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琴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安徽滁州 239001)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14]19 号) 提出,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明确要求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2014年安徽省教育厅印发了《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地方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分类发展的意见》,提出高等教育的分类发展意见,即建设“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和“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不同类型的大学提出不同的培养目标。2015年安徽省16所高职院校获得第一批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实践教学是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必备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举措。
2012年,教育部、宣传部等七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 号),意见中要求各高校按照人才培养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分类制定实践教学标准,并明确提出高职高专类专业实践教学比重不少于50%。可见,实践教学对于以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地方技能型高水平高职院校而言,具有更为突出的地位。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活动的“一体两翼”。对知识点的学习,既要理论教学的系统讲解,又要通过实践教学的亲身体验。在实验室、工厂、车间、社区等现实环境中验证知识、检验知识,有利于学生巩固和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践中发现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契合度或差异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使学生的认识经历一个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再到理论认识的过程,从而完成知识的改造和升华。
实践往往是以问题驱动的方式进行的,是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够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开发学生的潜力和创造性,尝试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发现规律,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习惯,从而培养创新创造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
高职培养的是运用于生产、管理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尤其偏重于实际应用,要求较高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而实践教学正是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仅靠课堂讲授是无法完成的,在实践教学环节训练中,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很多教学实践往往是一个协作的过程,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大大增强。在实践教学中,学生深入生活、深入实际,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所学知识对社会的作用,可以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实践能力较弱、创新精神不足的问题,对于培养与社会、生产和管理一线密切结合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而言,实践操作能力差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短板。分析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传统高等教育模式中,理论教学处于主导地位,实践教学往往被当成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这是高校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差、创新精神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实践教学的从属地位仍然未能全面改变,各高职院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实践性教学环节课时有所增加,但有相当部分仍未达到教育部要求的50%的比重要求。
当前实践教学主要以校内实验实训为主,校外实训基地较少,已有的实训基地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深度不够。在实践教学内容设计方面,由于实践平台主要以校内实践教学为主,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相对滞后,导致无论是项目设计、实训室实验、工程实习还是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不能及时反映行业的发展与社会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存在与社会实际情况相脱节的现象。
相比于理论教学长期形成的完善的管理制度,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则显得较为薄弱,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较为缺乏,大部分高职院校虽然都制定了相关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如《实验室管理办法》《毕业实习见习管理办法》《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办法》等,但是校企校地合作机制不健全,校内校外实践教学衔接不紧密,各实践教学环节责任不明确、配合不协调等问题普遍存在。
由于实践教学理实一体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但了解该门学科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实践相关知识和较高的实践指导能力。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要求高、教学组织复杂、工作量认定困难等问题,教师从事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多数高职院校从事实践教学的师资整体上学历、职称偏低,自身缺少实践锻炼,对企业行业最新发展动向把握不够。
认真分析实践教学构成要素,遵循科学的构建原则,既发挥构成要素各自作用,又使各要素协调配合,构建一个系统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做好实践教学的关键。
实践教学在《教育大辞典》中的定义为:“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符合高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适应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广义上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四个部分[1]。实践教学目标是实践教学要达到的标准,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起着核心作用,要以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主线,确定各实践教学环节具体教学目标,如该专业岗位群对学生具体的操作技能、反应适应技能、创造领悟能力等目标要求。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依据本专业对学生实践能力总体目标和各实践教学环节具体目标要求,设计分层次、模块化的实践教学活动。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包括日常教学运行组织、教学制度建设、质量标准建设等内容,是集教学活动实施、监控、评价、反馈、调整于一体的闭环管理体系。保障体系包括组织保障、条件保障、师资建设等方面,旨在为实践教学实施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保证,管理体系是实现教学正常运行的基础,保障体系是教学目标顺利实现的有效保障。
