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怡
中国传统水印版画艺术持续发展了几千年,已成为中国古代文明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文化和历史地位。当代水印版画创作正是在传统水印版画艺术渐次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水印版画技法主要体现在刀味、木味、水味和韵味的运用上。水印版画源于雕版印刷,一直以单色印刷为主,到了明代万历、崇祯年间,雕版印刷技艺得到一次大的飞跃。其中影响最大、印制最为精美的是1627年以徽派雕版印刷代表人物,“饾版”和“拱花”套印技术创始人胡正言刊刻的《十竹斋画谱》和《十竹斋笺谱》。在现代水印版画创作中,我们经常能看到版画家沿用“饾版”和“拱花”等复杂的套版叠印工艺进行创作的痕迹。但不论哪一种制作方法,都是服务于画面,都具有精致的线条、丰富的水墨意蕴,这也是传统版画语言的印刷特点。当代的木版水印传承了古老的技艺,把传统的印刷手段沿用到水印版画的创作中,表达作品的刀味、水味和韵味。此外,还受到西方套色木刻技法的影响,研发出了更多的印制方法,主要技法有主版法、分解法、减版法等。水印版画制作媒介也出现了多种形式,如纸版水印、木版拓印、丝网版水印、漏版水印、综合版水印、平版水印等。
传统水印版画主要服务于书籍插图和画谱的出版。以明代徽州刻工对后世影响最大,还包括江苏、浙江等印制技术发达地区的刻工,更有著名画家陈老莲为《西厢记》画的插图,徽派的黄德时、黄德懋刻印的《方氏墨谱》,黄应祖刻印的《环翠堂园景图》等,这就需要画家和刻工间的精妙配合。雕刻工具以传统的拳刀为主,画面也多以线组织。版刻如治印,更有双刀平刻、单刀平刻、流云刀、欹刀、斜刀、整刀、敲刀、卧刀、添刀、旋刀、卷刀、尖刀、转刀、跪刀、逆刀等多种刀法。可见雕版绝非简单地复制画稿,而是要在刀味的表达上下功夫。1998 年,杨春华的水印作品《春华》,使用传统拳刀雕刻而成,并在“第七届全国美展”中获得银奖。顾志军也是当代苏州水印版画界具有鲜明风格的画家,其水印作品《吴侬软语》,以单线勾勒为主,把传统线描和戏曲表演艺术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极具韵味。当代水印版画作品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同时,改变了传统的版画制作模式,由画家自己画稿、自己刻、自己印制。这个过程丰富了画面的刀法和韵味。当代版画创作应予借鉴,使得未来水印版画的创作更有生命力。
传统木版水印的产生主要是雕版印刷与传统绘画的结合、发展。古版画技术主要服务于书籍插图和年画、画谱等,是传统木版水印发展的历史脉络。可以说,中国绘画中的许多哲学理念,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在几千年中国历史文化中有着根深蒂固的作用。所以,水印版画家们还是应以传统绘画为思想理念,不断寻求进步和发展。
1.画家的绘画思想和绘画风格极大地影响了版画的面貌。当代有很多的版画家,受到中国传统绘画和传统哲学的内在影响,在审美观念与思维方式上。不对客观事物进行具体表现,而是把所见的事物与心中所想、所感融合表达。
例如,版画家陈琦创作的《荷》系列作品中,几乎每一枝荷花都像一盏内心点亮的灯,“内在的光明”是《荷》系列所弥漫出的高洁、纯粹的精神气质,这使得《荷》系列超越了具体的物象,成为纯粹的精神意境的显现。再如版画家凌君武的《园林印象》,均采用了变形夸张的线条,应用“书法中线的抑扬顿挫、疏密、空间和版画上线的表达具有相通性”。的理论作为基础,传达古典园林的意境之美。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无”具有很深刻的含义。表现在传统绘画上,就是大量空白的运用。这种思想同样影响了当代水印版画的创作,空白与物象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相互发生的表现手法。如陈琦创作的《明式家具》系列、《琴》系列,画面背景大量留白,成功营造了画面的空灵感,渗透了画家对自己内心的探求、对生命的追问、对人生的解读。
2.吸收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传统水印版画在很长的历史时期,服务于中国传统绘画,自然也就继承了中国绘画的特点,尤其是水墨画。水墨画是通过“笔”的运用,而水印版画则是通过木版这一媒介,把画面中的“图形”转化到版,再从版转化到画面。所以对“画面图形”的设计就成了水印版画语言表达的关键。也正是由于这样的转换,形成了水印版画语言的独特性。在现有的绘画形式中,水印木刻的情感表达与传统绘画的气韵和意象,最接近中国绘画精神。而水印木刻的刀味等语言表达,又是传统绘画所不具备的。
在造型上,传统绘画手法经常表现为夸张和变形。当代水印木刻也继承了这一手法,朱建辉的水印版画《港湾音符》展现给我们海边小城的宁静、安逸。画面没有采用具象的表现技法,而是用更多的直线表现渔船的穿插,避免了渔船单一形态产生的单调感,使得画面更加丰富,给人自由、轻快的感觉。
十竹斋木版水印中国画对于水的晕化及以色破墨的印制技巧启发了水印木刻,在体现刀味和木味的同时追求中国画那种滋润淡雅、气韵生动的审美特征。
