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慕华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吉林长春 1300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这一庄严承诺,不仅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美丽中国建设的高度重视,也回应了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许期盼。基于美丽中国建设对“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的政治实践价值,本文尝试梳理和总结美丽中国建设的有益经验,既立足于提升美丽中国建设的质量,更着眼于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推动美丽中国建设首先必须准确把握美丽中国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理解美丽中国的时代背景,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需要大力提升,人民在生态方面有着日益增长的需要,有效回应这种需要才能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在这一背景下,把握美丽中国的内涵要理解美丽中国的三重基本属性。第一,美丽中国集中彰显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定位,集中体现了党的执政理念和国家发展理念的重大创新。美丽中国既可以从“自然之美、发展之美、和谐之美、责任之美”进行多维度解析,又可以从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辩证关系着手阐释。在新时代,更需要在“五位一体”建设中理解美丽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理解美丽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理解美丽中国。不仅把美丽中国作为中国发展的目标,也作为发展成果评价的重要内容和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标准。[1]也就是说,“美丽中国”完善了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价值定位,是对人民的尊重,强调的是绿色发展和生态发展,强调自然状态呈现的美丽,强调以问题纠正为内容的绿色呈现,是对中国“天蓝、地绿、水净、空气好”的期盼,是对“干净的水,放心的食物、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的期盼”,[2]内在地包含着“自然环境美”“文明社会美”“和谐人际美”。[3]第二,美丽中国既是生态文明的要求,也是中国新型工业化的必然结果,是自然生态和经济活动和谐互动的理想状态。美丽中国就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文明、环境良好”等众多美好内容的聚集和升华,[4]其核心内容就是要通过绿色发展和生态发展“促使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从而形成绿色经济”。[5]第三,美丽中国既是对当代中国发展方位的集中概括,又是对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整体承诺。美丽中国是对国家发展状况和呈现状态的描述,是对国家实然发展的反馈与应然内容的描绘,内蕴着“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人民生活幸福”等诸多重要的内容,是自然状况与社会期许的有机结合,不仅要自然之美、生态之美,也要人文之美、和谐之美和人民之美。[6]
综上,“美丽中国”就是党和政府基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的需要,结合对环境污染治理状况的实际,对关乎国家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的定位与选择,是在反思历史和筹谋未来的过程中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机结合,其目标不仅在于天人合一,更在于尽善尽美,是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是自然美态和人文美态的契合。美丽中国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客观地说,美丽中国来自我国实践发展的倒逼,是对过往发展历史的反思,但更多的是来自环境污染或环境破坏问题的触发,着眼于现实环境问题的纠正。就美丽中国建设而言,目前的短板在于缺少对现实环境建设的规划和对未来环境建设的预见,在环境治理过程中呈现为一定的应急或“救火”状态,缺少系统性的环境设计和前瞻性的环境战略考量。对美丽中国的认知,我们不能仅停留在“绿水青山”的表象层面,还要关注人文生态、政治生态等高段位、高格局的“绿色”发展问题,不仅要着眼于问题导向型的环境治理问题,更要着眼于形而上的环境价值追问,除了强化经济学、政治学、生态学、政策学的关切外,更要注重个案挖潜,尤其是在经济生态学、政治生态学和文化生态学等诸多领域有待跟进。
美丽中国的学理研究尚且处在对意涵及其领域的划定上,更多地集中在美丽中国的理论框架、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美丽中国的战略意义等内容的探讨上,在对政策供给研究尤其是具体问题导向的生态文明建构研究和应然性的美丽中国方案供给研究还非常不足,理论说服力、证明力还有待进一步增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美丽中国理论的扩散力。另外,美丽中国研究是以中国环境治理问题作为逻辑起点的,具体指向就是影响美丽中国建设的具体环境污染问题——包括这些具体问题的显像内容及其引致问题的原因探究。当然,我们不能仅仅将关注力放在中国环境问题上,还要强化对他国环境治理经验的认知,认真研究和挖掘环境治理优良国家的办法和效果,扬长避短,为我所用。
美丽中国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指导改革实践的重要思想理论武器,凝聚了中国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经验,内在地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构成战略协同,统筹推进生态建设,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美丽中国建设要走向深入,必须强化对实践的关切,向生态实践挖掘,注重实证性和可量化内容,强化调查研究工作,以便获得更多的一手资料,凝练和提升美丽中国建设的共识性规律,强化理论研究,增强理论的阐释力、推动力和引导力,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科学研判,精准分析,为建构优良的公共政策保障体系提供强力支持,以便更好地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作为党的纲领性要求和治国理政的宏观战略,其核心旨趣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社会结构和国家总是从一定的个人的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但是,这里所说的个人不是他们自己或别人想象中的那种个人,而是现实中的个人,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7]15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幸福是在世的,是一个目的和某种完善的东西”[8]26-29。如果不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人类的生存场所就会逐渐被破坏,人就无“世”可在,没有了赖以生存和维系的自然环境,人类自身的存续就会遇到问题,而追求幸福也必将成为一种奢望。诚然,美丽中国直观地描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自然对人的意义,其目标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其中,环境问题是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核心的利益问题,关乎人民民生福祉,关乎人民身心健康,关乎人类物种延续。基于此,美丽中国不单纯是对追求自然情景的自然描述,更多地是一种价值认知,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新视境”,是每一个国人对未来发展的共识,既是一种“共同的期待”,也是大家的“公共义务”;既是对现实的审视与告慰,也是对后代子孙的责任,这不仅内在地包含着对现今时代的“美丽家园”的“美德意义”,也内在地包含着“对于后人的道义和情义”。[9]
