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素养是指中小学教师在从事教育科研活动过程中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具体体现在科研观念、科研意识、科研能力、科研精神四个方面。科研观念即教师对科研价值的认识、自己是否应该从事科研以及能否胜任科研的看法;科研意识是教师能主动发现问题,并能将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的意识;科研能力主要包括选择课题能力、文献综述能力、方法运用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科研精神主要指教师执着探究、求实创新的精神。
中小学教师为什么需要具备教科研素养呢?
一是教育科研是解决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是建立在“反思性”的基础上的,当他们遇到教育教学实践问题时,他们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采取不断反思与批判的态度,以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解决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是教育科研是促进专业成长的关键平台。教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必须要搜索、寻找并有目的地研究有关各种新的教育理论、观点、方法和经验,从中吸取精华,构建更为合理的知识结构,不断实现自我更新和提高。
三是教育科研是成为优秀教师的重要特征。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没有学会分析事实和创造教育现象,那么那些年复一年重复发生的事情在他看来就是枯燥的、单调乏味的,就会对自己的工作失掉兴趣。”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一位教学能手,同时也应是一位研究者。
那么,教师该如何提升教科研素养呢?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
中小学教师做科研切忌假、大、空;我们提倡小、实、新原则。
选题要小,即小处入手、以小见大。如这几年很多老师都想做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但大部分人都是从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策略去选题。殊不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很多问题,我们的课题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与其“全面肤浅”,不如“片面深刻”,于是有老师就从“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教师参与度”这个问题入手,专门研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何时参与、如何参与等问题,从而得出了切实有效的策略。
选题要实,即重实际、重实用、重实践、重实效。教师要以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课题,其研究结果可以直接应用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去,并取得实效。例如,某校体育教师选择的《少儿趣味田径教学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实验研究》就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题,这正是我们提倡的“草根式”的研究,它是一种“自下而上”、“土生土长”,具有乡土气息的研究,因此它更具有实践价值。
选题要新。近年来随着省、市、区各级各类课题的申报机会增加,许多教师的科研热情迅猛提升。但在课题评审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有大量的选题陈旧,而且呈现出大面积的重复性。比如许多中小学班主任都很关注班级自主管理问题,但却不知道该如何有创意的表达,有位老师以《“小鬼当家”——农村学校实施班务自治的实践研究》为题一下就吸引了评委专家评委的眼球;还有一位数学老师以《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草稿本有效应用的实践研究》以数学草稿本为研究对象,也是一个很有新意的选题。
目前中小学教科研工作中普遍存在着重复研究、效率不高、价值不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研究的重要基础——文献综述工作做得不够。因此,我将结合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特点,围绕什么是文献综述、为什么要做文献综述、如何做好文献综述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力图提高中小学教师对文献综述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文献综述是指对研究有参考价值的前人研究成果所做的综合述评。具体地说,文献综述是就某一时间内,研究者针对某一专题,在对大量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述评的研究成果。一般而言,目前文献综述的呈现形式主要是在课题申报书、开题报告,以及结题报告(研究报告)中的文献综述,它主要包含“核心概念的界定”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两部分。
