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俊岳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日语系,辽宁 大连 116023)
在语言世界中,方位词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各种语言文化极为重要的表现形式。方位词不是单独存在的,是理解和认知不同文化的重要窗口和渠道。本文从中日两国的方位词“前”的语源入手,研究其语义、隐喻表现和惯用句用法的异同,探讨其语义差异的原因。
汉语“前”曾经使用的异体字为“歬”,“歬”是会意字,像人足在舟上,是会前进的意思。汉语“前”在《汉字字源》中的解释为:篆文“前”字由“止”“舟”和“刀”构成。“止”字是脚的象形,有行动的含义;“刀”字是两竖的字符规范化形式,两竖表示水流,整个字的意思是船顺水走,由此产生前进的含义。引申表示前边。
日语「前」的意义是脸和视线面向的方向,读音为「まえ」。「まえ」的发音由「目(ま)」和「方·辺(へ)」组合而来。日语中有表示眼睛发音为「ま」的词,如:「目蓋(まぶた)」「睫毛(まつげ)」。还有表示方向的发音与「へ·え」接近的词,如:「行方(ゆくえ)」「海辺(うみべ)」。因此,由「前」的读音「ま」、「え」两个假名的构成可以发现,日语中「前」的本义代表着脸所面对的方向。
1.方位词:人或物正面所朝向的方向
(1)此后不到半年,武昌黄鹤楼前就升起了铁血十八星革命军旗,随即全国多地纷纷响应革命,宣布脱离清王朝统治,这从根本上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王朝统治。
(人民网2018-04-05)
(2)这样一个在人面前害怕得要躲到妈妈身后的小女孩,开始勇敢地站到人群前面,开始说,让我试一试,我可以的。
(人民网2015-12-24)
(3)陈铁军一进邓颖超病房,看见邓颖超一脸疑惑地望着她,连忙脱下华丽的外衣,走到邓颖超床前,也不出声——猜猜,我是谁?
(人民网2013-09-26)
(4)かれのばあいは、その生まれ故郷であるオーストリアのグラーツで、自分の家の前を行進する軍楽隊の演奏によって音楽に目を向けるようになったということです。
(大町陽一郎『クラシック音楽を楽しもう!』)
(5)先生は無表情だった。渉は先生の前にコーヒーを置いた。
(雨宮町子『たたり』)
(6)大きなテーブルの前にかしこまってふと壁を見ると、エンピツ描きの風景画がかかっていた。
(司馬遼太郎『酒のかたみに』)
汉语“前”原本作为动词的用法,本意是“前进”,后来引申出空间方位词的用法。日语「前」与汉语“前”在使用上具有极大的相似性,都是以客体作为参照物,将参照物正面朝向的方向定义为“前”。例句(2)(5)都是以客体人作为参照物,人面部朝向的方向为“前”。
宋雷[1]指出:人们在选择参照物作为定位时,往往倾向于选择有“面”的物体作为参照,“面”的朝向就是“前”,反之为“后”。当人们判断方位的参照物是物体的时候,就会以客体中有“面”“门”的一面视为“前”。例句(1)(4)中是以建筑为参照物,将建筑正门的一面视为“前”。
韩晓明[2]指出,有时参照物本身并没有明确的出入口,但人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出于描述空间关系的需要,在主观意识中给物体规定了一个隐形的出入口。例句(3)中的“床前”和例句(6)中的「テーブルの前」(餐桌前),这里面的床和餐桌本身并没有前后的区别,我们根据自身经验给“床”和“餐桌”设定了出入口。
2.指时间:过去的、较早的时间
(7)国际社会对日中韩紧密合作寄予了极大期望,这种期待之大是20年前无法比拟的。
(人民网2018-04-19)
(8)夫の態度が、急に変わったのは、四日前の朝からである。あの朝、夫は出勤前の茶をのみ、新聞を読んでいた。
(土屋隆夫『穴の牙』)
蓝纯[3]认为空间隐喻是一种意向图式隐喻,即以空间概念为始源域,构建其他非空间性的目标域。通过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知顺序能够看出,人类对空间的认知早于对时间的认知。人类对空间的认知来源于自身身体与外部环境的接触。“前”作为方位词,通过空间隐喻逐渐成为表示时间的词语。张建理[4]认为时间是空间隐喻的结果,因此空间呈现出流动性和序列性,时间亦然。时间隐喻所表现出来的流动性在“前”这个词上体现为时间先后顺序的不同。例句中的“前月”“20年前”「四日前」均是指过去的时间。
