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霞,赵欢
(1.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太原 030001;2.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山西晋中 030600)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技创新的水平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在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中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中所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进一步将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引向深入,鼓励更多社会主体创新创业。 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适应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促进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以美英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 世纪就认识到创新创业能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在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具体表现在教育理念、学科建设、师资力量以及学生实践等诸多方面。 西方国家有关高校创新创业的经验不仅可以为我国提供借鉴,更有助于分析我国目前在此领域内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探索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路径。
美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特色主要包括:第一,深厚的创业文化底蕴与完善的保障。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精英涌入美国,整个社会都崇尚挑战、个人奋斗与竞争。美国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创新创业教育,多次出台法律文件,完善各项制度,如金融支持制度、新公司注册制度、产权保护制度等。第二,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美国的高校倡导“为了每一个学生自由发展”,这是其创新创业教育的承诺。 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百森商学院,以“造就最具有革命性的创业一代”为价值取向,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业式思维方式、进取心、灵活性、创造力以及抽象思维。 第三,全面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体系。美国创业教育协会提出,创业是一项终身的学习过程,创业教育是涵盖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方位教育体系。 美国各大高校推出了系统化的创新创业课程设计,如斯坦福大学的创业课程设计,不仅将创业理论与创业实践统一结合起来,还为学生的创业过程提供全程指导,探讨和解决创业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第四,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估体系。 美国拥有创新创业权威评估期刊,如《商业周刊》《企业周刊》等对高校创业课程设计、创新创业项目、教师影响力、学生创业成果等各项内容进行专业评估,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一种评价机制。
英国创业教育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第一,国家政策的支持。在英国,首相办公室、财政部、贸工部等制定和完善有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鼓励高校开设专业的创业课程,鼓励中小企业和高校进行合作,完善创业教育的配套措施。 第二,高校务实的态度,指导学生创业。 英国高校在推出创业项目过程中采取了求真务实的态度,根据该校实际开设了专业的创业课程,并不断完善师资力量。鼓励大学生提高创业能力,开设多类学科竞赛,如牛津大学的“21 世纪挑战国际竞赛”、曼彻斯特大学的“初级创业竞赛”和“深度创业”项目。 第三,差异化和专业化的培养模式。英国的高校创业教育已经呈现出专业化的发展趋势,不同层次间创业人才培养理念和过程不同。 本科阶段侧重于创业教育与其他课程教育相融合,使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业人才主要是通过创业学专业或在管理类学科下设创业方向以及开设联合学位课程等多样化的模式。 研究生阶段强调创业领域学习的专业深度,培养创业人才是通过开设“创业学”或类似的讲授式课程,侧重于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而非单纯的理论教授。
21 世纪初叶,日本的人口出现了负增长,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日本开始转变功利性创业教育模式,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素质,逐渐形成了一套政府企业高校的协同机制。 政府、企业、高校密切配合,并且获得了广泛的社会支持,日本创业教育体系日趋成熟。日本的创业教育具有普适性,不单单在狭义培养企业家,更注重培养“企业家精神”的教育。 然而与美、英相比,日本的创业教育呈现出了一些不同的特点。首先,日本创业教育是以政府为主导,而企业和高校更多承担的是辅助类角色。 这主要是因为日本不提倡个人主义和冒险精神,而是崇尚集体意识、忠诚意识。 政府将创业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课题,出台专项政策最大限度地促进和保障大学生创业,如政府要求公立银行加大对大学生融资的力度等。 企业密切配合政府的措施,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各类平台,在创业教育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高校则不断转变教育理念,优化创业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且与政府和企业密切配合,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学习提供优质服务。其次,日本创业教育体系具有衔接性。日本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都覆盖了创业教育,学生在中小学将会受到职业生涯教育以及生存能力教育,在高等教育阶段学生将会接受系统的创业能力的培训。 同时日本还非常重视校际间的合作,从而实现了资源共享,创业教育质量的提高。
在回顾美英日三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到美英日三国都拥有先进的高校创业教育理念,政府与社会对高校创业教育有着战略性的重视。同时,企业与高校存在密切的配合与联动,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了广泛的空间。 高校对创业课程的设置以及师资队伍的选择也有更高的要求,更侧重于创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我国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参考。
我国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 在2002年,教育部在清华大学、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9 所大学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试点,标志着我国高校创业创业教育正式启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重大成果,高校大学生创业者超过54 万人,创业项目超过11 万,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部分问题和不足。 在该部分,笔者将使用SWOT 分析法,具体分析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青年大学生是社会中最具有朝气的群体,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普遍较高,思维活跃,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特别是当今先进的技术与IT 知识,借助于互联网,他们能够获得更多有用的资源。大学生充满激情,敢想敢做,勇于拼搏,参与创业类项目的积极性相对于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
