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一提起教师的专业成长,人们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国内外纷繁多样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不论是西克斯、柏林纳、叶澜、傅道春等人的五阶段理论,还是富勒、高瑞克、邵宝祥、钟祖荣等人的四阶段理论,都无一例外地表明教师的专业发展犹如万物生长一样,是一个循序渐进、且行且思的发展过程。
作为一名教师,从教小学生到教大学生,不知不觉已经20多个春秋,虽称不上桃李满天下,至少也算是从教经历丰富,学生多样吧!20年来,我和所有教师一样,登讲台,执书卷,吐真言,与不同花季的学子在课堂中同生共长。忽有一日,我对“课”字有了些许感悟,并从中体会到教师成长的“轨迹”。因为“课”字中诠释了教师成长的内涵与真谛,饱含了教师成长的心血与汗水,彰显了教师成长的路径与策略。
中国的汉字可谓博大精深,意蕴丰厚,充满着智慧。“课”由“言”和“果”两个单体字组成。“言”意味着说话,有表达、交流、沟通之意,“果”即果实、收获、成果等意。两字合起来的意思可理解为教师向学生或表达、或交流自己和他人的认识成果。
教师的成长,尤其是新入职教师的专业成长,犹如嗷嗷待哺的小鸟,课堂便是其成长的安乐窝,是其放飞梦想的摇篮,其成长轨迹将在每节“课”中得到见证和践行。对新入职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其在课堂教学中会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知识技能等课程内容的讲解上。因此,他们在备课中,更多的是参考他人的东西,将他人的研究或认识成果整理在自己的学案中,在讲课中更多地表现为旁征博引,以示博学。当然,这是绝大多数新教师成长中不可逾越的必经初始阶段。经过三、五年的教学历练,新入职教师基本将所执教课程讲授完一轮,此时他们对教学内容已经基本熟悉,并在教课中也摸索出一些教学心得。在新一轮的教学中,他们将会在讲别人的认识或研究成果中,逐步加入自己的思考和心得,上课显得更为圆润、自然且有张力,但毕竟教学经验有限,研究或认识成果不多,教学中仍然难免力不从心或未能游刃有余,像七分熟的杏儿一样有些酸涩,像羽翼未丰的雏鸟一样,尚不能自由飞翔,因为这是一个自己与别人成果的磨合阶段。再经过三、五年的教学实践,他们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对教学内容的驾驭能力越来越强,科研反哺教学的作用越发明显,他们不仅熟悉教学内容,而且对教学内容的认识更加深入,教学内容研究化,甚至构筑起了自己独特的教学体系,课堂上更多的是在向学生分享自己的成果和认识,课堂教学得心应手,学生如沐春风,坐享盛宴。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不是顺其自然,更不是必然。相反,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且行且思、自强不息、不断挑战的过程。
教师应该成为优秀的演说家,成为学生精神家园的创建者。一个优秀的教师,他的语言应该充满着智慧、激情和力量,时而能慷慨陈词,振奋人心,时而又娓娓道来,春风化雨。在课上,他的语言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全体学生都能被其语言魅力所感染、感动,并幸福快乐地生活在其营建的温馨家园中;在课外,他的语言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能获得家长、同仁和领导的认可、信任和支持。
教师应该成为研究者,成为知识创新的引领者。一个优秀的教师,需要拥有丰硕厚重的教学与科研成果。拥有成果,并不是为了赢得他人的尊重,更不是为了在人前炫弄,相反,获得成果是为了更好的充实自己,武装自己,让祖国的花朵接受更多的阳光雨露,让莘莘学子获得更多的的知识营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教学和科研成果不是单纯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最后束之高阁,尘封多年,需要从教学实践中来,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是有用、高效、真正的研究成果。
精彩的语言也好,丰硕的成果也罢,都需要教师成为智者,成为强者。智者具有大智慧,是思想者,强者具有大勇气,是行动者。作为智者,对于教学中的各种困难、挫折和失败,教师能坦然面对,保持平和、冷静和豁达的心态。作为强者,他会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更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坚守。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课”就像一把剑,是教师经年累月用心血和汗水铸就的宝剑;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课”更是一种修炼,慵懒者必遭挫败,勤奋者必将拥抱曙光。
课堂是教师成长的主渠道,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等都要通过课堂教学体现并成长起来。这个过程既需要教师自身不断反思教学,总结经验,更需要教、研结合,相得益彰。因此,建议教师在成长过程中从以下两方面着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境界——
边教边学,教学相长。教育专著《学记》讲,“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师首先是传道者的角色,应努力扩大和深化专业知识的学习。过去人们讲,要使学生有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使得知识学习不再一劳永逸,需要教师转变这种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遵循教学规律,做好学情分析,充分了解学生特点和教材内容,积极开展主题讨论、角色扮演等活泼多样的师生互动,使课堂成为师生交流、共同提升的生命场。
边教边研,教研结合。教师成为研究者已经成为国际认同的口号和行动,教师不仅仅是别人研究成果的消费者,更应该成为知识的创新者。教师从事研究,在选题上不必好高骛远,追求高大上,在方法上不必邯郸学步,追逐经典和时尚。一定要结合自己的课堂,开展行动研究,开展校本研究,哪怕是校园的一草一木,哪怕是学生的一言一行,只要有利于人才培养,都可以用心思考,付之实践。要知道,研究的最终价值不仅仅是改进教育实践,还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而在工作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教学水平,让更多的学子从中获益。
教师是专门化的职业,专业化意味着具有较强的不可替代性,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自强自立,总结反思,改革创新,提升教学水平,使自己不断超越,迈入更高的教学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