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培养“四个合格”大学生党员实践探析

2019-03-22 05:44王志强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合格党员政治

王志强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体育与艺术系,福建厦门 36102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为实现管党有方、治党有力、党建有效提供了科学指南[1]344。新时期党中央提出了党员自身修养“四个合格”的“标配”,即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四个合格”是衡量合格党员的重要尺度,也为新时代高校培养大学生党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遵循。

一、“四个合格”是新时代党员合格标准的新尺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把党员队伍建设和合格党员标准提升到党的建设和党性原则的高度。习近平指出:“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我们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同一切弱化先进性、损害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祛病疗伤,激浊扬清。”[2]43如果把每一个党员比喻成“细胞”,那么整个党员队伍就是“肌体”,只有每一个“细胞”健康了,“肌体”才能充满活力。所以合格党员个体是整个党员队伍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历史性课题,明确定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员队伍建设的目标——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习近平强调广大党员要做到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3]。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四个合格”的逻辑关系是:“四个合格”体现了新时代党员应该具备的政治信仰、纪律要求、道德品格、行为准则。旗帜鲜明讲政治是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首要要求,政治合格就是践行“讲政治、有信念”的标准,“讲政治”贯彻了“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的要求;“有信念”贯彻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的要求,就是要筑牢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一“总开关”,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执行纪律合格,就是遵循“讲规矩、有纪律”的标准,是新时代党组织建设、纪律建设对党员个体的基本要求和底线,贯彻了“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和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要求,是党员个体自觉维护全党统一、民主集中制的刚性原则;品德合格,就是践行“讲道德、有品行”的标准,是党员个体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贯彻了“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的要求,要求党员个体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道德修养,远离低级趣味;发挥作用合格,就是践行“讲奉献、有作为”的标准,坚持“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的方法论,是党员个体履行党员义务、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必然要求,是党员入党初心和崇高使命的生动体现。通过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求广大党员做到“四个合格”,充分体现了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的机制构建,贯彻了“党的建设要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的要求。

二、培养“四个合格”大学生党员具有重大政治意义

(一)培养“四个合格”大学生党员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战略要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归根到底在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4]培养“四个合格”大学生党员关系到造就“可靠接班人”重大政治问题,对推进“四个伟大”(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特别是推进建设伟大工程具有人才支撑的深远意义,也是建设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长远战略。党的队伍中始终活跃着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精神的青年人,这是我们党历经百年风雨而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5]。大学生党员是全体党员队伍中最有活力的群体,《2017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大专及以上学历党员4 328.6万名,占48.3%;2017年,发展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党员86.0万名,占43.4%,学生69.9万名[6]。 数据彰显了党的组织能力不断提升、党员队伍充满青春活力、党的事业后继有人。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谁赢得青年,谁就赢得未来。大学生党员当前正处于系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人生“拔节孕穗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力量,大学生党员积累的政治优势和知识优势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将转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力量。

(二)培养“四个合格”大学生党员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培养“四个合格”大学生党员是高校党组织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重要政治任务,担负着在青年学生中培养“可靠接班人”的崇高使命。2017年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的通知》指出,开展学生党员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廉洁自律教育,引导党员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7],第一次以文件形式把培养“四个合格”大学生党员列入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2018年5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了《关于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的实施意见》,强调在“对标争先”中高校党委要做到“四个过硬”、院系党组织要做到“五个到位”、学校基层党支部要做到“七个有力”,这三个层级党组织的目标都是为了把高校党建优势转化为办学治校的生产力——人才培养。在高校党建任务中“人才培养”集中表现之一就是培养“四个合格”大学生党员。培养“四个合格”大学生党员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回答了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优秀分子,高校党组织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发挥“四个合格”大学生党员“关键少数”的“关键作用”,示范引领着“最大多数”的大学生群体。在培养“四个合格”大学生党员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辐射到全体大学生,带动全体大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8],意义重大。

