多的创新成果应用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3]。
文化创意产业中的视觉传达设计具有高附加值特点,这是视觉传达设计与文化创意产业共同作用的结果。文化创意产业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技术对文化资源进行加工利用,达到文化宣传和获利目的。视觉传达设计则是对文化资源加工的一种具体方法,通过应用视觉传达设计的艺术原理以及各种操作工具,可以将原本平淡无奇的文化内容以一种别样的方式展现在人们面前。在此过程中,文化资源的内涵被充分挖掘出来,使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特点更加突出,让人们在观赏时产生一种文化认同感。在此情况下,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能够得到显著提升[4]。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技术含量,因此对高水平人才有较大的需求量,人才培养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性逐渐受到关注。目前,在高校开设的专业课程中,视觉传达设计是与文化创意产业联系较为密切的专业之一,但是其人才培养并不是以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需求为目标的,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需求错位问题,因此需要对高校专业课程设计加以调整和完善。这种高知识性特点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区别[5]。
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文化创意借由产业化发展途径,成为一种全面参与的文化创意行为。目前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种集群现象,不单单是文化创意企业的地理集群,也包括文化资源和设计艺术的集群。在集群效应下,通过集思广益和思想碰撞,可以加快新创意、新技术的产生。目前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影视媒体、音乐出版、视觉艺术产业等都越来越注重文化产品和数字新媒体的结合。这一过程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集聚,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园不断涌现,奠定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6]。
丹尼尔·贝尔在《资本主义文化与矛盾》中曾提到,当代文化正在转变为视觉文化,而不是印刷文化。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应用早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应用范畴。比如广西文化创意产业推出的《印象刘三姐》,是地方传统歌剧《刘三姐》与现代舞台视觉设计艺术的结合,从2004年公演至今,经久不衰,是视觉传达设计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成功应用案例。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现实中的企业往往需要经过无数次选择才能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但是对于文化创意产业而言,文化是所有企业共同的出发点,创意则关系着企业能够走多远。视觉传达设计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专业支撑和增值手段,在与产业发展融入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好这两个要点,才能充分发挥出视觉传达设计的作用。而且,从承担的社会责任来看,文化创意产业要以继承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通过多种视觉传达设计形式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演绎和呈现,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如何通过视觉元素向人们传递信息,是文化创意产业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几乎所有媒体都在向网络媒介形式转换。人们已经习惯从网络中获取信息,这主要是由网络的开放性、即时性和交互性决定的。目前互联网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共同发展,形成更具有发展潜力的互联网文化产业链条。在媒介转换和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视觉传达设计的技能应用也必将发生改变。视觉传达设计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融入度不断增加,通过构建视觉主导的文化语境,让文化传承和文化展现拥有新的方式。
首先,在视觉传达设计媒介转换的过程中,其语言形态已经突破二维空间限制,融入网络新媒体技术,在各种网络平台和工具上创作文化创意产品。其次,在以视觉为主导的文化情境中,文化产业与影视娱乐、游戏产业等的融合会扩大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范畴,不断为其寻找新的盈利空间。比如一款韩国Hyundai Digital公司开发的网络赛车游戏打破了传统视觉形态的束缚,在设计时通过引入虚拟现实技术,尽可能真实地还原赛车场景。细心的玩家可以发现,在赛场路边的广告牌上能够清楚地看到“真露清酒400CT”“乌冬面800CT”等广告语。将文化创意产业与游戏产业结合起来,利用新的媒介设计视觉画面,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视觉传达效果。因此,视觉传达设计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应用,应积极关注媒介转换,不断创新应用技术,帮助文化创意产业开拓发展领域。
针对当下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同质化现象,在产业运行过程中必须真正做到创意、创新,体现出文化创意的特点,提高其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除了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外,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与现代城市建设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各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突出城市特点,构建鲜明的城市形象,从而增加城市吸引力,带动招商投资等活动。在人口快速增长的情况下,目前城市土地资源十分紧张,而且老旧城区配套设施水平已经无法满足城市经济发展以及人们实际生活的需求。依托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是当下城市建设改造的可行路径。
在城市形象设计、品牌产业设计过程中,应更多地融入地域文化元素,使其独树一帜。以往的城市形象和城市品牌设计,多采用平面设计方法,导致其视觉传达效果较为呆板,不能反映出智慧城市、生态城市的特点。许多历史文化名城本身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可利用的文化资源较多,但是单一的设计形式导致其特点不够突出。因此,在文化创意产业的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应更加深入地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创意性设计提升视觉传达效果。许多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已经成为了当地标签,比如浙江的横店影视城、香港数码港等。通过做好设计宣传,发挥这些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作用,不仅能够提升城市知名度,还可以带动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视觉传达设计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过程中,需要做好长期规划,根据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专业人才,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做好储备,这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必然发展方向。将教学与市场、产业联系起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人才,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好的专业发展。因此,应加深视觉传达设计与文化创意产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通过构建产学研一体教学体系,提前让学生接触文化创意产业的实际运行方式,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此外,还要发挥高校科学研究、艺术孵化的作用,加强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研究工作,针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加快理论创新与技术创新,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在知识经济时代下,文化创意产业只有始终保持人才优势和知识技能优势,才能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
视觉传达设计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能够产生多方面影响。基于此,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培养新型人才,创新设计方法,可以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推动力。同时,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网络文化元素等也能够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