一是以人为本原则。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以培养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核心能力为本位,确定核心实践教学环节及知识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要特别注重差异性和针对性,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能力及自主发展的需要,力求做到培养方式、培养途径的多元化,培养方案设计注重差异性和人性化。二是系统性原则。实践教学要以整体优化的思路来建构,以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既要注重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又要注重实践教学体系内部的各门课程、教学模块、教学环节的有效衔接。根据不同专业的实践能力要求,将各个知识、技能分层次,将各个具体的实践教学环节,根据内在的关系相互衔接,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2]。三是适应性原则。即要求实践教学体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时代特征和行业发展状况相适应,不断调整内容与结构,及时将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新工艺带进实践课堂,以满足人才培养的动态发展需要。实践教学要根据各学校自身资源、专业群特点、生源特点设计实践教学模式,适应学校的实际和学生接受能力。
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实践教学应围绕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这四个因素进行搭建,即以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设置实践环节和实践活动,以良好的管理和完善的保障保证实践教学的运行和效果。针对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当前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实验实训教学模块。这是各高校根据高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等相关部门对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依据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学生必须完成的课内实验,有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及专业方向实验等模块。根据课程特点和学校实际,可在校内实验实训室或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训课程或实训环节,包括真实实训和虚拟实训的教学方式,包括工艺操作、金工实习等实际动手的项目,增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二是课外实践教学模块。包括学生处、团委等学生管理部门组织的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军训项目、素质拓展以及学生自主组织社团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等。这一模块主要以特定主题通过学习讨论、参观考察、实地调研、社会服务等方式开展,形式灵活新颖,在参与过程中增强学生责任意识、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对社会的认知能力。三是科研训练模块。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术训练平台,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参加学术报告、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等内容,掌握收集和分析数据能力,将科研项目的相关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运用到实践教学中,为其创新能力培养与拓展奠定基础。四是创新创业及技能竞赛板块。组织、参与校内外各类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区域内的科技创新及创造创业竞赛活动; 参加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上级组织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发挥校内创业孵化基地优势,指导学生申报、参与校内创业项目孵化。学科技能竞赛是一个综合性的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地延伸课内知识,检验学生的专业知识,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氛围。
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仅依靠高校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广泛利用校外资源,形成有效运作机制,搭建更广阔的教学平台,拓展实践教学空间和内容。根据学校专业群设置情况和行业、区域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学校要主动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社区等联合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教育教学基地,丰富学生实践内容,促进产教融合。整合实践教学资源,依托实践教育教学基地建立长期的稳定的人才培养机制,同时也可依托实践基地进行师资培训。例如,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可以将校内的模拟实践转换到企业真实环境中去,以便学生深入了解企业一线情况,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无缝连接,同时为企业生产提供技术服务,实现校企双赢。
第一,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制定实践教学活动相关制度和实施细则,确保实践教学活动有章可依,实现实践活动和实践环节的规范、有序进行,使各环节之间有效衔接。第二,加强监督跟踪。对实践教学活动进行过程监督跟踪,对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进度表、教案等进行检查,对实践教学课堂的出勤率、考试考评的监督检查,对课外实践活动比如企业顶岗实习、毕业生实习的流程监督。第三,建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以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按照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要求,建立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与评价指标,注重过程和结果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3]。第四,评价反馈体系。主要是主管部门对实践教学开展情况、实践活动效果进行反馈,实践教学实施部门和授课教师及时调整改进。
第一,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师资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保障,通过“内培外引” 的建设模式,建设一支理论素质高、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强的专兼职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一方面是提升校内专职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努力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安排教师到行业企业或实践基地进修学习,鼓励专业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与行业企业紧密对接,了解行业企业的最前沿信息,掌握新技术新工艺。另一方面是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聘请行业专家和高级技术人员作为校内兼职教师,在企业实践教学环节中,可以直接由他们担任指导教师。第二,完善实践教学组织管理。健全校、系、教研室三级实践教学管理组织,明确各级实践教学负责人,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考核。第三,增加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对实验实训室设备及时更新,跟上行业发展需求,提升实验实训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