文献综述的重大意义至少有两点:一是搞清前人的研究成果,从前人研究中得到启发,即“继承”。任何研究都应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只有先搞清前人的研究现状,适当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才能提高研究效率。二是确定本研究的生长点,彰显本研究的价值,即“创新”。只有搞清前人的研究现状,找到前人研究的边界或不足,才能确定自己研究的生长点,避免重复研究,凸显自己研究的价值。
通常,做好文献综述要有如下几个基本步骤:根据研究的主题收集和阅读文献;整理文献(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等);综好别人的研究成果;兼述自己的研究见解;形成文献综述。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教师工作任务繁重的今天,我们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检索资料,但是仅仅利用百度等网站是搜索不到最为科学、最为全面的资料的。所以重点为大家推荐利用中国知网www.cnki.net(CNKI)检索文献。
文献搜集的常用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围绕研究的主题和关键词进行搜索;二是根据某些权威文献提供的线索,如作者、注释和参考文献等,顺藤摸瓜,追溯查找本研究的前沿成果。在阅读文献时,需不断向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对于自己要研究的课题,前人已经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自己还能做出哪些贡献。总之,文献综述不仅要“综”别人的研究成果,更要“述”自己的研究见解,指出前人研究的边界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中小学教师开展教科研最大的困惑就是如何将好的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层面,主要表现在:(1)没有理论。比如某老师的课题《走班教学在初中英语课中的应用研究》通篇讲走班效果如何,但没有理论,难以说服人。(2)前面有理论,后面找不到。理论基础说了好几个,但研究成果中找不到理论是如何应用的。(3)开题有理论,结题找不到。开题报告写得天花乱坠,结题报告全是材料堆砌。(4)看上去有理论,实质上无关联。比如《***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前面讲了泰勒原理,后面只是把学校编的几本校本教材(《⋆⋆读本》)作为结题成果。(5)理论很多,都没有落地。课题至少写了3个理论依据,但理论的作用仅仅体现文字上。
其实,在中小学教师开展教科研课题研究中,并不需要创设新理论,只需要在特定情境和条件下应用已有理论(行动研究)。其实“理论”是一个用概念组织起来的体系,它是用来解释客观世界的现象,并且可以通过理论描述和预言事物发展的未来结果,得出结论,指导人们进行决策。比如,最近武汉市许多学校开展小班化教学研究,但小班化教学仅仅是现象或措施,为什么好?需要理论支撑,如师生互动、个性化教学、探究式教学等等理论的指导,如果没有这些具体的理论指导,小班化教学的研究也就只能变成了经验总结。
因此,我们建议大家多学习一些理论,比如在谈教学目标设计时一定要懂得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在谈教学模式变革时一定要熟悉建构主义理论,在进行课程开发时一定要了解泰勒原理,在思考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时一定要学点积极心理学等。在学习这些理论过程中,重点要读有关理论的应用文献,看别人是怎么运用这个理论的,看看这个理论的适用范围和条件。总之,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一定要找到符合自己特征的操作模式。
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有一套科学的研究方法,如果老师们掌握了一些有效的研究方法,势必会使研究的过程更为科学,研究结论更具说服力。我们认为,中小学教师至少应该掌握以下三种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法是指针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运用问卷、访谈等形式在自然条件下搜集客观资料,并对资料作出分析和处理的研究方法。具体包括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问卷调查法的基本操作过程是:设计问卷——发放问卷——数据分析——形成调查报告。其中,问卷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问卷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数据分析的质量和研究结论的价值。问卷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标题、前言、个人基本信息、问卷主体部分。
