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写作课程过程性考核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9-03-22 09:26爽,何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学期诗歌考核

高 爽,何 雨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建设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指能将所学应用于专业社会实践的人才类型。应用型人才培养需从专业建设和社会需求等方面加以考虑。就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建设而言,应用型人才培养应定位准确、基础扎实、能适应竞争压力。[1]写作课程在人的综合能力培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下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更新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思路、促进教学改革成为写作教学发展的关键。

一、独立学院写作课程考核模式改革背景

写作不仅是写的行为,更是思维的活动,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目前高校写作课程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内容陈旧、重理论而轻实践、教学针对性不强、考核方式不完善等,严重影响了写作课程的发展,也给学生发展带来了很多不利因素。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不会写简单的应用文、无法胜任与文字相关工作的案例屡见不鲜。写作课程建设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对写作课程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写作课程过程性考核模式旨在改变“一考定乾坤”的传统考核模式,通过过程性考核标准,明确学生的学习责任,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意识,体现“能力本位”“以评促学”的价值取向,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过程性考核模式是一个连续、动态、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模式,考核评估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连续评价、不断反馈的过程。所以,写作课程过程性考核模式对写作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促进了教师的教学反思,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有关课程考核模式的研究对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有着积极和有效的推动作用。[2]

二、积极探索写作课程考核新模式

(一)重构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

目前,许多高校的写作教材都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教学框架、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基于此,笔者对写作课程内容安排作了调整,将写作课程内容分为若干部分,实施项目化教学。将写作理论和文学文体集中在第一学期讲授,完成绝大部分的理论讲授,并以学生较为熟悉的文学文体(散文、诗歌、小说)作为学生训练的主要内容。第二学期的教学内容以实践为主,安排部分应用文写作、新闻写作、教案写作和理论文体写作。两学期内容相辅相成,与高中阶段写作学习相连接。

(二)全程考核,细化评分标准

传统考核模式较为僵化,考试课“一考定终身”,考查课则注重出勤情况和少量课后作业,很难真正体现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和学习水平。因此,有针对性地制定详细的评分标准,对传统考核模式进行改革势在必行。[3]以往的写作考核标准中,考试课平时成绩100分,折合成期末总成绩的百分之三十,出勤、作业、课堂纪律各占1/3。写作课程多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对刚刚步入大学的新生来讲,出勤和课堂纪律都能保证,分数区分不大,不能真正体现出学生在写作课程中的学习状况。所以在考核改革中,需要灵活调整分数构成比例,以达到考核的实际效果。在充分考虑到课程设置和学情的基础上,写作课程的评分标准由以往的出勤、课堂纪律、课后作业三大部分调整为学习态度占20分(出勤10分,课堂纪律10分)、课时技能训练占80分,另有附加分10分,总成绩为110分。其中附加分为奖励加分,对入学之后有作品公开发表的同学进行加分奖励,加分后成绩上限为100分,折合成期末总成绩的百分之五十。这样的评分标准加大了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有助于突出过程性标准,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态度,真正培养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

三、从理论到实践环节的操作

对写作课程来讲,过程性考核的开展有一定的便利条件。写作课程实践性很强,考核标准改革实施有较好的基础。所以,写作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的调整并不是很大,主要的变化还是体现在课程训练和考核方式方面。在实施过程性考核的过程中,教师尝试运用多元化考核,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完成的课内外大小练习、作业任务的学习表现、行为态度进行综合评估,结合学生实际表现给出具体分数。这种多元化考核对写作课程练习训练和作业的设计提出了较高要求。[4]

(一)根据教学内容和过程性考核评分标准,增加课堂训练和实践活动

课堂训练和实践活动主要有自我介绍、课堂辩论赛、主题提炼练习、场景再现表演、心理描写练习、写作能力阶段性考核、诗歌赏析、虚构练习等。以往写作课的训练不少,但较为随意,只是简单地记录在课堂表现分数中。笔者在写作课程中增加了课堂训练和实践活动,还制定了具体的评分标准,比如自我介绍活动总分为7分,全体学生先要完成一个三分钟的自我介绍写作,然后自愿参加活动,自我介绍写作的满分是5分,要结合学生写作内容打分,完成写作后进行示范可以加2分。课堂训练和实践活动的加分与课堂表现的加分在设计之初已经被区分开,不涉及重复加分的问题。

