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推动作用

2019-03-22 08:43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三进思政特色

余 靖

(1.南开大学软件学院,天津 300071;2.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思政教研部,安徽 合肥 23060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也是党和国家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一直重视的指导思想。重视理论武装,在高校学生心中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党与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方向和主要内容。在此背景下,高校应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传播、促进作用,使用合适有效的措施积极实现教育目标。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思政课程中的作用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作为方向,极具智慧和勇气地面对现代社会建设过程中的多种问题,提出了治国理政全新理念及相应战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丰富,逻辑严谨,是凝聚中国力量并且实现“中国梦”的基础,也是十八大以来党的重要理论成就。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核心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信念,深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应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青年的期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高校思政课程,既呼应了时代教育发展需要,也满足了高校思政课建设工作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宗旨就是利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使其成为满足党和国家发展需要的综合性人才[1]。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意义

1.现代大学生成长的需求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要具有与时代、社会共同进步的理念,不辜负党、国家、社会和家庭对自身的期望,成长为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这要求大学生全面认知社会发展规律,明确自身责任。高校要积极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使青年学生了解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提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自信心,并自觉将自身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相互结合[2]。

2.巩固高校意识形态的需要

意识形态工作属于党的重点工作。在党不断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更加明显,在社会民众心中巩固和确立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加重要。然而随着价值多元化问题的出现,意识领域的斗争越来越激烈。高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高层次人才的基地,大学生一直是意识形态斗争过程中的争夺主体。在高校实现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具有积极影响,并且会辐射到整个社会。强化高校阵地意识,利用多种途径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有利于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3]。

3.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培养联系紧密。培养大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从而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创建,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一直利用最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丰富大学生知识,提高大学生对党的政治、理论及情感方面的认同感。因此,充分发挥思政课作用,宣扬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提高大学生对中国特色主义道路、文化、制度的自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实现的目标[4]。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高校思政课融合的路径

1.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各高校党委应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把创建满足育人需求的教师队伍作为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将师德作为对教师考察的基础,创建教师职业道德及教学工作规范,使思想政治素质及教师职业道德成为职称评聘、人才引进、新进教师培养及职务晋升的主要考核条件;实施师德建设一票否决制度,清除违反师德规范的教师,引导教师教书育人、言传身教;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的入门标准,细化准入制度,对新进教师进行岗前培训,一年之内教学工作考核成绩良好后才能进入课堂。

高校要实现工作理念创新,要求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生气和活力;重视建设学生党支部建设,在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并且选拔骨干担任学生党支部副书记;重视组织建设,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5]。

2.完善规章制度

高校应当积极创建并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制度,定期邀请相关部门人员参加工作例会及讨论会,重视过程考核及管理,对在思政教育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并总结工作经验。各高校要充分发挥优质红色文化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弘扬并且传播红色精神,创建结合红色文化的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红色课堂等创新产业项目,从而实现创新创业和红色文化相互结合的育人全新模式,为创建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体系打下基础[6]。

3.丰富思政理论课内容

高校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志愿者服务、校园文化活动、“青马工程”等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意识,达到知行合一、德技共举的育人目的;要将变化的世情、国情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构建个人与国家、社会、他人的和谐关系,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结合;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高校所在地域文化相结合,提升学生对地域文化的了解,切实让学生体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义和价值。

4.创新思政教育方法

高校要要重视知行合一原则,使大学生能够使用思政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使学生的道德及文化素养得到有效提高;和互联网相结合,创建完整的互联网思政教育平台,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思政教育内容,提高教学效率[7]。

5.精准掌握高校思想工作政治导向

首先,在不变中稳定基准点。对变和不变的关系要有正确的认知,并且对其妥善处理。基于不变,不忘初心,秉承对党与人民负责的态度,以人民为中心,以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为基础,充分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

其次,在应变中寻找突破点。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对现代高校教育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要坚持理想信念,提高自身道德素养与人格品质,始终与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共进退,从而有效地传播思想、知识及真理。

最后,在供给及需求中寻找落脚点。基于需求方面分析,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需要大量的现实物质才能够满足,但人们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是对未来及自我的期待,如安全感、尊重、公平感、权利等。基于供给方面分析,不平衡发展指的是社会劳动力的发展水平总体不断提高,但还存在高低快慢不平等的情况。教育和国家未来息息相关,教师和学生未来息息相关。习近平总书记的“四个引路人”要求展现了社会和民众对高校的需求。

6.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平等

思政课教师属于思政理论课程的话语体系主导人员,学生则是课程的受众人员。教师要全面分析受众的思维方法、特点和认知需求,了解受众体系的表现方式和规律,并且掌握两者的结合点,重视语言方式的转变,从而提高思政课程的时效性。此外,思政教师还要实现话语表达方式的创新,提高受众的思维活力与课堂参与积极性。

7.教师队伍培训

首先,充分挖掘内部潜力,组织思政课程教师进行集体学习,读原著、悟原理。在此基础上,结合课程及学生实际,确定教学专题并进行备课。

其次,将专家学者请进校园,和思政教师面对面交流,促进思政教师有效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校要重视教师培训,使教师积极参与思政课程创建研讨会;此外还要重视班主任、辅导员及团总支书记等队伍培训。基于党委统一部署与队伍工作实际,为学生制定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8]。

四、结语

党的十九大明确表示,全党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基础,提高全员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相关思想的坚定性及自觉性,并在党建设过程中的不同方面进行展现。高校思政课程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三进思政特色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特色种植促增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棋乐
藏垢纳污
中医的特色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跋山涉水 三进下党——习近平同志“九到寿宁三进下党”调研往事的回忆
完美的特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