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洲
2017年8月17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在第五项实施途径和要求中,明确指出:“发挥其它课程德育功能”,首先是“语文、历史、地理等课要利用课程中语言文字、传统文化、历史地理常识等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因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
文以载道,语文,首先是德育,其次才是智育。德育内容中包含了心理健康教育(本文简称心育),德育内容和途径中,家庭教育既是内容层面的组成部分,又是实施途径中一个重要领域版块。高质量的语文课必然是将德育、心育、家育(本文对家庭教育的简称)与语文课本身的教学任务目标紧密结合的产物,帮助学生树立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等核心素养。
本文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散步》一文为例,来说明心育、家育与初中语文课的紧密结合的关系。
《散步》描述的是作者莫怀戚一家三代四口人初春时节在田野散步的寻常经历,仿佛就是发生在日常生活中不足挂齿、不值一提的小事。就是在这个寻常小事中,接下来逐段品味赏析其中的心育、家育因素。
(一)平和的心态和和谐的家庭。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第一段中的心育因素:平常日子平常心,平和的心态是心理健康的最常态。与家人共度消遣时光是亲密关系保养的良好润滑剂。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一家人一起散步几乎要成为一种奢侈品了。【美】盖瑞·查普曼在他的著作《爱的五种语言》中提出,爱的语言第二种是“精心的时刻”。“精心的时刻”意味着“同在一起”,并不是指位置上的相近,而是跟注意力的焦点有关。当一个父亲坐在地上,把球滚给两岁的孩子时,他的注意力不是集中在球上,而是在孩子的身上。就在那一刻,不管时间长同短,他们是同在一起。可是,如果这位父亲滚球的同时在讲电话,他的注意力就冲淡分散了、他的注意力的焦点是电话另一端的人,而不是跟前的孩子。课文中,“精心的时刻”就是一家人心无旁骛的一起散步,而不是各自抱着手机的溜达。
第一段中的家育因素:开门见山,寻常家庭生活中一个普普通通的镜头,折射的是一家人和和睦睦,其乐融融的生活画面。介绍这四口人,以我第一位,母亲、妻子、儿子顺位引出,长幼有序,代表了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四个家庭关系:自我关系,上位的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下位的亲子关系。在有了和谐的家庭关系后,人们也很容易想象在面对社会和工作的同伴关系方面也会健康向上。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和谐的家庭关系是幸福生活的基石,是社会文明的注脚。
(二)尊老爱幼,健康的人际关系。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第二段中的心育因素:心理健康的核心因素是人际关系的适应性、协调性和统一性。“信服”是现在母亲信服儿子,隐含的是作者儿童时代对母亲的“信服”,彼此相信、照顾、合作。充分的自信、足够的相信他人,有健康的家庭关系、社会关系支持体系,对心理生理健康胜过任何灵丹妙药。
第二段中的家育因素:尊老爱幼是本文的核心主题,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作者人到中年,做为家庭的脊柱,核心地位也是逐渐凸显。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代代传承,继往开来的,同时,家庭又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有了作者年幼时良好的家庭教育,也就有了现在母亲对儿子的信任和依靠。
(三)人与人之间祥和的关系,人与自然共同成长。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第三、四段中的心育因素:心随境迁,这初春的景象,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在这到处昂扬向上的春景里,心情是愉悦的,生命力是壮旺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祥和的、呼应的、生长的。给人以希望、期待、向往。
第三、四段中的家育因素:一个“熬”字,寄托了作者对年老体弱母亲的挂牵。一家人一起散步所面对的初春的田野,色彩浓淡,春色满眼。一家人在踏青中沾染着无尽的生命力,与自然共同成长。所谓“天人合一”,不过如此。
(四)平等相处,被欣赏和被接纳的人际关系。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第五段中的心育因素:平等的相处,安全的表达,被欣赏和被接纳的人际关系环境,是心理健康成长的沃土和基石。儿子天真的发现受到了家人的认可和欣赏,会心的一笑,儿子感到了肯定、欣赏、接纳。《爱的五种语言》第一种语言是“肯定的言辞”,这里的“肯定的言辞”通过表情语言“都笑了”进行了无声的表达。
第五段中的家育因素:可以想象这样的一个朴素的扶老携幼,尊老爱幼的感人画面。这种温馨和谐幸福的画面我们似乎可以信手拈来,又似乎存在一些困难。提醒大家要常回家看看,带上孩子,带上笑容,陪老人、孩子散散步、聊聊天、拉拉家常。
(五)为他人着想,互敬互爱。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第六、七段中的心育因素:日常生活中遇到小冲突时,人首先表达的是自我的兴趣和需要,解决冲突的过程中,考量的是个体人能体谅照顾到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的功力。“走大路,还是走小路”这个小冲突中展现的是健康心理状态的一种直白表达。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妻子听丈夫的,“我”则进行了一番心理纠葛。比较权衡之下,决定走大路,这个小小的决定也是斟酌之后的“第三选择”,但是最终,母亲照顾到孙儿的需要,改变了主意,也提出了遇到困难时候的建议,完善了“第三选择”。“第三选择”就是照顾到各方感受和需要的创新的第三方案。在团体活动中,往往可以找到意想不到的新方案。
第六、七段中的家育因素:人到中年,如何照顾到老人、小孩的各自需求?两个“习惯”则突出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核心地位作用,妻子,传统的维护着丈夫在外面的权威,这是经典的中国家庭的模型图。作者的决定“走大路”凸显了尊老,母亲的爱幼和应对措施,都是家庭的核心美德:为他人着想,互敬互爱。
(六)同舟共济,齐心协力。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第八段中的心育因素:《爱的五种语言》第四种爱的语言是“服务的行动”,第五种爱的语言是“身体的接触”,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作者和妻子各自背起母亲和儿子,两人精心呵护着老人和孩子,和谐的家庭关系是心理健康最好的营养品。同时,在家庭里,和谐的家庭关系就是文明的社会关系的缩影和延伸。
第八段中的家育因素:兴趣盎然的游春散步,遇到小坎坷的尊老爱幼,助老携幼的美好家风,相信作者的儿子也会承传中华传统美德,代代相传。用两个“背起了”形象地表明了夫妻二人对生活的使命。习近平主席号召“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由此文恰好强烈的呼应之。夫妻二人的背上“就是整个世界”,体现了家庭的重要,责任的重要,使命的重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家庭中的初心就是一家人同舟共济,患难与共;家庭中的使命就是齐心协力奔向美好的生活。
初中语文课本中,体现德育、心育、家育的文章还有很多,比如《羚羊木雕》《走一步,再走一步》《台阶》《背影》《亲爱的爸爸妈妈》《我的母亲》等等。限于篇幅,不一一分析了。
当然,德育、心育、家育与语文课本身的教学是一体的,不可割裂的。更不能损害、牺牲语文课本身的教育教学任务。以上分析是将心育、家育因素突出说明一下,希望能帮助我们挖掘语文中的德育、心育、家育资源,千万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上成说教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