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有效路径思考

2019-03-22 08:43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信仰马克思主义

徐 玲

(长春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特别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团队的重要组成力量,青年教师是否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直接影响到其培养的大学生是否能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更加复杂,意识形态领域中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较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激烈,能否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青年教师的意识形态领域是新时代我国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对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时代意蕴

马克思主义信仰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形成和确立。高校青年教师只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信仰规范个体行为,才能成为“四有好老师”,做好“四个引路人”。

(一)教书育人、立德树人需要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来把握方向

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具有坚定信仰、品德高尚的人群。《论语》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对学生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教师只有以德立身、以身作则,学生才能以教师为榜样。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要想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根本。在价值多元化时代,只有那些拥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师才能科学指导大学生摆脱各种诱惑,有效引导大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是教师的职责和使命,青年教师要担当好这份职责,履行好这份使命,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高校面对青年教师开展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能让那些从教时间较短、教学经历不够丰富的青年教师把握好教育教学方向,在内心深处和思维意识中认同马克思主义、追求马克思主义、坚信马克思主义,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应用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实践中。

(二)青年教师成长成才需要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来找准定位

青年教师是教育事业的希望和未来,只有将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思想和行动的指南,才能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与国家需要、民族需要和人民需要相一致;只有自身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才能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青年教师通过自我学习、主题培训、聆听讲座、实践砥砺,在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的过程中,会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更加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从而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因此,青年教师在其职业生涯规划中必须要将自身培养、塑造成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学习者、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必须要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作为一生的学习内容,确保个人成长成才方向正确。

(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来坚定信心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几代中国人的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等来的,不是靠来的,更不是想来的,而是中国人民撸起袖子干出来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实践出真知。实践证明,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要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就一定能够实现这个伟大梦想。高校青年教师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担负着光荣的教育使命,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能够让他们在完成教育强国、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中更加笃定、更加自信、更加从容。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只有致力于自己的教育和修养时,他才能实在地培养和教育别人。青年教师只有自己先接受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更多地培养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打铁还需自身硬。”高校青年教师只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高校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现实境况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民族的面貌等各个方面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伴随着这些变化成长起来的“70后”“80后”“90后”遭受的多元文化冲击和意识形态渗透比以往更加强烈。而高校对青年教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重视不够,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交织使得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面临诸多困境。

(一)从教育对象上看,高校面向青年教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较少

从国内各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现状来看,绝大多数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大学生。很多教育管理者认为,青年教师经过多年学习,“三观”已经形成,不需要在工作后继续接受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青年教师面临角色的突然转化、繁重的教学科研压力、思想多元的大学生,显得无所适从。实际上,青年教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与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同等重要,他们成长的环境、思想的困惑、受到的诱惑在很多方面具有相似之处。青年教师的信仰不坚定,很难培养出拥有坚定信仰的大学生。因此,高校应该投入更多精力开展青年教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二)从教育内容上看,高校更加注重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提升

调查显示,很多高校存在重视教师业务能力提升、忽视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的情况。对青年教师来说,信仰教育与业务教育发展不平衡带给他们的影响会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工作中逐渐得到体现。多数高校对青年教师进行职业成长培训时,主要集中在教学能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模式、科研训练、项目研究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而对青年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追求、科学信仰、理想信念等方面开展的教育非常少。另外,由于受到职称评聘指挥棒的影响,很多青年教师热衷于撰写论文、申报项目,对教学工作秉持完成任务即可的态度。事实上,对青年教师来说,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才是基本工作,而缺乏必要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难免会使其在职业成长与专业发展上偏离方向。

(三)从教育形式上看,高校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以自学为主

高校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一直在抓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级党组织都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教师思想政治学习活动,但学习效果差强人意。很多情况下,教师的思想政治学习是通过自学文件、自学讲话的形式完成的,自学效果很难保证。很多人认为,青年教师是一个成熟的教育群体,具有自学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但各项教学、科研任务及日常工作袭来之时,他们的自律意识和自觉学习意识随即被击毁。因此,通过自学往往不能很好地收获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

缺乏对青年教师开展的系统规范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当前高校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青年教师的成长需要政治素养、理论素养和能力素养的多维度提升,加强对青年教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力度,能够有效缓解青年教师政治素养提升的燃眉之急。

三、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有效路径

当前正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激发他们的奋斗热情,是每一个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一)充分发挥校院两级党组织信仰教育的主体功能

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要充分发挥学校党委、学院党总支的主体功能。从学校层面来看,学校党委要建立健全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文件制度,将青年教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列入党委常委会议事日程,责令相关部门通过问卷调查、随机走访等形式了解学校青年教师意识形态的变化趋势,从整体上把握好青年教师的信仰状况。从学院层面来看,学院党总支要积极开展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学习活动,通过红色报告、学马沙龙、思想汇报等形式定期组织本单位青年教师开展学习,加大外部作用力对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影响。

(二)全面激发高校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自觉

教育的核心是对人格心灵的“唤醒”,真正的教育是“唤醒”心灵深处对教育的自觉。“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真正目的不在于传输多少理论,而在于唤醒青年教师学习的自主意识,增进其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情感和价值认同,并自觉践行”。只有接纳,才会产生兴趣;拥有兴趣,才会真学真信;只有真学真信,才会内化为行动力量,做到真懂真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魅力在于一旦拥有它,就会产生无穷的实践动力。因此,高校需要充分运用多功能电子屏、宣传海报栏、微信公众平台、校园网页等宣传教育媒介,让马克思主义教育如无声细雨般浸润青年教师的心田,使马克思主义信仰内化为青年教师的自主选择。

(三)实施分类分层的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明确教育对象,方能收获最佳效果。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要结合一线青年教师的学科背景进行分类分层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相关的青年教师是高校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力量,对这些青年教师要注重从理论层面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只有理论扎实,才能在教育实践中更好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做到教育学生与自我教育有机结合。对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青年教师,则要着重从实践层面对他们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使其了解马克思主义在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清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和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高校只有坚持发挥引导和组织功能,注重发挥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客体功能,全方位、多维度地开展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通过精彩纷呈的教育形式将教育内容实现自外而内的转化,才能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四、结语

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担负着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的光荣使命。有信仰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信仰的学生。高校青年教师只有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保障人才培养的方向,保障高等教育的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助力护航。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信仰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论信仰
铁的信仰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