三、当前影响高校培养“四个合格”大学生党员的因素

(一)国际环境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关系纷繁复杂,形势多变。虽然中国在世界舞台的作用日益加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但是国际政治环境不容乐观,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新时期发展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异常突出,世界格局深刻变化,国际力量冲突加剧,特别是美国霸权主义时刻威胁着中国的主权安全,中美贸易摩擦再次暴露了美国“逆全球化”的真实企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复杂多变,西方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颜色革命”时刻威胁着党的执政安全;“普世价值”披着“人类普遍价值”的虚伪外衣不断输出“民主、自由、人权、公平、正义、博爱”等内含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念,对大学生充满诱惑性和迷惑性,冲击着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严重影响着大学生党员的价值辨识能力;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科技优势和社会高福利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相比之下削弱了我国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动摇着大学生党员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树立。

(二)国内环境

2018年全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900 309亿元,经济总量首次站上90万亿元的历史新台阶,稳居世界第二位[9]。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凝聚的强大动力极大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特别是提升了社会生产力水平。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大学生党员学习成长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条件更加优越,这是培养“四个合格”大学生党员有利的一面。但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10]。这一“主要制约因素”体现在区域差距、城乡差距、社会阶层差距等方面。“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引发了深化改革过程中的利益再分配,因利益再分配的局部不合理引起的社会矛盾日渐凸显。各种社会思潮并存,人的思想价值观念更加多元,从社会生活渗透到政治生活,这些现实环境无形中影响着大学生党员坚定“四个自信”的培养,同时对我们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党内环境

从全党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10],这为培养“四个合格”大学生党员创造了最核心、最根本、最重要的环境。但是“党的建设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10],集中体现在“四大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四种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三个不纯”问题异常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党内政治生态不容乐观,“种种消极现象反映出,一些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一‘总开关’还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这反映出必须强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11]。因此,我们必须看到现实政治环境对培育“四个合格”大学生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造成的不利影响因素;从党支部(包括高校党支部)来看,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基层党支部建设严重弱化、虚化,政治功能不突出,政治引领能力不强,思想政治工作相对薄弱,“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和“三会一课”流于形式,党员教育管理“宽松软”,党员教育的形式单一、固化,教育效果不佳;机关党支部党建与业务工作“两张皮”问题严重,党建与业务没有融合发展,党支部书记的政治引领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到位。高校是一个小型社会,高校党组织建设也存在相似问题,这对高校大学生党员践行“四讲四有”标准和实现“四个合格”培养目标有消极影响。

(四)学校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各级党组织严格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党风廉政建设贯穿于高校办学治校的全过程,良好的党风带动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这为培养“四个合格”大学生党员提供了良好的校内环境。但近五年来高校腐败案件依然时有发生,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察委官方网站的《审查调查》专栏信息统计,从2013年12月至2018年12月的5年间,共有120余名本科院校、职业院校的校级党员领导干部在岗或离任后被执行审查或党纪政纪处分,这些现象破坏了高校培养“四个合格”大学生党员所需要的政治生态和成长环境;近年来高等教育在某些方面过度产业化、市场化的倾向误导了包含大学生党员在内的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致使部分学生党员信仰迷茫、价值观扭曲;部分高校在评奖评优、选拔干部、推荐就业的不规范甚至“潜规则”操作,对培养“四个合格”大学生党员的廉洁自律意识产生了误导。高校处于思想文化的前沿阵地,面对各类思潮的侵入,学生党支部的政治引领能力不强,特别是意识形态教育引导能力严重不足,难以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站在党的立场运用党的方针政策解答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困惑和成长焦虑;有的高校党组织发展学生党员唯学习成绩论,存在“学而优则入党”的错误倾向,忽视入党动机的考察和学生政治素养的把关,培养和发展党员的质量不高,这也成为不利于培养“四个合格”大学生党员的源头因素。