3.从前的(指现在已经改变名称、身份的机构或人等)
(9)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前所长高洪指出,目前中日两国处在回到正常轨道的磨合期,但同时充满诸多敏感、脆弱、复杂的问题。
(人民网2018-03-10)
(10)首相の意向を踏まえ、山崎幹事長と森前首相は同日夜、都内で会談し、国会の常任委員長や副大臣、政務官人事を行うことで一致した。
(読売新聞2001-12-22)
汉语中会用“前+表示身份、名称的名词,原+表示身份、名称的名词”的组合来表示以前具有此身份的人或拥有该名词所指的性质的物体等,日语中会用「前」、「もと」一词来表达此种用法。
1.形容词:次序排在靠前的位置
(11)从薪酬城市分布图来看,前三名分别为北京9 900元、上海9 365元、深圳8 666元。
(人民网2018-02-27)
(12)在刚刚结束的亚运会体操女子高低杠决赛中,中国名将姚金男和黄慧丹包揽前两名,朝鲜选手获得铜牌。
(人民网2014-09-24)
上面两个例句中的“前”均表示“排名靠前、排在前列的”的意思,而日语中的「前」没有这种用法。日语中与例句(11)中的“前三名”表达相同语义的用法有「上位三位」、「トップ三位」、「ベスト三位」等。
2.动词:往前走、向前行进
(13)丧失了勇往直前生活下去的气概,是人生斗争中的败军心理。
(茅盾《陀螺》)
(14)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唐·杜甫《石壕吏》)
汉语中“前”作为动词,本意为“朝着面对的方向行进”。后来在“向前行进”这个动词意义的基础上产生了“前”字的空间方位词的用法“人或物面对的方向”。
1.份儿:相当的分量和金额
(15)休みの日に、出前のピザを取るときも、わざわざ二人前を頼んだりしたそうです。
(佐野洋『殺人買います』)
(16)そして仕事が終わり、その成果を分けるとする。もちろん 「分け前も半分半分」の、はずである。
日语中的「前」有量词的用法,表示份儿。用餐时,食物会摆放在人的前面,也就有了日语「一人前」最初的语义:“一个人面前的饭”,也就是“一人份儿的饭”。例句(15)中的「二人前」是指两人份的食物,例句(16)中的「分け前」是指分的份儿。而汉语“前”字没有此种用法。
2.表示尊敬、显得出色
(17)一見、気前良さ気に振舞うのは、この兄の生涯変らぬ性分である。
(堺屋太一『豊臣秀長』)
(18)自分でいうのもおかしいが、私の拳銃の腕前は、五メートルぐらいの距離ならコインほどの的に確実に当てることができるほどだ。
(宮崎学『アジア無頼』)
日语中的「お前」一词现在表示的是对第二人称的称呼,常带有轻视的意思。但是,「お前」一词原本表示在神前、佛前以及贵人面前使用的尊敬语。现在也有「みまえ(御前)」、「おんまえ(御前)」等词作为在神佛前的用语使用。例句(17)中的「気前」表示气派、气度;例句(18)中的「腕前」表示本领、能力,都表示敬意、出色的意思。
曾传禄[5]指出“前/后”隐喻的经验基础:人前为公开状态,人后为非公开状态。“前”可以表示透明的、光明磊落的、无需遮掩的。
(19)比如不敢在人前说话的女孩刘扬,在我的“练胆计划”中,不但敢领着全班晨读,还在学区演讲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人民网2016-05-05)
(20)しかし、いまでは、多くの人の前に立つことが、ぼく自身の大きな喜びになっています。
(河原成美『一風堂五輪書』)
“前”具有光明正大、坦坦荡荡、不需隐瞒的意思。例句中的“人前”「人の前」都是这样的例子。
(21)相信中日两国青年人一定会继承前辈们的事业,一起努力,共同开创中日关系光明的未来。
(人民网2018-03-04)
(22)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李商隐《咏史诗》)
