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婉
目前,国内有关KIPP特许学校的研究,主要有常宝宁、何玉玲的《美国KIPP学校发展的成效与启示》(2011 年),郭玲的《KIPP:对留守儿童实施教育救助的启示》(2013年),杨旻旻、连进军的《美国KIPP学校二十年发展历史、成就和主要经验》(2014 年),何逢春的《美国KIPP 教育项目特色及影响分析》(2015 年),以及张曼《美国“知识就是力量”学校研究》(2015 年)和陈娟《美国KIPP 学校质量保障体系研究》(2015 年)。在办学目标方面,常宝宁等指出KIPP 学校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为使命;杨旻旻等指出KIPP 学校注重全面发展、全程关注的教学,把学生持续发展作为教育的主要目的。这两个研究只是将KIPP的办学目标作为其论点的支撑,没有从办学目标的产生背景、具体实践和实际价值等层面全面、深入探讨,所以有进一步研究和创新的空间。
自1990 年开始,美国特许学校作为公办民营学校的一种类型,得到快速发展。特许学校是非营利性学校,和所有公立学校一样,免学费及部分杂费,资金主要来自联邦、州和地方税收。学校面向所有学生开放,包括残疾人士,独立经营,遵守州和联邦的学术标准,不附属于或不限于某一宗教团体,比传统的公立学校在问责制方面更加灵活。KIPP学校就是其中一员。
KIPP 特许学校的诞生,始于为贫困儿童办学的设想。从1990 年开始,美国非营利性组织“为美国而教”(TFA)每年都会招募刚毕业的优秀大学生到低收入地区自愿服务两年。青年教师麦克·芬博格(Mike Feinberg)和大卫·莱文(Dave Levin)在两年服务期间,面对车胎被学生捅破、班级秩序混乱等一系列困难,努力改变现状却遇到重重阻力:无能的官僚,放任的父母,调皮捣蛋的学生,迂腐守旧的规章以及美国传统公立学校系统。面对20世纪90年代美国教育制度的分化,“一套是为中产阶级准备的,一套是为穷人准备的,目前美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儿童占24%”。[1]两位青年教师不是选择和现存教育系统抗衡,而是另辟蹊径去解决现存教育系统还没有解决的问题。1993年,芬博格和莱文在完成义务教学后,为了帮助弱势学生完成基础教育,萌发了建立KIPP学校的设想。
在芬博格和莱文的带领下,KIPP 由小变大,由弱变强。1994年,芬博格和莱文建立了休斯敦(Houston)学园,只有2 个小班,共50 名五年级学生。1995 年,第二所KIPP 学校在纽约成立。由于KIPP 学生学业成绩多次在社区名列前茅,学校逐渐受到社会重视。1998 年开始,KIPP 多所学校逐渐成为特许学校。随着规模的扩大、人数的增加、成绩的突出,KIPP特许学校取得了众多基金支持。新基金的支持和管理模式的改进,促使KIPP学校迅速发展为一个遍布全美的办学集团。从规模上看,截至2019 年,KIPP 是一个由224所大学预备公立特许学校组成的非营利性网络,主要教育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学生人数超过9万名,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和最著名的教育特许管理经营组织(CMOs)。
1.出于培养卓越人才的需要。由于创立KIPP 学校的出发点是解决贫困地区弱势群体的受教育问题,所以KIPP 学校的学生多来自落后的贫困地区和低收入家庭,超过86%的学生是低收入、低学习成就的非白人孩子。[2]他们的语言、习惯和生存环境各有不同。贫困社区的学生大多成长于打架、吸毒、早育的环境中,家庭教育和综合素质相对较差。生源的差别促使学校不断创新管理和教学模式,寻求最适合学生发展的学校教育和确立最实际的办学目标。如何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如何让学生出了校门不受不良风气的二次影响,如何注意种族差异和语言教学,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贫困问题,如何把弱势群体学生培养成具有“知识、技能和品质”的卓越人才等。基于这些问题的考虑,KIPP 学校逐渐明确办学目标。
2.基于人本主义教育的需要。教育是“人教人成为人”的活动,而成为人的关键在于“自我实现”。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Maslow)认为,人本主义教育的目的在于人的“自我实现”,即完美人性的形成和达到人所能及的境界,而教育的重点在于创设有利于儿童潜能发展的条件。[3]KIPP 学校为了帮助不同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养成在中学、大学和未来的竞争世界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品格;为了让学生相信自己可以创造机会选择未来,这样的未来不受他们的过去、社会地位、经济状况、肤色以及其他任何因素的影响。[4]根据学情和学生发展需要,最终确立为了学生全程全面发展的目标。为了落实这一目标,KIPP学校在多方面进行规划,努力创造学生“自我实现”所需要的条件。
教育对人的发展促进应该是全程全面的,无论是马克思的全人教育精神,还是杜威的“教育即生长”思想,都隐含着“对人的整体发展的追求”。[5]KIPP 学校为了学生全程全面发展的目标,是自文艺复兴以来人们对自身全面发展理念与实践方面探索的当代展现。