访谈法是指调查者依据访谈提纲,与调查对象直接交谈,收集资料的方法,是一种口头交流式的调查方法。它包括集体访谈法和个别访谈法。访谈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访谈过程中要保持中立的态度,不要把自己的观点暗示给被访者。(2)把握访谈的方向和主题焦点,防止谈话偏离调查主题。(3)使用的语言要简明扼要,多倾听少说话。(4)根据被访者的特点,灵活掌握问题的提法和口气。根据以往的访谈,我们也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经验,比如在第一次访谈之前,可以收集受访者或受访单位的基本信息,以利于访谈的深入;可以通过邮寄、发Email或者当面送交等方式将访谈提纲提交给受访者,以便于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利于其回忆、思考,从而使得研究者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够收集更多的资料。为了忠实地保留和再现访谈中的原话,每次访谈中研究者都在征得受访者的同意之后进行录音,并在访谈后的第一时间内逐字逐句地将录音整理成文字(推荐大家使用“讯飞语记”,方便快捷)。在访谈结束后及时记录下访谈时的感想,并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观察工具,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描述客观对象以收集资料的研究方法。中小学教师主要开展的是课堂观察,在观察之前首先要确定观察问题,制定观察表格,拟定观察计划;进入课堂之后,依照事先的计划及所选择的记录方法对所需信息做出记录;观察之后,需要对观察数据做出解释并撰写观察报告。
以“课堂45分钟学生违纪行为的调查研究”为例,首先,确定观察问题:A.学生违纪行为的表现有哪些?B.每种违纪行为的发生频率怎样?C.不同时间违纪行为的表现有何不同?其次,确定观察指标。观察问题A(学生违纪行为的表现)对应的指标主要有:互相打闹、交头接耳、看课外书、左顾右盼、胡思乱想、睡觉发呆。观察问题C对应的指标:不同的违纪行为在课堂教学的不同时间段的表现有何不同(每五分钟为一个时间节点)。第三,制定观察表格。第四,拟定观察计划,确定观察的对象和范围,时间和地点,以及观察和记录的方式。第五,实施观察,并做好记录。第六,解释观察数据,并得出结论。
行动研究是由教师通过自身的实践进行研究,这种研究立足于实践者自己的反思,通过反思谋求变革,改进工作。中小学教师在教科研活动中开展的最多的就是行动研究,教师成为研究者,采用参与式方法,记录行动过程,解决实际问题。它的主要特征是:由行动者研究,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还有人对行动研究的特点作了简要概括,认为“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教师即专家,效果即成果”。
行动研究法的基本程序是“回顾诊断——筛选问题——分析原因——优选理论——拟定计划——实施行动——效果监控——审查反思”螺旋式循环。
1.回顾诊断。以批判性的、自我反省的形式,对学校或班级教育教学现实进行反思与评判。这种内省、批判性的分析过程,是查找、分析问题的过程,有助于改变盲目接受教育理论和传统做法的习惯。
2.筛选问题。对学校或班级在教育教学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分类,进而确定出一定时期内通过研究要解决的问题。筛选问题是行动研究的基础。
3.分析原因。诊断出问题存在的原因,为优选理论、采取适当的行动、有效地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4.优选理论。根据筛选出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从众多教育理论中寻找最切合的、自己最需要的教育理论,作为研究、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
5.拟定计划。制定出行动研究的具体目的、研究假设、研究对象或范围、研究方法及步骤等。
6.实施行动:在教育理论工作者、教科研人员的帮助指导下,按照拟定的研究设计,创造性地选用自己优选出的教育理论,尝试解决筛选出的具体问题。
7.效果监控。在研究过程中,重视观察、收集相关的数据和事实,同时又要关注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行动,以补救研究偏差,使行动研究更有效。
8.总结反思。对实践的过程和效果做出总结和反思,为进行下一阶段的行动研究作问题筛选和理论优选准备。
总之,研究方法为研究内容服务,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可以根据研究的需要同时将几种研究方法有机结合使用。
成果提炼包括经验总结和理性提升两个方面。教师把自己的理论假设和研究内容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其正确性,最终还要整理成文。一些研究者就是因为没有认真做好经验总结和理性提升,所以,过程很好,结论不佳,推广困难。比如有教师开展“批评的策略研究”,课题承担人把设计好的8种批评策略放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加以验证,其中6种效果显著,于是分析原因,整理成文。这才是教科研的成果显现,毕竟成果产出是衡量中小学教科研质量的重要指标。那么,如何进行成果提炼呢?这就需要将搜集到的材料进行有机结合,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用典型的事例论证自己的观点。
撰写教科研论文就是成果提炼的重要方式。它是围绕教育教学实践中某一观点或问题,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实践经验和典型事实进行论证,通过论述得出一个结论或提出一种思考的文章。一篇高质量的教科研论文要求:论点鲜明、结构合理、论据得当、论证科学;材料典型、结论正确、语言通顺、文字规范。科研论文写作是衡量教师科研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可见,提升教师科研素养,是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必备条件,也是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