开展课堂训练和实践活动让学生逐渐适应写作课堂中较高强度的练习和活动,大部分学生在练习中表现出对教师授课方式和练习的认同,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基本上不需要老师动员,而且能按照要求完成任务。在第一学期课程的课堂练习设计中,笔者改变以往的方式,采用选做作业的方式,要求感兴趣的学生针对“文品与人品关系”这一知识点,在课后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写作辩论稿,然后在课堂进行辩论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写作与实践相结合,转变写作课堂授课模式,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后作业评改要求更细致、具体

除了课堂训练和实践活动之外,依据每学期学生学情实际设计三次课后作业。具体实施过程中,将计划与学情相结合,不能一味照搬计划内容。比如诗歌部分最初的作业设定是要求学生进行诗歌写作,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笔者将诗歌这部分的作业改成要求学生写作一篇诗歌的赏析文稿,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讲授。进行调整的原因之一在于诗歌部分在教学计划安排中只有两周,而诗歌写作对写作主体有较高的要求。在授课过程中,笔者通过课堂的讲解和小练习,注意到很多学生对诗歌的陌生和抗拒,如果在短时间内就让学生创作诗歌,效果并不好。将诗歌写作改为写作诗歌赏析文稿,并要求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诗歌作品的理解,同时锻炼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在布置任务之前,教师明确告知学生,这次诗歌赏析活动是下学期教案写作实践活动的预演,让学生对下学期的课程安排有所了解。在学生进行课堂活动时,由教师进行详细记录,在活动结束之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分析的亮点,指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除了灵活处理作业形式之外,课后作业评改也是过程性考核的关键。以往的作业是一次性完成、一次性评分。进行过程性考核之后,作业评改的方式调整为每次课后作业完成评改并反馈给学生后,每名同学都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作业进行修改并重新提交,两次作业中选较高的分数计入总成绩。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全面开展过程性考核,平行参照不明显

最初的想法是寻找实验班,进行过程性考核改革试点。最终考虑到写作课第一学期为考试课,考核方式的改革涉及学生期末成绩、奖学金评定等多方面因素,所以决定在大学一年级的全部班级实施过程性考核标准。这直接导致了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平行参照,只能以往届学生和参与过程性考核的不同年份入学学生作为参照物,在短期内不太好把握实施过程性考核的差异,但保证了学生成绩的公平性。[5]

(二)作业批改量大,需灵活调整批改模式

在全年级开展过程性考核模式,学生人数较多,作业批改量大。以第一学期为例,根据课程实践设计,有五次课堂练习、三次课后作业,作业批改任务重。作业分数直接体现出学生写作水平,但单凭一个文本去评分并不全面,应该由教师评改之后,让学生进行修改再上交,老师再次评改,取两次成绩中较高者进行记录。这样的话,作业评改量非常大。为此,可以灵活处理课后作业批改方式,比如由教研室相关教师集体批阅作业,或采用学生互相评改作业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批改作业的压力。

(三)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实践,有一个问题较为突出,即少数态度积极的同学在各个环节中都能拿到分数,很多同学则无法拿到实践加分,导致了加分的不均衡。所以,在第二学期的活动设计中,借鉴第一学期出现的问题,适当调整实践活动形式,结合课程内容设计了一些团体合作的活动,比如组成调查小组,完成调查报告写作,将所有同学都调动起来,让加分均衡。

在写作课程过程性考核实践中还增加了学生自我测评环节。目前实施的学生自我测评方式相对简单,主要从学生自我总结角度出发进行考核,没有真正实现自我测评的意义。在今后的实践中,将进一步完善学生自我测评体系。

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而写作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专业课程,应紧跟教学改革步伐,改变传统教学和考核模式。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实施过程性考核,应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加强实践环节在课程考核中的比重,通过理论探索与实践操作,逐步实现写作课程教学和考核的改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过程化考核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其他课程中的应用,以教改为契机,切实提升学生实际写作水平和就业竞争能力,为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学期诗歌考核
诗歌不除外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内部考核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诗歌岛·八面来风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