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锋
(大庆师范学院 文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
当前,国家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校所担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责任,落实在创新型人才培养领域,无疑需要通过教学来完成。高校教师科研成果,无疑也要通过教学传递给学生。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是高校重要的教科研议题。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传统专业,面临着转型发展。实现汉语言文学专业科研成果向实践教学资源的有效转化,是高校学科建设、竞争力提升的重要保障。
教研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高校教育体系中,科研往往更受重视,是高校对教师业务素质评价的重要方面。然而,教学是高校办学的重要职责之一,通过教学可以培养专业性更强、综合素质更好的学生。将教研与科研相结合,促使科研成果向教学实践转化,不仅可以更好地实现科研的价值,而且能够全面促进大学专业教学体系的完善,促使教学研究水平不断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科研成果应与专业教学结合起来,从而为专业教学发展注入无限动力,从整体上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水平和应用水平。
长期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亟待解决的困境之一是教学内容陈旧。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主要分为文学类与语言类,文学类以文学史为主,语言类以现(古)代汉语、语言学理论为主,很多知识是对统一教材的照本宣科,缺乏应有的深度。目前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科研情况较好,然而相关教学资源不足。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可以有效弥补教学资源缺乏的问题,使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也更有利于大学生专业学习。
高校教师不但要传道授业解惑,同时也是学术研究者。科研是高校教师的本职工作,更是教师专业能力、学术研究能力的重要指标。应用型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开设主要针对的是大学生专业学习。教师必须以教书育人为本职工作,这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的首要职责。利用学科学术研究,不断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增强教师对学科前沿发展的审视能力,从而不断取得学术研究成果,并转化为教学能力及成果,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师资队伍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将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才能真正发挥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资队伍力量,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高校教师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之所以能够实现,主要原因是科研成果中蕴含着价值较高的教育资源,是专业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学科建设发展的重要保障。汉语言文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具有很大优势:一方面,教学内容可以通过教师的科研成果进行补充,这种补充是容易进行的。而且,汉语言文学教师的学术成果主体都来自教师讲授的课程或在教学中发现的某个问题。另一方面,教师通过专门的研究和探讨,形成新观点、新结论,并转化为教学资源,这种转化具有直接现实性和高度对应性。
普通高校在进行专业教学的同时也在开展相关学术研究,两者相互促进。作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科研能力备受高校重视。很多高校非常重视并支持教科研活动,使得汉语言文学专业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成为可能。高校的支持也极大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使其愿意花时间和精力从事成果转化工作。
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教师是最关键的因素,也是转化行为发生的主体。因此,教师对科研成果转化教学资源的态度是转化效果能否达成的最重要因素。目前,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活动之所以能够开展,是因为教师对科研成果转化教学资源的积极性普遍较高,使转化工作有了重要保障。
随着学术研究的飞速发展,教科书与知识之间的断层是客观存在的。教学型高校要开发专业课程资源与教材资源填补这一断层,不但要汲取最前沿的专业教材知识,而且要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效果。教师科研成果汲取学科领域中前沿成果和研究现状,不仅可以补充课程内容,还可以促进学校结合自身特点开发校本课程。汉语言文学专业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一个重要方式是通过开发校本课程教材,也就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教学素材,实现科研成果与教育教学的直接对接,从而不断优化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教材体系。通过科研成果充实教学内容,可以有效避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材老旧、僵化的问题,形成高校学科建设特色。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教学素材,能够让专业教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使很多浮于表面的问题得到深入挖掘,提升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材内容,是高水平教材产生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促进汉语言文学学科建设。
汉语言文学专业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还可以通过开展学术讲座进行,而且这种转化具有较大的深度,可以系统化地呈现学科成果,促使学生对教师的科研成果有更加透彻的认识。高校教师在对学术成果进行转化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学术讲座的形式,促使汉语言文学专业科研成果高效地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学术讲座可以纳入学生学分研修体系之中,也可以采取随意自愿聆听方式,并且形成制度化内容。汉语言文学专业科研成果能够以报告的形式出现,也可以形成学术争鸣的氛围,增强学生的学术研究意识与能力,进而让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更加高效。
汉语言文学专业科研项目主要指向学科内容,高校教师自身科研成果的完成并不能直接显现出价值和意义。对于应用型大学来说,学术成果只有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才能够真正验证自身的价值,并且形成强大的学术能量,促使学生更好地实现专业成长。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教学非常重要。除此之外,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也是高校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将科研项目转化为学生毕业论题,可以促使师生实现有效互动。以教师为引领者,以学生为参与者,能够更加深入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为学生研究专业问题提供更有利的条件。这不仅仅体现在研究生层面的培养,也可以纳入本科生层面的教学体系之中。
高校教师应重视科研,尽量争取发表更多科研成果,并实现由科研成果向实践教学资源的转化。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说,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科研水平直接对应,若没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便很难挖掘更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转化工作,不能只是埋头搞研究,也不能只顾教学,而要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使学术成果顺利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容。此外,学校要给予必要的物质、精神支持,促使高校形成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良好氛围,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长久发展注入活力。
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工作,不能只是热衷一时,也不能随意进行,而要通过制度化建设,促使转化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学院应该制定具体的转化工作制度,相关师资、资金、组织等都要通过制度落实,将汉语言文学专业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工作纳入学科建设、学术研究、教育教学之中,促使转化工作有序运转。高校要形成明确的制度,充分重视转化工作的要求、过程、效果评估等,避免转化工作组织机构虚设、转化过程缺乏规范、转化工作效果不佳等问题的发生,确保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工作的顺利开展。
汉语言文学专业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工作具有系统性、长期性和复杂性,需要在充分重视、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从具体层面完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课题研究组。不能将转化工作视为教师的个体行为,教师的单独转化工作很难取得很大的成绩。汉语言文学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工作,应建立并完善转化工作课题研究小组,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从不同层面参与转化小组的组织运行、学术研究。通过分工合作、资源共享、工作研讨等方式,能够促使汉语言文学专业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工作更加高效,从而顺利完成既定的转化任务。
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发展,必须依托高质量科研成果,通过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加以实现。汉语言文学专业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可以促进大学教学体系完善,缓解高校教学资源缺乏的困境,提升高校相关专业师资队伍整体质量。转化工作可通过课程教学素材、学术讲座、学生毕业论文等方式实现。高校及教师应重视转化工作,健全转化制度,形成“科研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质量提高”的良性循环,从而更好地推进转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