排除标准如下:①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患者;②住院时间小于48h者;③肝肾功能不全、代谢性疾病以及恶性肿瘤者;④大剂量应用儿茶酚胺类药物的患者[4]。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一般都有“人的全面发展”意识,虽然当时尚未形成一定的概念。17、18 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主张人“身心的和谐发展”,从洛克的“理性人”到卢梭的“自然人”,以及“自由”“平等”等口号的提出,启蒙思想家逐渐为人的全面发展找到路径。19 世纪60、70 年代,马斯洛、罗杰斯等人的自我实现理论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重视学生的人格发展和自我实现,将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学生怎样学习作为重点,以学生“身体、心智、情感、精神和心灵力量融合一体”为教育目标,旨在培养“完整的人”。为了探寻解决传统教育制度弊端和问题的方法,美国教育改革将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作为指导思想之一。
KIPP 学校为了学生全程全面发展的办学目标内涵为:第一,为了学生受教育机会的平等。“机会平等要使每一个人都能接受适当的教育,而且这种教育的进度和方法是适合个人特点的”。[6]KIPP 建立的初衷,就是要解决弱势群体和贫困地区学生的教育问题。在入学方面,不论学生的出身和现状,一律接收,努力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为其发展特长提供平台。第二,关注学生每一天、每个学期、每个阶段的发展,做到全程关注。正如杜威所说,儿童“每天所受的教育应该一天增加一天”。[7]KIPP学校为学生制定了成长记录卡,对学生每天的进步都记录在册;对学生能否考上大学和顺利就业给以规划、指导和关心。第三,为了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将知识学习和品格教育同时进行。KIPP 不仅关注学生在阅读和数学主要科目方面的进步,还关心学生优良品格的教育和养成。基于真实的校情和学情,从学校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出发,KIPP学校办学目标的制定全面贯彻了人本主义教育精神。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程全面发展,根本目的是“为那些曾经没有受到完全教育的学生提供在高质量高中、学院以及未来竞争社会里取得成功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人格品质”。[8]为此,KIPP学校在建立家校联系、丰富校园生活、实施品格教育、选择授课教师诸多方面努力实践,最终以出色的办学效果赢得国内国际的认可。
首先,入学以后,教师、学生和家长都要签订一份“卓越承诺书”,三方承诺投入时间并尽一切努力保证学习的成功。教师会承诺以最好的方式去教,家长会承诺以最好的方式帮助孩子,学生要承诺每天完成所有家庭作业等。[9]通过签订承诺书而产生仪式感,明确了三方责任,从而保证学生学习的氛围。
其次,通过长时间的教与学,努力提高学业水平成绩。承诺书的签订,即表示KIPP师、生的与众不同。为此,KIPP 教师每天上午7:15 之前要到学校,下班后还会自觉留校。教师必须随身携带手机且24 小时开机,随时准备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为了强化学习效果,KIPP 延长了学习时间。周一到周五的教学时间为上午7:30 到下午5:00,周六补课4 小时,暑假开1 个月的暑假班。正是较长的学习时间和不断的努力,KIPP超过80%的学生数学和阅读水平达到或者超过同龄人——为纽约市普通学校的两倍。[10]
最后,师生共同营造追求卓越的学习氛围。由于KIPP的学生整体素质原本较低,在品德、行为和心理等方面存在某些不足,采取了相对严格的教育理念,构建了一种高标准、严要求的教育模式。并将“努力学习,友善待人”(Work Hard,Be Nice)作为校训,营造了努力学习、实现目标的积极氛围。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既得益于教师的教育,也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密切相关。KIPP为小学、初中、高中每个阶段的学生提供综合实践活动。这些“第二课堂”的开展,既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参与中锻炼能力,也能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提高交往能力。
小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包括三类。一是小团体指令活动,KIPP 教师以创造性的方式将小组教学和技术学习结合在一起,促使学生学习个性化,并鼓励学生持续学习。二是团队和家庭的庆祝活动,KIPP学校的孩子们、教职员工和家长们会定期聚在一起庆祝学生的成就,共同谈论学校的各种问题,这是一种有趣且有意义的建立一个强大学校社区的办法。三是学术、艺术和体育活动,KIPP 学校为孩子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多种机会。
