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童谣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及创新对策

2019-03-22 16:10林欣茹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6期
关键词:闽南童谣幼儿园

林欣茹

(福建省泉州华侨职业中专学校,福建泉州 362000)

随着我们《闽南音乐文化融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研究》课题的开展实施,我们对闽南童谣这一承载着厚重的闽南文化底蕴的素材进行了筛选、梳理,先后在泉州市区各大幼儿园,进行闽南童谣相关的教学活动实践调研。 为学前教育专业在音乐实践课程中开设闽南音乐进课堂,探究一套具体、实用、可行的,符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形式和实施策略。

1 闽南童谣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实施

闽南童谣渗透了闽南的本土优秀传统文化, 其构思巧妙、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浅显、顺口,节奏感强,富有儿童情趣, 深受儿童的喜爱。 但是随着多元文化的冲击,许多幼儿园小朋友、中小学生对闽南方言掌握得不够熟练,很多人不会讲闽南话,大量生动、诙谐、幽默的闽南词语、谚语、俗语迅速消亡。 闽南童谣的推广与传承,能够有效地改变这种现状。随着近些年来教育部门的重视和宣传,各地区在幼儿园中开展了闽南童谣的朗诵、传唱、表演大赛,进一步使童谣得到了传承和群众的喜爱。

1.1 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

以幼儿园小朋友喜欢的游戏活动、主题活动、区域活动、 表演活动形式展开。 根据各年龄段幼儿发展需要,教师先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幼儿的兴趣点,然后通过集体教研活动,对这些内容点进行筛选,根据目标确定主题内容。 例如:小班以说唱形式开展的游戏活动《天黑黑》;中班以舞蹈表演形式开展的表演活动《西北雨直直落》;大班以民俗知识形式开展的主题活动《新正月》等,在丰富有趣、良好轻松的活动氛围中渗透闽南童谣的乡音乡韵,让幼儿感受闽南童谣的魅力。并且把闽南童谣的主题渗透到各个领域的学习中,而不只是单一的音乐活动领域。

(1)图谱朗诵:通过具体形象、图文并茂的图片、故事情节的串联,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童谣内容更具体化、形象化和趣味化。

(2)表演朗诵:通过扮演角色,表演童谣内容,加深幼儿对童谣的理解和认识,增加闽南方言的记忆。

(3)节奏朗诵:在童谣中,培养语言的乐感和美感,增强朗读的趣味性。

(4)表演唱:通过音乐的伴奏、动作的设计配合,让幼儿在创设的环境中自由发挥,展开联想,体现“情景教学”美感。

1.2 有效资源的利用

闽南童谣本身形式内容多样化,篇幅简短,易唱易记,给许多人的童年带来快乐。很长时间以来都是儿童家庭教育的一种重要辅助方式。因此,许多幼儿园通过调动家长共同参与、分享、助教;邀请民俗表演团体进园演出;邀请闽南童谣专家入园培训教师,拓宽视野,积累教学经验; 参与社区举办的民俗活动比赛等形式挖掘可利用资源,让闽南童谣与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更具衔接性和拓展性,也让童谣的教学实践更丰富多样,成熟有效。

1.3 进行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实施教学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个信息化教学辅助手段,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开阔了幼儿的音乐视野。 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变枯燥为形象,大大激发幼儿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例如,丰泽幼儿园的大班音乐欣赏活动课——闽南童谣《惠安渣某水茫茫》中,剪辑了崇武海边惠女织渔网的情景视频,将画面与音乐匹配起来,幼儿在欣赏完课件后,教师以引导式提问让幼儿说感受,并提醒幼儿听背景音乐,引导幼儿从无意识到有意识欣赏音乐。在感受到童谣的主要内容的同时,为歌唱活动做铺垫。 多种感官参与感受学习歌谣的快乐,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2 幼儿园对闽南童谣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多幼儿园在对闽南童谣资源开发上存在着普遍的不足和短板,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

2.1 各幼儿园在研究闽南童谣素材上,对文化差异性考虑不全面,存在跟风和模仿现象,没能较好地突出本园实施的优势和特色

很多闽南童谣的素材来自民间收集,内容贫乏,方式单一,没有专门统一的教材。对于教材的难易程度区分合适的年龄来表现也没有明显的界定。从适用面,使用效果、教学方法的研究等方面,还缺乏经验的积累,缺乏必要的手段和思考。