(五)网络环境

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其中手机网民占比达98.6%,互联网普及率达59.6%[12]。从厦门党建e家官方信息系统提供的数据统计,笔者所在单位的大学生党员(含预备党员)共有65名,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共有84名,提交入党申请书的大学生237名。对这三类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共有386名参加问卷,收回380份问卷,有效问卷率98.45%,统计得知:这三类对象使用具有上网功能的智能手机率达100%,只通过手机终端接入互联网的对象共有190名,占50%;通过手机终端和计算机终端两种方式接入互联网的共有186名,占48.95%;只通过计算机终端接入互联网的对象共有4名,只占1.05%。对比可见,大数据统计结果和笔者的“小样本”调查结果相近。“互联网+”时代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其在为大学生成长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难以避免的负面影响。一方面,互联网为开展线上党建工作提供了便利,为大学生党员全面发展提供所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营养和不同领域的科学知识,同时为大学生党员成长提供了互动的线上空间,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作用;另一方面,手机终端和互联网通道为大学生党员打开了看世界的窗口,发达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和反动、邪教、色情内容也同时进入他们的眼睛和大脑。良莠不齐的海量网络信息对大学生党员的信息分辨能力和正确价值观念树立的考验极其严峻,网络环境的复杂性也对高校党务工作者开展线上党建工作和信息监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六)大学生群体

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部分,首先具有大学生群体的共性特点。当前,大学生以“95”后为多数,少数接近“00”后,他们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朝气蓬勃,思想活跃,喜欢新事物,善于使用新媒体,学习吸收能力强。处在新时代的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民族复兴使命感,对实现“中国梦”充满信心。笔者对1 425名在校大学生问卷调查显示:80%的大学生有追求入党的愿望,100%的大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00%的大学生坚信“中国梦”必定实现,这为培养“四个合格”大学生党员储备了乐观的发展对象。大学生生长在幸福的新时代,缺少革命考验和人生历练,价值观念多元,自我意识强,但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薄弱,分析辨别能力不强,理想信念还未成型固化。受社会某些思潮的影响,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攀比之风,学生对于这些不良现象、不良思潮分析辨别和抵制能力不强,容易盲目跟风;社会上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作风也腐蚀着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如2018年7月广东某高校学生会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某大学学生会2018—2019学年度干部任命公告》官味十足,按照三个层级公示了200多名学生干部候选人,还模仿中管干部序列按“正部长级”“副部长级”区分职位;少数大学生党员在不良动机的误导和就业竞争压力下,把入党当做增加就业砝码和政治资本,入党动机与“四讲四有”标准和“四个合格”目标严重背离。青年人阅历不广,容易从自身角度、从理想状态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世界,难免给他们带来局限性,这是青年成长的规律,我们要尊重这个规律[5]。因此,高校党组织在新时期要科学认识大学生的群体特征,了解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状况,关心、关爱他们,做大学生思想工作的热心人,引导他们向党组织靠拢、思想境界不断向“四个合格”靠近。

四、高校培养“四个合格”大学生党员的举措

(一)坚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3]。高校党组织要推动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发展,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大学生党员培养与发展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服务培养“四个合格”大学生党员的主渠道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应与高校党课要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把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第一要务,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讲授的主要内容,为大学生党员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提高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明辨是非的能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养“政治合格”大学生党员筑牢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总开关”;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从抓好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纪律教育做起,培养“执行纪律合格”的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引导大学生党员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培养“品德合格”大学生党员;要设计执行好实践环节,引导大学生党员把政治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开展世情、国情、民情教育,提升大学生党员的家国情怀,主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实践中激发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热情,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践行“发挥作用合格”;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1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是党务工作者,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务工作有机融合,在做好“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的基础上,主动践行“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点要求,为大学生党员树立活生生的榜样。

(二)发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载体作用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党的建设的“细胞工程”,是大学生党员党性锤炼和政治成长必不可少的实践载体。没有远大理想,就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14]。“四个合格”简单地说,就是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2]192。高校党组织要组织大学生党员在参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上的“钙”,不得“软骨病”;“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问题导向,科学分析和理性思考国际国内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和“三个不纯”,以马克思主义观点、立场和方法,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器解决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中的认知困惑与难题。以新中国成立70年的伟大成就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激发大学生党员坚定“四个自信”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围绕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和意识形态的倾向性问题,通过“三会一课”和民主评议,增强党性锤炼,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敢于剖析自己,寻找与“四讲四有”标准的差距;组织大学生党员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建立实践平台延伸“两学一做”教育战线,在实践中巩固“四个合格”培养效果。