初中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包括三类。一是以“开心为主”的教学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热爱学习,热爱上学。教师十分关注课堂中的细微环节,小到课程表的设计,都积极发动学生参与制作,以便激发学生的乐趣,使学生真正投入到课程学习中。二是独立思考活动,KIPP 教师善于抓住机会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三是通过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讨论、分析、实地考察等,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创造性。学生成功的核心是沟通,教师、学生和家庭之间的沟通活动相对较多,家庭、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了牢固的关系。
高中生的第二课堂活动有三种。一是保证提升课与辅导课的时间。除了语言、数学等核心课程外,学生还有广泛的选修课和课外活动。KIPP 学校的高中生在音乐制作、口语或嘻哈等课程中寻找学习兴趣和发展能力。二是大学水平准备活动。KIPP 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认为准备考大学的最好方法是上大学课程。学校为学生提供了跳级(AP)课程,鼓励所有学生至少参加一门跳级课程。三是个性化高校咨询活动。学生临近高中毕业,KIPP 学校对学生开放这一活动。通过与大学顾问一起讨论,依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为他们选择合适的大学专业。
KIPP 学校不仅在每周二下午上品格课,在任何教学时间和教学地点都会涉及品格教育。品格教育的具体内容是:勇气、乐观、自控力、感恩、社交技能、好奇心、热情。在教学中这7项核心品格是相互交融的,一项品格随着另一项品格的养成而逐渐养成。
对于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来说,想要改变社会阶层比较困难。“紧密相关的社会资本策略可以为青少年提供最好的机会,使他们的物质需要得以满足,保持他们的情感和心理健康,满足他们潜在能力的发挥。这个策略的核心就是,我们能够给予所有儿童都非常需要的:希望”。[11]给学生积极向上的希望,是教会学生乐观面对学习和生活的关键。KIPP 学校的多数学生可以享受政府的免费或者优惠午餐,可以获得联邦、州和学校的奖助学金,可以得到老师的爱和指导,可以上自己满意的大学,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意识具有重要影响。因为“对于探究新的东西来说,理智的灵活性、冒险精神、自信等是非常必要和宝贵的品质,如若长期不用或滥用的话,也会失去他们原本的作用”。[12]
KIPP注重增强学生的自控力。学校对学生的坐姿、走路、说话、与人相处等各方面都制定规则,对不良行为采用“零容忍”政策,因为这种惩罚“可以起告诫与使人吃一堑长一智的作用”,[13]最终达到增强学生自制力的结果。KIPP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最有力的例证就是,在休斯敦学园创建之初,为了争取下一年的校舍,芬博格训练5 年级的孩子如何向官员有礼有节地抱怨,并且给孩子们练习台词。实际上,KIPP 学校从小学到高中为学生创造的各类课余活动,都在无形中培养着学生的社交能力。
面对办学目标及特殊学情,没有激情的教师很快会滋生疲惫感,所以KIPP 学校往往选择富有教育激情、不断追求卓越的教师。学校有很多来自“为美国而教”服务期满的教师,“他们当中大多数都已经通过实习学校的训练,学习了各种教学方法,建立了适合多种文化的教育模式。人们在KIPP 学校会经常提到约翰·杜威、保罗·弗雷尔等不断前进的卓越教师”。[14]为了激发并保持教师的教育激情,培养高素质的卓越教师,KIPP 积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条件、搭建平台。
一方面,KIPP 给予教师充分的教学自主权。正如在KIPP工作过的索菲(Sophie)老师说:“我爱我的学校。它是令人惊异的。在那里工作我很自豪。那里有许多值得公立学校学习的地方,尤其是激发老师的动力并且全力支持老师,给予老师自主权。”[15]如KIPP 教师可以自主开发课程,自主组织学生外出考察等。另一方面,KIPP 为教师提供多种交流和分享的平台。在每年8 月举办的KIPP 学校顶级会议(KIPP School Summit)上,KIPP 教师在示教的过程中,可以和来自全国的优秀的、顶级的教育者进行学习和交流,[16]吸取经验和方法,提升教学艺术和水平。此外,KIPP 特色教师组织(KIPP Featured Teachers)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通过线上线下的连接,帮助教师研究课程目标和教学方法。