首先,我国创业教育的教育理念还没有成型。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还处于探索摸索阶段,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还没有完全被高校和大学生接受。 我国现在面临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目前的创业教育还存在单纯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功利化倾向,没有把创业教育当作是一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长期教育行为,导致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和价值部分缺失。其次,政策的支持力度还有待提高。 资金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最大瓶颈,大学生在接受创业理论的学习后,普遍面临了融资难的困境。 政府和银行虽然推出了一些创业融资政策,但是办理手续烦琐,贷款的门槛高,致使大学生创业热情减退。 再次,创业课程的设置缺乏体系。 我国创业教育培训主要以课外活动、名人讲座类为主,依然停留在操作类层面,没有形成系统的创业课程体系。学生接受教育也通常是以填鸭式为主,学习创业理论,缺乏真实实践的机会。创新创业课程存在学科边缘化倾向,多以选修课等辅助类课程为主,缺乏明确的专业定位,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存在脱节。
2016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签署了全球创业教育绿色发展《杭州倡议》,探索了新时期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路径,就创新人才合作培养、 创业平台打造,师资力量培养等方面达成共识。 在国内,党的十八大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政策环境继续改善。国务院在《“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指出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税费优惠政策。 2015年由137 家国内高校和50 多家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组建的“中国高校创业创业教育联盟”在清华大学成立,打造了凝聚高校和社会力量共同支持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型平台。 2018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双创”升级版的意见》进一步为我国创业教育提供了良好发展机遇。
中国长期以来流行的“学而优则仕” 观念在社会上,特别是在学生的家长中还有很大的影响力,部分家长对大学生创业类项目仍然存在抵制观念,认为大学生毕业应该寻找稳定工作。 部分大学生创业思想还停留在“当老板、挣大钱”的狭隘层面上,没有认识到创新创业的实质。国家在有关制度还存在完善的空间,特别是知识产权的认定和保护上,还很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国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创业观念和制度保障,这与现如今我国高等教育水平、传统文化观念、人才培养战略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有很大关系,因此需要继续探索适应于我国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模式。
通过分析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我们可以认识到加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 针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第一,树立战略性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习近平同志多次指出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靠人才。 创新创业教育,它的本质是培养有事业心和进取心的创新型人才,对于建设创新型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在传统的重讲授轻操作,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理念下,学生很难充分挖掘自我潜能,更无法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足发展,所以现如今大学生毕业后绝大部分选择了就业、考公务员、考研,选择创业的人少之又少。因此,推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首先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从单纯的就业教育转向全面的创新创业教育,一方面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另一方面通过创业教育为大学生将来创业奠定良好基础。
第二,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与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两会中强调,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环境,最大限度地释放社会创新创业创造潜能。 首先,要加强政府的支持力度。政府首先要成立专项负责高校创新创业的机构,出台相应政策,加强责任的落实,自上而下逐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组织上的保障。与此同时,政府还需要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中实践环节的经费支持力度,并且搭建专业的创新创业平台,以科技园为依托,建立各类创新创业集群网络、孵化器,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锻炼。其次,还要加强社会的支持力度。 一方面要加强企业群体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 我国高校教学长期都存在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致使很多大学生都感觉在高校学习的专业知识没有实际用处,缺乏实践经验和能力。企业家群体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有助于为学生提供一个了解到企业运行过程的平台,为创业教育提供更友好的环境,建立更广泛的关系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也可以提前为自身的发展挑选人才。 另一方面要加强金融系统的支持。金融系统应该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拓宽大学生创业的融资渠道,提供低息或者无息的贷款,为缺乏社会经验和资本积累的大学生积极创业提供保障,同时加强在创业过程的中后期支持,减少“一次性买卖”。此外,创新创业教育还需要家庭的支持。学生家长应打破“学而优则仕”“去国企或者机关才是好工作”的传统就业理念,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积极进取,敢于创新。 当遇到困难时,家长应该以宽容的心态对学生进行鼓励,不以一次成败论英雄。
第三,建立系统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与研究体系。 首先,建立专门组织管理机构。 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多由学校团委、 教务或者招生就业系统组织,在高校内缺乏专业的负责创新创业教育机构。所以需要在高校内成立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与本高校的类别、特色学科建设以及本高校的培养目标相结合,形成有利于本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管理系统。其次,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计上,一方面要注意课程与学科和专业的结合,另一方面要注意课程的发展与国际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相结合。在课程设计的内容上,既要为学生讲解通用类的创新创业理论,又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在课程设置的跨度上应坚持连贯性,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高等教育的始终而不是低年级或高年级学生只上几周的公共课。在高校的不同阶段,创新创业教育应当有不同的侧重点,如普及类课程和核心类课程,普及类课程针对的是全校学生,核心类课程则针对有创业意向或者潜力的学生。再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对开设创业类课程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利用各种平台获取最新的创新创业内容。 邀请校外专家以及企业知名管理人员对教师进行理论素养的培训,提升教师的理论深度。高校可以从企业吸收一些有学术背景和丰富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到本校兼职,带动校内教师水平的提升。 同时,学校可以邀请政府人员、 风险投资家与法律审计界人员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针对性指导,在动态过程中形成一套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最后,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水平。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正在蓬勃发展,不断举办各种创业研究会议,出版成果和立项研究。但是在学术界,有关创业教育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大多还停留在引述或者研究欧美国家的成果阶段。 因此要针对我国实际情况开展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研究,从而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