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中的人际交往探析

2019-03-22 11:46李小菲忻州市广播电视台
传播力研究 2019年31期
关键词:被采访者新闻记者对象

李小菲 忻州市广播电视台

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进行信息采集,获取新闻信息的一项基本职业活动。也是新闻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一种人际交往活动。

新华社著名记者邵飘萍先生,在他的论著《实际应用新闻学》中,曾经明确指出:“盖外交记者活动之第一关键,在于交际。”人际交往在新闻采访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人际交流,是新闻采访一把必备的钥匙。

一、新闻采访中人际交往的基本特性

新闻记者在采访中的人际交往,表现出了明显的公共性、自愿性、平等性、广泛性、探究性。在本质特性上没有私利性,强制性、局域性。

1.新闻记者人际交往的目标取向,是要向大众公开报道和反映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和社会问题,而不是为了个人的爱好、兴趣或者私人利益;2.新闻记者在人际交往中,与采访对象的地位是对等的,而不是上下级或者洽谈商务合作关系;3.并且,很多时候,新闻记者面临的不仅是客观场景的变动,而且还有人类多种层次状态的心灵的不断变化;4.新闻记者的人际交往,会呈现出平面化、网状化,立体化、流动化的特点,而不像一般公众一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专业性。

我国著名记者艾丰在《新闻采访方法论》一书中说道:“理想的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绝不是冷若冰霜的公事公办的关系,也不是一个拼命挤,一个张嘴吐的挤吐关系,而应该是双方相互影响、相互启迪,相互感染的互激关系。”

二、新闻采访人际交往前的准备

(一)采访资料的准备

收集、分析有关背景资料,是采访前重要的准备工作之一。通过收集、分析报道对象的背景材料。就可以做到知己知彼,有针对性地和采访对象进行人际交往,创造良好的采访氛围。并且在采访中实现有的放矢,集中精力去深入挖掘素材。

(二)个人形象的准备

仪表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人精神面貌的外在表现。记者在采访前,着装一定要得体,不可过于邋遢或轻佻。这样在交往中,就能够给采访对象尊重的感觉,还会对记者的工作产生好感,有利于采访的进行。记者的仪表,既要符合自己的职业身份,又要适应采访时的环境和氛围。

记者的学识和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准备的过程,也是最终确立记者个人社会形象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当记者的,一定要注重平时在各方面特别是人文方面的知识积累,一定要加强口才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在真正采访中做到不卑不亢、应对自如。

(三)心理上的准备

记者在和采访对象面对面接触之前,需要预先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记者在采访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对这些情况,提前要有心理准备。

三、人际交往的有效沟通

(一)语言上的沟通

作为交往的第一步,和采访对象进行语言上的沟通很有必要。首先,和采访对象交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面对上级不卑不亢,谦虚庄严;对待普通群体,和蔼亲切,平易近人。

说话时还要注意语气、语速和语调,这和平时的练习是分不开的。在开场白的时候,要用温和的语气找出双方共同的东西进行寒暄,消除对方紧张感。对于不善言辞的采访对象,需要耐心地加以引导。

(二)注重沟通中肢体语言的作用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通过大量试验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信息的全部表达中,说话占7%,态度占38%,而表情动作占55%,”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最初接触时,信息的传播有90%以上是靠非口头语言的方式实现的。

就记者而言,非口头语言的应用,主要是通过体态语言间接巧妙地向被采访对象传达某种信息,保持良好的采访氛围。如认真倾听的姿势、关注的眼神、善意的微笑等。

记者不光要注意自己的仪态语言,还要善于观察分析被采访者的。通过观察被采访者的动作神态,来把握他的心理变化,做出访问调整。

(三)感情上的沟通

做为一名记者,要做到与采访对象在心理上的零距离沟通,就要首先做到真诚、尊重、宽容、理解。

任何一位采访对象都需要采访者以正确的态度真诚的对待,切忌虚情假意。

在建立了初步的好感和信任,进入实质性的交往程序时,记者要和被采访者情感互动,把谈话引进正式的采访中去。

四、结语

记者在采访中的人际交往表现,根本在于他本身的内在修养。而良好的内在修养又是以丰富的学识做基础。

因此,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记者应该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不断读书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素养。还要注重个人的品格修为,做到豁达开朗,不媚不俗,亲切而又高洁,使人与之相处,有如沐春风的感觉。

猜你喜欢
被采访者新闻记者对象
浅谈在采访中怎样与被采访者有效沟通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浅谈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全新登场
新版新闻记者证式样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你有过急切的等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