(三)坚持发挥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堡垒作用

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担负着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15]。学生从一名普通大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大学生党员,离不开学生党支部的教育、管理、监督。高校党组织要以实施“对标争先”建设计划为契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对标落实党支部“七个有力”的目标,全面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贯彻发展党员工作“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分析研究新时期大学生党员的培养规律和浮现出的困境与难题,提升组织力。突出政治功能,围绕“四讲四有”标准和“四个合格”目标,努力构建“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四个组织教育模块:以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为核心内容的党性教育;以遵守党纪国法校规为核心内容的纪律教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内容的品德教育;以服务学校发展改革为核心内容的作用发挥教育。

(四)发挥党支部书记的引领作用

支部强不强,关键在“头羊”;支部要先进,书记是关键。学生党支部书记对培养“四个合格”大学生党员具有不可或缺的引领作用,高校党组织要“注重从优秀辅导员、骨干教师、优秀大学生党员中选拔学生党支部书记”[16],这是培养“四个合格”大学生党员的重要一环。选派学生党支部书记积极参加党务干部培训,在党建工作实践中苦练基本功,不断提升其党务工作能力;学生党支部书记要担负起大学生党员的教育者、管理者和监督者的角色定位,关心关爱大学生党员的身心健康、学业进步、政治成长,带头践行“四讲四有”标准,提高自身的政治品格和人格魅力,为大学生党员树立榜样,主动发挥政治“引路人”作用。党组织一方面要提高学生党支部书记的任职获得感,把培养“四个合格”大学生党员列入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年度述职考核内容,同时做好顶层设计,完善其工作业绩与职务晋升、生活待遇相关的奖励政策;另一方面要提高学生党支部书记的任职幸福感。高校党组织要加大人文关怀,关心学生党支部书记生活、婚姻、家庭情况、身心健康,让其在党组织的温暖中体验心情愉悦,使其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心投入到支部建设和党员发展培养中。

(五)激发大学生党员主体内生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学生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这种需要自然包含精神层面的“入党需要”;“入党需要”属于马斯洛需要理论的最高层次——“自我实现需要”,也属于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范畴。高校党组织工作要体现“以人为本”,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政治营养供给,及时满足大学生的“入党需要”。从心理学分析,大学生党员的成长规律经历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四个逐步发展阶段,不同的阶段必须强化不同的教育培养目标:在递交入党申请书的“认知阶段”启动“启蒙工程”,对入党申请人进行初步的入党知识启蒙教育,端正其入党动机,激发入党热情;在培养考察的“情感阶段”启动入党积极分子“基础工程”和发展对象“培养工程”,进一步加大入党前教育和情感投入,引导培养对象建立稳定情感基础;在预备党员培养教育的“意志阶段”启动“提升工程”,加大对预备党员的党性锤炼,教育预备党员参照党员标准,向“四讲四有”标准看齐,向“四个合格”目标靠拢;在正式党员管理使用的“行为阶段”启动“引领工程”,要求正式党员参加党员先锋岗、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带头创建优良学风、文明校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前三阶段的培养对象起示范作用。这四个阶段不仅要“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而且要“不断提高自我净化能力”,严把“入口”,畅通“出口”,纯洁党员队伍,做好警示党员帮扶和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保持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六)发挥互联网思想教育主阵地作用

大学生是使用互联网的主要群体。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12]。高校党组织要增强互联网阵地意识,构建“互联网+党建”教育模式,创建网上党校、主题论坛、故事视频等思想政治工作平台,为培养“四个合格”大学生党员开拓网络空间;充分利用“学习强国”软件平台的大数据技术和积分功能量化管理党员,引导大学生党员在动态中发现自身的不足;通过党校线上平台、教育部易班网、共青团“青年大学习”平台开展“大宣讲强党性、大学习补足‘钙’”主题党课教育活动。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12],大学生党员既是网民中的一分子,更是党在高校网络文化的维护者、信息员,理应肩负起维护国家网络安全的重任,牢牢扛起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政治责任,增强政治敏锐性和主动性,维护党和国家的政治安全;高校党组织要提高大学生党员使用互联网的技能,提升辨别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在互联网环境下做到“慎独、慎微、慎言、慎行”,争做现实生活和互联网相一致的“四个合格”大学生党员。

猜你喜欢
合格党员政治
我是党员向我看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我是合格的小会计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做合格党员
句子的合格与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