“改变学生人生轨迹的学校追求的不是输入的平等,而是输出的平等。他们不奢望能让孩子接触到相同的书籍,拥有相同的资金投入或时间,而期望他们能达到相同的成绩水平,拥有相同的人生机会”。[17]KIPP 学校为每一个学生制定了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努力为全体学生创造平等的条件,让每个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KIPP 尤其关注学习困难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语言和数学成绩的提高,这与长期以来公立学校的低效、劣质教育和顽固抵制改革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得到历届美国政府的大力支持。[18]KIPP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教育特许管理经营组织,其办学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师培训等方面对于中国基础教育的现代化变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目前,我国留守儿童、流动儿童、贫困山区儿童的教育问题比较突出,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对于这群孩子,要实事求是地制定办学目标,既要让他们学习到基本文化知识,又要注意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留守儿童大多居住在农村地区,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家庭教育相对薄弱,所以学校教育在进行基本知识传授的同时,应该加强和学生父母的联系。流动儿童多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这一类孩子虽然和父母住在一起,但是父母忙于挣钱,其文化水平和城市本土父母相比较低,家庭教育条件略差;同时,这些儿童没有择校的机会,往往作为公立学校的插班生或者在民办学校中学习,由于原有素质相对较差,学习任务较重,他们基本处于班级中下等。所以,对于这群孩子,要实事求是地制定学习目标,既要让他们学习到基本文化知识,又要注意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
几年前,在一线教学的实践中,笔者发现了小学低段、中段和高段年级在教育教学中的割裂现象,高段教师往往对学生在低段的学习习惯、成绩和经历不甚了解,学生低段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中、高段的学习效果。小升初的学生也在经历半年或一年的初中学习生活后,不断反映小学和初中学习有巨大差别,他们中有很多不能较好地适应中学生活。鉴于此,在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学校和教师要积极开展幼小衔接活动、中小互动活动、每学年分享学情活动等。那些到了初中成绩下滑的孩子,不是不肯学习,而是因为改变不了小学的学习方法,一时无法适应初中的知识系统和教学方法。如小学英语教学基本对语法无要求,到了初中铺天盖地的语法让学生们措手不及。中小互动方面,杭州市江干区凯旋教育集团已经展开具体活动,每年5月都会让小学六年级毕业生提前到对应初中享受一堂示范课。通过这样的活动,既能减轻学生升学的压力,又能让学生提前了解初中和小学的不同,从而思考学习方法的改变。
以儒家为核心的传统教育文化体系重视人格教育,今天,我们面对日益变化的复杂社会,人格教育日益重要。“勇气、乐观、自控力、感恩、社交技能、好奇心、热情等”作为KIPP 学校对学生的品格要求,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同样具有教育价值。长期以来,广大学生被禁锢在应试教育的框架中,缺乏自信和勇气,不懂感恩,交际能力较弱。尤其对于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而言,他们有来自贫困家庭的身份压力,有生活、学习所需的经济压力,有学习基础差的压力,自卑、敏感、紧张、焦虑等消极心理经常出现。为此,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我们需要培养专门的品德教师,避免品德课由班主任兼职、品德课变成自习课等现象的发生。把品格教育贯穿始终,有计划地开展品格教育课堂实践,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优秀品格的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要像KIPP 一样,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提升综合素质的平台。目前,优质的在职教师培训往往青睐于“教坛新秀”“骨干教师”“特级教师”等,普通教师尤其新教师基本没有参与机会。为此,要丰富教师的培训资源与平台。围绕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 的意见》,完善教师协同培养机制,建设高等学校与中小学协同开展培养培训、职前与职后相互衔接的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深化交流与合作,为在职教师提供培训资源和交流平台,具体形式有学年赛课、教学研讨、网络课堂、专题讲座、卓越教师培训以及名师工作室的课题指导和合作研究等,实现理论和现实的结合,从而有效提升在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