(23)同じ大分県の出身に、前人未到の六九連勝を達成した横綱双葉山がいます。
(小山内博『生活習慣病に克つ新常識』)
中日两国具有比较接近的文化背景,两国人民都喜欢将取得的成就归于前人的基础,对前人充满敬意。“前”在表示人物的时候,通常用于有地位、成就的人。例句中的“前辈”“前贤”以及「前人」都有这样的意思。
阎利华[6]指出,人类总是朝着自己所面对的方向前进,前面的、未经历过的事物是不可知的、无法把握的,因而人们对它充满憧憬、希望、认为前方是美好的、光明的。“前”可以隐喻走在前端、前沿,也可以表示事业或工作中的领头人地位。
(24)这本书的编译,也正是他在鲁迅先生指引下,认识旧中国的现实和新中国的前景的开端。
(萧干《斯诺与中国新文艺运动》)
(25)使節団の編成は、各藩より選別され、いずれも前途有望な若者たち五十余名が加わる。
(荒巻義雄『猿飛佐助』)
人们会把自己面向的方向认作“前方”,又通常把前面的、未来的、未经历过的事情视为无法预料的,因此对前面的、未发生的事情充满期待与憧憬。
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汉日“前”的语义有许多相同之处,不同的地方也十分明显。这与两国历史渊源、人们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地域环境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人们对方位具有共同的认知基础
人类拥有相同的身体结构,并且都通过自身的各个器官来感知世界,将自身与外界的抽象事物连接起来,对外界事物也有着相同的认知基础。当需要将自身与外界物体联系到一起来对方位作出判断的时候,都把身体朝向的方向视为“前”。
2.受汉字文化的影响
中日两国同属于汉字文化圈,在汉字使用和文化交流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日语曾经没有文字,只能在口头上进行交流。在公元3、4世纪,汉字从中国通过朝鲜半岛传到日本,正式开始了两国在汉字文化方面的交流。“前”字作为从中国传入日本的常用汉字,被使用了很长时间。
3.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与作为文字工具的汉字一同传入日本的还有当时中国先进的文化习俗、先进文化以及先进技术,特别是儒教思想对日本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1.言语形态的不同
西方的语言形态学将世界的语言分为三类:孤立语、黏着语、屈折语。按此种方法分类,日语被划分为黏着语语系。中文被规划为孤立语语系。中文的单词每个都具有独立完整的意义,通过叠加构成文句。在中文里,每个汉字都有其独立的发音和含义,这些单个文字的叠加组合便构成完整的句子。黏着语的单词则通过助词、助动词的连接,完成整个句子的构建。李晓雪[7]认为从构成2字词的词素排列顺序来看,中日两语中各有不同的种类。日语中有些用词素前后颠倒的方式构成的复合词是现代汉语中所没有的。日语中有如「前払い」、「前祝い」、「前売り」等由“前+动词”来表示提前做出这个动作的词语,汉语中则没有此种用法。
2.国民的民族性不同
民族性是整个国家和民族共同持有的共同特性。中华文明孕育出的中国人勤勉、忠义、宽容,形成个性好强的国民性。日本在漫长的历史文化积淀之后形成了特有的等级观念,人与人的交往中很重视礼仪,因此也产生了日语中独具特色的敬语使用。日本人对礼仪的重视也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日语中产生了「腕前」、「気前」这样的用来表示尊敬的词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方位词“前”在两国语言中的使用范围都很广,有着相近的语源。由于中日两国悠久的交流历史,汉语“前”和日语「前」在基本语义和隐喻表现方面存在着共性。但是,两国在文化、民族心理、生活习俗等方面有很多区别,使得“前”还有很多本国独有的特殊语义。中日两国在方位词“前”的使用上相互影响,又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