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策略研究

2019-03-22 08:43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思想文化工作

李 芳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广东 广州 510075)

高校是理论研究的主要阵地,这里有知识渊博的课程体系,也有思想活跃的理论大讲堂,是人文社会科学建设的主要发源地。高校只有掌握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和引领权,才能坚守住我们的思想阵地,用社会主义主旋律和正能量凝聚强大的社会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和瞩目,不断提升的国家实力给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带来巨大压力。西方国家试图从各个方面,尤其是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对中国的年轻人进行普世价值观渗透。它们打着民主输出的名义,大肆推行文化霸权主义、自由享乐思想等,企图对我国主流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造成干扰。从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危角度讲,高校要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与落实,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自觉识别和抵制西方国家进行的文化侵略。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急剧变革和调整的时代,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流影响,在意识形态领域更是呈现暗中较量、争锋异常的情况。在这种形势下,把握高校意识形态主导权显得迫切而意义重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提出了复兴中华的“中国梦”这一伟大设想。当代大学生作为时代复兴的主要承担者,要积极响应国家感召,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情怀,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也可以此为抓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进行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将意识形态建设与青年梦想、时代梦想紧密相连。

多年来,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的共同努力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一直稳步推行。高校普遍开设了马克思主义思想通识必修课,在宏观层面确保意识形态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与中央的要求以及当下的时代特征相比,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挑战

(一)教育模式弊端仍然存在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越来越大众化、国际化,然而传统教育的弊端仍然存在,特别是在意识形态领域。我们可以给学生传递思想认识,但如果不注意内涵的全面与广泛性扩展,不注重从实践、时代中的热点、难点、关注点出发,思想认识就容易停留在知识层面。一方面,许多大学生对意识形态理论课的认可度较低,很多学生学习此门课程并非出于自愿,而只是迫于学校的硬性要求;另一方面,部分高校教师的教学内容固定而刻板,对当下发生的诸多热点、新现象、新观念、新问题的认识和解读不够,使学生产生理论学习与时代发展脱节的感觉,影响了他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

(二)缺乏清晰的意识形态教育观念

在意识形态理念教育方面,部分任课教师并没正确认识到学生的成长特点,只像完成任务一样给学生传授正确的知识,而不考虑学生到底接受多少、认同多少、践行多少,这会让意识形态教育的价值大打折扣。个别其他科目任课教师并不想在课程中加入过多的意识形态教育,忽视意识形态作为基础价值观对学生知识构建的影响。有些教师甚至忽视我国的国情和社情,一味宣扬他国的先进和思想进步人物,抨击当前我国在这些领域存在的空缺和弱势,这会严重影响学生对我国意识形态教育的认同感,产生消极的教育效果。

(三)教育合力不大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需要各个部门密切配合,才能统筹规划,发挥最大的效力。但当前高校各个学院的设立都相对独立,难以在意识形态教育方面呈现最大力量。比如,在课程设置上,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的设置比例存在重专业学习和技能获得而忽视政治理论、人文教育的情况,导致学生人文素养及精神培育有所欠缺。部分学生毕业之后思想觉悟仍然不高,意识形态观念更是淡薄。在高校日常管理中,有些院系或部门领导只关注容易出考核成绩的业务工作,看重学校的办学规模和办学收益,对院校的文化建设、意识形态的巩固、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工作不够重视,这些都使得意识形态教育呈现薄弱的情形。

(四)教育环境复杂性

高校意识形态的压力与困境有的来自高校内部,有的则来自外部环境。信息化时代,各种文化思潮不断发生碰撞,人们面对的环境与五十年前甚至三十年前有巨大的不同。作为教育基地,高校承担着信息传播任务,学生受各种社会思想、思潮的影响和反响更大、更激烈。他们具有充沛的精力、活泼的思维,对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娴熟,对国内外热点和事件的关注更加全面,其思想也或多或少受多元化社会环境影响。一些国家或机构别有用心地借助网络或其它文化产品传播其提倡的价值观或者生活方式,歪曲或刻意解读我国当前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大学生有时会被误导或作出错误判断,难以形成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或行为方式。

二、当前形势下促进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策略

(一)构建格局,推动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开展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不是单一的思想工作,而是一体化的总体布局。高校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全面推动高校意识工作发展,做好大布局,落实小细节。

宏观层面,高校党委组织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顶层设计。在党管政、党管校、党管校长的校长负责制基础上,不断加强党政联合,实现党委统一设计、党政工团共同管理,明确每个主体的意识形态工作职责,做到既有总体构想又有细化分管,重视并且有效开展意识形态工作,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中观层面,要在组织、管理、课程、科研、文化、网络、心理等方面构建完善的宣传与育人体系,注重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与渗透,杜绝出现各自为政、甩包旁观现象。

微观层面,要细化和明确每个责任主体在开展意识形态教育时的具体任务和操作要求,实现育人过程化、全程化、全方位化。

(二)深化认识,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理念

面对国际、国内意识形态碰撞、斗争现状,高校及教师要保持高度的政治警惕,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理论发展与创新,自觉抵制错误思潮的侵袭,时刻把握好主旋律,使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进教材、进课堂,更要走进学生头脑。高校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并让其明白这不仅是一项学习任务,更是一项崇高的政治使命。青年要有更加强烈的政治辨识能力以及思辨能力,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要始终保持坚定的基本立场和政治信仰,这样才能保持清醒而理智的头脑。

此外,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要建立一支具有高尚觉悟与政治敏锐度的教师队伍。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引领大学生将个人理想同社会发展、民族振兴联系起来,积极启发他们的思维,将社会主义意识转化为他们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将意识形态工作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抢占阵地,把握高校意识形态网络主导权

网络与大学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在这种形势下,抢占网络阵地既是把握意识形态工作载体的需要,也是明确工作基础战场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新媒体新技术的带动作用,将一贯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当前信息技术高度整合,增强政教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因而,高校要与时俱进地开发、运用微博、微信、官网等网络媒介平台,将马克思理念以及最新理论成果通过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和语言有效传达出去,确保党对校园网络文化的舆论引导力,体现党政工作的严谨性与时代感。此外,高校要抢占网络宣传的制高点,加强对互联网环境的监管,建立治理管控体系,从而营造清朗洁净的网络环境。

(四)文化自信,夯实意识形态工作思想基础

十八大以来,我党提出文化强国战略。习总书记强调,“四个自信”是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而其中的文化自信是更深厚的自信,它能产生源源不断的持久力量。因此,开展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文化自信,夯实思想认识的基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当代我们汲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涵,巩固了社会主义政权与制度。在此背景下,要引领广大师生汲取深厚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在新时代下更好地发展马列主义;加强对师生思想文化的引领,继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文化,增强文化创新,增强国家软实力,提升文化力量在国家综合中的比重。高校要坚守正确的意识形态,让师生在良好的教育中自觉抵制不良文化,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为实现文化复兴、国家富强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具体来说,高校可以利用各种会议、传统节日、时政热点等契机,将大学校园文化与传承优秀民族精神、中共革命精神、时代精神等紧密结合。同时,经常开展丰富的党团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方位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师生在愉悦健康的环境中获得潜移默化的熏陶。

三、结语

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是一项常态化系统建设工程,也是一项长期工程。既要从大局从手,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针;也要在日常高校工作中创造性地融入新时代党建工作新内容,将意识形态工作的推进落入实处,提升党建工作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从而推动高校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猜你喜欢
思想文化工作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谁远谁近?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