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辉良,刘明波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茂名 525000)
一直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在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但作为非农院校,地方职业院校大部分培养出来的人才很少真正回到农村去工作。“面对乡村振兴契机,职业院校如何作为”成为职业教育中热议的话题。
为响应省委“一村一大学生”“一居一大学生”的号召,2013年,茂名市委组织部印发“茂名市村官大学生培训工程”的实施方案提到要对现有村(社区)干部进行两年或两年半学制的大专学历教育,使其成为“懂科学、有技能、会管理”和“留得住、用得上”的具有大专学历的管理和技术人才,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带头人、农业科技致富和农村先进文化的带头人。其中,茂名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该培训工程的承接院校之一,截止到目前已连续开展6年,培养村官大学生1 189人。
基于此,该文以地方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视角,总结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村镇干部人才培养的经验,通过分析现有农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探讨村镇干部人才培养的路径和策略,以为其他地方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提供参考和借鉴。
近年来,中央围绕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等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农村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战略目标,大力加强村镇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显得十分重要,对于提高村(社区)和镇干部综合素质和知识水平,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村级基层组织管理者,进一步改善农村人才结构,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近6 亿中国农村人口擘画了宏伟而美好的蓝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大任务之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以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策略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实施乡村振兴,需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坚强保障和有力支撑。
村镇干部人才是重要的乡村人力资源,也是“三农” 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村镇干部人才培养,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促进乡村繁荣兴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广东省委组织部《关于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通知》实施意见(粤群组发【2014】)提出:“依托高校、党校、电大开展学历教育,争取用3~5年时间,使全省村(社区)书记队伍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提高到50%。”《广东省从严治党五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17年,农村、社区全面做到‘一村一大学生’‘一居一大学生’。”
村(社区)是基层的重要组成部分,村(社区)党支部是基层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各项任务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既是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村镇干部人才作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对于巩固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的执政能力、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的时期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有数据显示,2013年茂名市共有村(社区)“两委”干部9 860人,其中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504人,仅占村(社区)“两委”干部的5.1%。村、镇和社区村(社区)干部学历和综合素质的因素,直接影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发展。一些村(社区)干部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力不从心,主要表现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不够宽、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还不够强、协调利益和化解矛盾的办法还不够多等。这些归根到底还是干部的综合素质的问题。发挥职业院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培养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留得住、用得上的村镇干部队伍,让干部们成为科技致富的示范者和带头人,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这对带动农民发展生产,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政府加强了对农村人才培养的重视和投入,但农村人才培训仍然不够,培育效果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训总量相对较少。目前,当地政府组织的培训平均每人每年可以参加2~3 次,相对来说还远远不能满足村镇干部人才的学习需求。
(2)培训的规模、层次、质量和效果等各方面不容乐观。一些培训项目一味秉承“快,平,短”的原则,两三天或者一两周就完成培训,这样一个短期培训追求的仅仅是数量,不是质量;追求的是有些单位部门所谓的“成绩”,而没有注重培训的效果,学习的内容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各部门缺乏必要的沟通、合作。政府相关部门举办的培训项目多且杂,然而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与合作,自成体系,各自为政,经常会出现重复设置或者是开展针对性不强的课程,宝贵的教育资源被严重浪费。
(4)培育经费偏低,师资力量薄弱、设施设备和信息化较弱。培训方式较为单一,往往以言传身授和集中口头授课为主,现代高科技的技术手段培训教学上非常落后。
(5)培养途径未能形成长效的培养机制。以政府为主导力量的培养往往会因为领导的变更或因政策的变更而难以继续实行,或是出现执行不到位的现象。现有针对村镇干部的人才培养基本都缺乏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未制定完善的人才管理和培训制度,未充分发挥其人才培养和行业的引领作用,这就导致人才之间的链条难以衔接上,后备人才的储备和动力不足。
此外在如何整合各方资源,实现村镇干部培养资源的共享共用,提高培养实效,也没有相应的机制和办法。
对于村镇管理人才的培养,一直处于单打独斗或放任自流的状态,要么就是政府直接发文,安排村镇干部参加各种培训,没有系统培养;要么就是村官根据自己的需要,参加学历学习,这样,很难培养出应用型的村镇管理人才。该项目坚持政府、行业、学校三方协同,创新了村镇管理人才的培养方式。一是“政、行、校”三方协同,与合作单位市委组织部和市行业协会共同开展学员学习需求与茂名地区村镇实际情况调研,了解茂名地区镇村发展实情以及村镇管理人才的主要工作任务。在调研基础上,邀请相关专家讨论,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二是通过构建党政、行业协会、学校三方协同,搭建具备多元化、针对性育人平台,形成契合地方发展、“多方共建、多元资源”的应用型村镇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培养计划、授课方式、考核、课程体系等;三是以村镇管理人才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剖析点,采取工学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课程设计中涵盖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及社会工作等共20 门课程,对课程内容进行分类细化,实施课程改革,将育人平台延伸至生源集中的区(县级市),有效破解人才培养中教育资源不足的瓶颈问题。
在人才培养资源层面,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将市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镇党委三级联动,把学校、行业、县(区)的干部教育培养资源进行了整合,实现了村镇管理人才培养资源的共享共用。一是通过构建市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镇党委三级联动机制,引导村镇管理干部报名参加村官班,层层审核把关,确保学员质量。二是项目经费由市委组织部、县级市(区)委组织部分别支持,学校补贴的形式解决。三是在学校、行业、县(区)建立了多个村镇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发挥政府主导的作用,积极调动政府资源,与全市各地村镇及社区和民间组织,以村镇管理人才教学点为平台建成了多个校内外培训实习基地;同时与11 家政府部门、群团组织建立合作,共建实习基地,为学员完成专业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四是开通“村官驿站”微信公众号,公众号设置合作渠道信息栏目、科研开发与服务栏目、学历教育栏目、实践基地栏目、人才信息库栏目等,登录的用户可通过公众号平台实现网站信息浏览与检索,共享信息库资源。
为培养更多应用型村镇管理人才,满足地方社会服务需求,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发挥教师团队的作用,积极针对村镇行政、经济、政策法规、调研、台账及文书写作等实际问题进行教学,邀请行业内专业人士进行授课,如担任多年公务员面试考官进行授课,邀请茂名法学会专家进行解惑,涵盖《领导的艺术》《现代礼仪》《政策法规》等内容,引导村镇人才扎实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如《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每月开展一次理论与实践讨论会,针对学员所在村镇的实际问题如垃圾处理、关爱独居老人、换届选举、“三农” 问题等进行研究讨论,引进海归高才生,运用情境模拟、角色互换、任务驱动法开展“自我成长与团队管理”等创新课程,拓展学员视野,提高学员多角度思考与解决问题能力。据不完全统计,过半的学员毕业后,在村镇中担任村书记、主任或村支委等重要职位,有多名学员参加所在镇“副镇长”竞选,并继续当选连任下一届村委会。
乡村振兴战略为地方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发展带来机遇,而继续教育的点应该最终落实在农村人才队伍的建设。村镇干部人才作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中最核心的部分,应该充分受到重视。职业院校应做乡村振兴的“播种者”,主动发挥教育者的角色,结合新时代对村镇干部人才的要求,联动资源提供智力支撑,从而实现校村共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