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警示教育专题片的制作

2019-03-22 12:27韩宝金山东广播电视台
传播力研究 2019年33期
关键词:被采访者专题片违纪

韩宝金 山东广播电视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其中,开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多年来行之有效的经验总结,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越来越重视警示宣传片的制作,以典型案例为抓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作为创作者,该如何增强警示教育专题片的警示性,做好监督执纪的“后半篇文章”?

一、以典型案例作为“活教材”

一般来说,越是典型的案例,揭示的规律就越深刻,蕴涵的道理越有回味感,其普遍意义也就越大。坚持抓身边的“关键少数”,选取当年查办的典型案件作为“活教材”,对违纪违法人员进行深入剖析,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以案说法、以案明纪、以案示警,不断深化警示教育效果。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在拍摄前就做好充分的准备。

首先,在警示片拍摄前先拉出一个简单的大纲,警示片全篇如何布局、节目的架构、同期的使用、镜头方面的设计都要有所体现。大纲只是作为拍摄时的一个参考,真正需要花时间和心思去做的是在采访前深入了解案件的相关情况,以及尽可能多的掌握跟被采访者有关的各项信息。对于被采访者,一般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种,严重违纪违法人员。此类人员在采访前需要编导认真仔细查看其审理报告和案件剖析,并与办案人员积极沟通,最大限度的掌握被采访对象的相关信息,并撰写采访提纲,提前将问题设计好,深入挖掘其思想蜕变的过程、内心的心理活动,并尽可能在采访对象被移交检察机关前进行采访,因为此时的被采访者相对配合度最高,采访效果最佳。

第二种,一般违纪违法人员。此类人员,大多属于给予党政纪处分后仍在职的人员,通常情况下此类采访对象普遍有抵触情绪,思想压力较大,所以采访前的充分沟通非常重要,一方面让他们打消顾虑、稳定情绪,一方面放下戒备、敞开心扉。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较普通的采访对象,部分违纪、违法人员在面对记者时往往心存抵触情绪,会推卸责任、掩盖真相或干脆缄口不语,如若出现此类情况,记者可以采用先入为主、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适度刺激、隐性采访等手段进行特殊提问。提出的问题也要事先设计好,循序渐进,不要一上来就提太尖锐的问题。并且,谨记适度刺激要以不伤害、非敌意为度,要尊重新闻事实、遵守法律规定、严守职业道德。

第三种,办案人员的采访。通常在采访办案人员之前,已经采访完了违纪违法人员,此时,可以通过对办案人员的采访对案件的事实部分进行“查漏补缺”,选择最了解案情的两到三名办案人员,让其对案件进行详细梳理,并选取一些能反映涉案人性格、特点以及案件细节方面进行着重描述,语言上尽可能平实生动,简短明了。

第四种,其他涉案人员。此类人员的采访作为对主要违纪违法人员情况的补充,采访难度因人而异,应尽早根据审理报告和办案人员的推荐来确定人选,提前沟通,尽早完成。

二、用细节展现人物,用专业讲好“警示”

细节往往是一部作品成败的关键,一部好的专题片真正能打动人的就是那些细节。警示教育专题片虽然在其内容上与普通的电视专题片区别很大,但也要遵循专题片的制作规律,用情节构架起警示片的框架脉络,用细节勾画出警示片的血与肉。片中违纪、违法人员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办案人员讲述的某个关键细节,往往能够直接反映出人物特有的性格、心态,能够揭示出人物更加丰满的个性特征,以及人物与事件之间的微妙联系,使警示片更加具有感染力,能够真正引起观众情感的共鸣。

电视节目的创作,最为重要的是要用电视语言来观察、思考和讲述。镜头语言是电视画面语言的基本载体,承载着拍摄者、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作为警示教育片的编导,需要懂得如何将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思想用电视语言呈现出来,那就需要在拍摄前和拍摄过程中,在脑中有画面感和结构意识,在撰稿时能够灵活运用同期声,奇妙设计悬念,并结合解说词和后期的“走心”剪辑和整体包装将教育片完美呈现。

此外,不同于以往的专题片的制作,编导还需要在采访前做足功课,准确了解、熟悉纪检监察工作业务,学懂弄通党风廉政建设的相关表述,切记空喊政策,少说空话套话,案件的讲述要真实、接地气,从人性角度准确切入,去挖掘叙述,突出“案”的特点,做到以“案”说法,将涉案人的如何一步步突破“底线”,跨越“红线”的整个过程娓娓道来,才能触动观者的心灵,真正起到“警示”的作用。

猜你喜欢
被采访者专题片违纪
浅谈在采访中怎样与被采访者有效沟通
浅谈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中国梦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插曲)
梦想阳光(大型专题片《必由之路》主题歌)
浅析对电视专题片节奏的把握
高中体育专业生的违纪心理分析
官员三类形式办喜酒算违纪
加强违纪大学生心理关怀的途径探析
浅谈新闻及专题片中的同期声采访拍摄
你有过急切的等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