中国传统绘画独特的审美判断和文化表达值得我们深入研究,能更好展现传统文化的精髓,更适合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
从传统水印木刻到当代水印木刻都具有非常典型的地域性特征。木版水印技术发展以来形成了许多具有地域性特征的流派,比较有影响的有江苏的金陵派、福建的建安派、安徽的新安派(又称徽派)等。自宋元以来开始流行的话本小说、戏曲杂剧,到了明朝由于徽商崛起,形成了新安画派。发展创造了我国古代版画艺术的辉煌成就。代表作品有《环翠堂园景图》《方氏墨苑》《唐诗画谱》等。随着传统水印的发展,大量印刷品流入百姓生活中,坊刻也逐渐进入鼎盛时期,培养了一大批的刻工,其中以安徽刻工最为著名。身怀绝技的徽州刻工在南京、杭州、苏州等地与画家和文人的合作,在刚柔相济、细若游丝的刻线中,完美呈现传统线描抑扬顿挫的韵味和中国传统文人绘画的典雅意趣。
苏、浙、皖处于富饶之地,景色宜人,孕育了许多绘画艺术流派。比较著名的有吴门画派、明四家、扬州八怪、金陵画派等。由于这些地域性特征的发展,使得水印版画继承了传统艺术的精华,直到今天传统水印木刻仍然沿袭原有的艺术风格分布在全国各地。
艺术家的绘画风格一定会受到当地文化的滋养孕育,作品之中也必有所表现,形成艺术家的独特地域风格。江南画家在学习十竹斋、桃花坞版画的基础上,用湿纸印法表现江南风情,创造出独特的表现形式。当代水印版画有突出成就者,如陈琦、王坚茹、顾志军、凌君武等,个人风格已经形成,这些画家都得益于所生长的地域环境、自然景观,绘画语言表达也非常符合地域风情。他们将地域特色、地缘文化与时代精神加以整合,是中国近代版画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代“徽派版画”则继承了古代徽派木刻的优良传统,并增加了新时代的版画特征,开创了“新徽派版画”。画家应天齐用8 年的时间入住西递村,深入了解当地的建筑结构。经过解构和重建,融入当代文化语境,创作了《西递村系列》,成功展现西递村的幽静、深邃、空灵。
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蕴涵着丰富的创作资源。只有深入挖掘本土的地域文化传统,才能找到更适合当代水印版画的创作语境。
20 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艺术家们开始对中国文化传统和西方文化资源进行研究、整合,越来越多的版画家开始研究传统水印版画的技艺和表现形式,在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具有当代意味的木版水印作品。
画家们一直都非常关注水印版画媒介技法的沿用和开发,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印版画的表现力。如今我们可以从许多版画家的作品中感受水印版画制作对技术细节的思考。应天齐创作的水印版画对印制技法进行了探索与尝试,结合铜版画、石版画的技法,应用到水印版画中,增加了画面的厚重感和凸凹感。水印版画的情感表达更有分量。陈齐则更加注重造型的直观再现、画面笔法的渲染、尺幅的拓展和精美的印刷。画家为了表达内心情感,尝试了很多方法才找到适合自己的独特艺术语言。
当代水印版画想要更好地发展,就不能只追求版痕印痕的美。世界已进入科技高速发展的时期,影像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断更新,版画的创作与科技也有着紧密联系,相对于其他艺术形式更容易也更直接地对先进技术加以利用,使得水印版画跟上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
创作媒材和新技法的加入并不能让水印版画得到发展,全球化社会现状必然会对艺术提出新的要求。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状况正在被科学技术不断改变,而且直接以新的文化形态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如何明确中国当代水印版画的精神走向与文化定位,就成为当代水印版画艺术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代版画家们不应该满足于对人们生活的表象进行创作,而更应该注重人文关怀,挖掘本土文化和人文精神,进行不同角度的探索。只有紧跟时代发展要求,才能创作出越来越多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作品。
综上,水印版画有着丰富的地域创作资源和人文传统,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挖掘。为了在创作中深入诠释“中国韵味”的内涵,更好表达国人的情感,水印版画在当代继承传统水印版画技法精髓、中国精神元素以及水印特有的韵味表达的同时,画家需要紧跟时代脉搏,不断探索新的艺术形式语言。在探索中我们应当把握好最根源的艺术形式、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扬传统绘画的优势,才能使当代水印版画创作百花齐放,让更多的人了解水印版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深层文化内涵,使当代水印版画更好地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