2.2 幼儿园对闽南童谣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不深入

幼儿园对闽南童谣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不深入、不彻底,往往只停留在实践经验的总结层面,较为表面化,缺乏理论提升。 很多时候只是“拿来主义”,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性不够。

2.3 经费与相关培训学习、评价机制的缺乏

应该在政府部门、教育部门的牵头下,举办相关的专家讲座和培训,让更多的幼儿教师在教学上发挥作用。通过电视、广播、新媒体等宣传媒介,以比赛、评选活动的形式,获得良好的竞争环境,扩大童谣的传唱度。 同时加强与台湾的文化合作,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与成长。

2.4 专家团队的指导

很多熟悉闽南童谣的专家,是年龄较大的老前辈,他们也是靠经验和积累慢慢地摸索、口传心授、手抄记谱。挖掘、寻找这些专家,培养梯队接班人,使他们的经验在平台的交流中得以延续尤为重要。

3 思考与解决

针对上述幼儿园闽南童谣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几个思考和解决策略。

3.1 建立健全的本土文化教材资源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

建立健全的本土文化教材资源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和有效实施,节约人力物力消耗。将有代表性的闽南童谣,采用文字记录、图片处理、录音、录像等形式进行整理,利用信息化对其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更好地保存资料。

3.2 加强幼儿园师资队伍对本土文化的知识培训和学习

从曲调、朗诵、唱腔、创作等方面加以系统性的研究,进行系统的培训,有助于提高闽南童谣的理论高度。

3.3 鼓励教师加强合作

鼓励教师加强合作,共同参与,多进行跨园、跨校交流,集体教研,形成学习共同体。

3.4 建立教学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

建立教学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增加开发传承保护闽南优秀民间文化的参与人员。 对闽南文化有贡献的专家应加强保护传承,为他们搭建服务的平台,让更多的人参与,把文化传承落到实处。

4 教学实施策略

在幼儿园开展的闽南童谣调研中,使我们意识到在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实践课中,把闽南童谣作为地方校本教材,补充到教学计划里面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4.1 教学计划的制订与编排

在原有的声乐、钢琴、舞蹈、口语、美工等专业实践课程中,补充添加闽南音乐文化模块的学习。声乐教学中融入闽南童谣的欣赏与演唱教学; 钢琴教学中融入闽南童谣的即兴伴奏; 舞蹈教学中融入民俗文化的舞蹈赏析和闽南童谣的幼儿舞蹈创编; 口语教学中融入童谣的朗诵;美工教学中融入闽南服饰、头饰、剪纸、花灯等制作。

根据一二年级的授课难度不同,精心挑选合适的曲目,把欣赏、弹奏、演唱、幼儿舞蹈创编,再把闽南童谣的朗诵、闽南特色的美工制作等跨学科大串联,使学生对闽南童谣产生兴趣,进而喜欢、热爱、研究、探索、传承和发展创新。

4.2 在各种活动中体现闽南童谣的趣味性

通过闽南童谣的朗诵比赛、闽南童谣歌咏比赛、闽南童谣剧目展演等形式,充分体现了闽南童谣在教学内容的延伸和创新,把闽南童谣的趣味性、真实性,通俗易懂的特点充分展现出来。

学生在认知实习活动中,又进一步实地体验闽南童谣在幼儿园活动中的真实感受,融入教师的教学和幼儿一日活动中,更体现了“校·园”之间的紧密联系。

4.3 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评价体系

在实践教学中,我们把闽南童谣作为我们闽南音乐文化课题研究的内容之一,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种学习任务的划分,学生分组配合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通过网络学习、微课学习等形式,把单一的固定的课堂教学变为灵活多变的立体教学模式;通过作业、出勤率、活动完成效果、拓展和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给每位学生以全面的综合评价。

作为闽南地区广为流传的闽南童谣, 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与乡土气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对我们研究闽南音乐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传承意义。在调研过程中,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责任和肩负的任务。 更多地带动我们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工作实践的承上启下的实际联系,从而完善我们的课题。

猜你喜欢
闽南童谣幼儿园
童谣里的童年
闽南文化传承
快乐童谣
我爱幼儿园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欢乐的幼儿园
闽南,闽南
爱“上”幼儿园
闽南拍胸舞迎来台湾小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