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金融类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实践

2019-03-22 08:43:39陈淑武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技能型金融院校

陈淑武,刘 畅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吉林 长春 130032)

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国际间科技资源的加速流动,需要越来越多具有国际化知识结构和技能标准的职业技能型人才。我国金融类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并没有很好地实现预期目标,原因在于我国金融类高职院校发展高职教育的时间不长,学生培养目标定位存在偏差,现行的教学改革尚处于摸索阶段,缺乏制度保证。[1]因此,结合现阶段我国的国情和教学实际情况,积极创新金融类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和培养目标,研究和探索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意义重大。

一、吉林省金融类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现状

一个地区金融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能更好地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助力。目前,吉林省还是一个金融弱省,金融业增加值近几年虽然一直保持25%左右的增长,但占GDP比重不足5%。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审时度势地提出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向北开放、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哈长城市群建设、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等重大历史性机遇,利用独特区位优势,确立在长春建设东北亚国际性金融服务中心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金融支持民营经济、“三农”发展、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开展科学研究;把金融改革置于改革的前沿位置,尽一切可能加快老工业基地新时代振兴发展进程……这一切都需要人才的支持。

国内金融类职业院校大多培养的是金融、会计、经济管理类人才,吉林省亦是如此。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首先是建立金融管理、保险、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3+2”专本衔接模式,设置特色专业,如“金融创新实验班”和“会计创新实验班”;与各大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知名物流企业、国家知名品牌连锁机构等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模拟银行、会计职业能力训练中心、电子商务、锐捷网络等专业实验室,形成银行、证券、保险、电子商务等专业全覆盖的校内实训基地,全面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2]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要突出实践技能,构建“双证融通”(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培养方式。

随着大数据和高智能技术的发展,行业越来越需要具有金融、会计、管理知识且具备计算机及智能操作技能的人员。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以动手能力强、技能水平较高为特色,这就需要切实拓展校企合作,真正做到产能结合,然而我国的校企合作很多还处于自发状态,缺乏法律规范。为此,校企合作机制的建设对职业教育发展至关重要。

二、国外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与借鉴

学习和借鉴国外院校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首先要研究国外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其课程体系设置等理念。英国的合作职业教育方式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校企合作方式下,英国的企业主动同高校合作,每一项合作都以高校和企业“双赢”为最终目的。企业是商业机构,当其对高校的投资得到更高回报时,就会自发参与到教学中来。[2]因此,高校依据市场需求开设课程,依据社会雇主要求及行业标准设定教学目标,为社会输送更多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将极大地激发企业参与实践教学的热情,共同培育适应市场需求的劳动力资源。此外,英国许多院校根据地方产业的发展情况,结合学校学科优势和科研优势,及时开设分校,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其课程体系设置也是非常人性化的,即先按大类设置专业,学生学习一年后再细分专业种类,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职业发展和不同层面的就业需求。

三、吉林省金融类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

(一)完善专业能力与通用能力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突出特色技能培养

高等职业院校不仅要重视对学生认知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还应重视对其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借鉴外国专业能力与通用能力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我省职业教育应该强调学生的综合发展,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重视通用能力的培养,逐渐形成兼具能力、技能、态度与价值的多元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由政府指定专门的机构或选择第三方对核心技能培养进行系统设计,设计应着眼于工作过程和岗位能力要求的系统化,并可通过反复学习、培训、演练真正转化为技能;要与行业协会、行业主管部门综合的研究,建立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对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提出规范要求,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的要求。教育部全国金融行指委正在会同“一行三会”研究起草金融类专业标准,我省应积极参与。各高职院校应积极组织参加各类金融、会计、计算机技能大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多方争取建立职(执)业资格考试基地,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支持;探索与发达地区高校合作办学的新形式,制定支持政策鼓励师生互访;积极落实与兄弟院校的合作协议,开展实质性学生交流及实践锻炼,突出特色技能培养(金融和会计),促进多渠道就业。[3]

(二)设置与职业能力培养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根据市场需求设置新专业

高职院校培养人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其专业设置与行业和企业联系密切,并随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变化而变化。课程体系建设与教育质量提升具有密切关系,是教学改革的着眼点。目前,我省高职院校中很多专业缺乏规范的课程标准。为此,建议实施灵活动态的课程教学,不受学科系统性的制约,实现多学科的相互融合。在课程开发中,不仅要参考课程专家的意见,更要参考企业、行业的意见;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向职业资格标准靠拢,使学生在获取学历证书的同时也能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促使教师在课程内容设计和课程考核方面更加贴合社会、贴近实际工作现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3]

(三)加大金融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力度,突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特色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和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需要,我国要将高等职业教育建设成为运行机制灵活、育人成效明显、产学研用一体的实训基地,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为此,高职院校一方面要紧贴政府、行业和企业的需求,另一方面要紧跟国际趋势,引进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充实自己,重视面向企业和社会开展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例如在长春每个地区由一所高校承担政府委托的年轻劳动力(工作力)培训项目,政府要求和督促企业参与培训,所有学员必须到企业和工厂实习或配合企业完成项目,企业也要配合高校组织的培训。吉林省金融从业人员有20多万,银行、证券、保险和新兴企业机构从业人员对在职知识更新培训和业务能力拓展培训需求很大。有关财经院校应借鉴外国高校做法,全力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更好地为当地区域经济服务。

(四)完善多元考核评价机制,实施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相融合的培养模式

在金融类职业教育教学中,职业能力和核心能力是对学生评价的重点。高校要在教学改革、课程设计、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研等多方面加快发展,强化课程考核的过程评价,以硬约束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课程考核改革实行全过程质量管理,应采取“过程持续评价”与“终期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合理确定过程性考核评价和终结考核评价的比例,客观公正地全程考核学生的学业水平。[4]可以结合实际教学探索多种多样的考核形式,如项目调查报告、PPT汇报资料、图片、表格等。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将考试课程融入常规的教学过程,既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又能强化人才培养国际化标准,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余地。将其考试课程的14个模块和常规的教学过程相结合,将是国内学历教育、国际财会执业资质与国际学历教育结合的一种新模式。以长春正在建设的东北亚区域性金融中心为例,可以学习英国金融城建设管理的经验。学习借鉴金融城建设的经验,应着力在政策法律环境上下硬功夫,与国家日益完善的金融法律体系相配套,制定针对各类市场主体和金融市场的公开透明、简便管用、一视同仁的政策体系和执行监督体系,尤其是税收方面的法规体系。同时,要充分利用长春市高校云集、各类人才集聚度高的优势,大力培养和集聚既熟悉国内金融市场又通晓国际规划的会计、法律、评估等金融中介服务人才,让所有在东北亚金融中心的大公司随时随地可以找到专业的会计师、律师、估值师、监理师和专业咨询服务机构,集聚金融优质资源,用最专业的服务助推吉林省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技能型金融院校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金桥(2018年12期)2019-01-29 02:47:36
君唯康的金融梦
P2P金融解读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中国水利(2015年5期)2015-02-28 15:12:36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