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面临着一定的时空压缩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为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发展方式上,我们虽然没有用牺牲环境来追求经济效率的主观倾向,但客观的结果是发展的高速度造成了环境污染,我国被迫走了一场“先发展后治理、边发展边治理”的路子。与我国相比,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绵延上百年,反思和筹划的时间和空间都比我们更为优渥,而我国的时空压缩性导致环境发展领域的突出问题不断累积和积聚,使环境污染后果有“海啸式”爆发的风险。回眸过往,人类在向自然索取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对自身所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破坏,如果不对环境问题加以关注并辅之以有效的改进策略,环境污染将成为人类的灭顶之灾。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其根本指向就是要“解决人的发展与自然环境及资源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其目标在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营造一个符合人的内在本性需要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10]可以说,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党中央赋予我们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破解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的有效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需要,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在要求,是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1]我们只要坚持问题导向,瞄准影响生态环境发展的症结问题,把脉问诊,精准分析,科学筹划,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发展,就一定能够走出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美丽中国进行了战略描绘,明确“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并且对“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环境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等重点内容进行了详尽阐述,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体制机制基础和政策保障。美丽中国能够写入党代会的报告,这既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生态中国的政治宣言,也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生态中国的行动纲领,对“建设什么样的生态中国,怎样建设生态中国”进行了科学回答,集中国理念、中国经验、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于一身,彰显着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更好地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特点、新内容,是增进民生福祉,推动民族发展的大业。“美丽中国之美,不仅是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追求,而且是对实现社会之真与善的更高层次要求,是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美好蓝图的形象描绘”,[11]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奋力为中国人民创造出和谐幸福的美好生活”[12]。在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要展现国家情怀、国家意志和国家精神,敢于承担责任,“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家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13]6,展现中国品质、中国担当和中国作为,力争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更大力量。
美丽中国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急于求成,要从点滴处着眼,从问题处着手,从政策上给予保障,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美丽中国理念既是社会共识,也是对未来发展状况和发展态势的聚集,凝聚美丽中国理念需要从两方面着手。
1.唤起人民美丽中国意识
美丽中国既是广大人民的共同期盼,也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应当担负的使命。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广大人民的参与,只有人人关心美丽中国,人人参与美丽中国,美丽中国建设才能最终实现。当然,美丽中国建设要修心先行,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唤起人民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观念,号召民众珍惜环境、珍惜生态,增强民众的生态文明意识,正确认知美丽中国,在人民内心深处打上美丽中国印记,使民众明晰自身角色和社会担当,争做美丽中国的建言者、建设者和推动者。
2.达成美丽中国共识
坚持生态教育和生态宣传先行,应从观念领域率先进入,教育引导广大人民树立生态观念、绿色观念和美丽中国思想,通过网络、学生或学员课堂、电影电视、广播报纸等途径广泛宣传美丽中国理念,切实提升个人生态修养修为,努力促使个体慎独慎微,修心修行,促使生态文明理念变成人民的自觉行动,努力营造人人来关心美丽中国、人人关注美丽中国、人人爱护美丽中国的良好社会氛围。当然,美丽中国建设主要是从环境问题引发的,但美丽中国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形而下的工具问题的供给,更应该上升到形而上的价值引领层面。美丽中国建设不能仅仅强调物质领域的自然环境的治污问题,还应扩展到精神领域,尤其是政治生态领域的绿水青山问题,努力促使在全领域、全范畴和全视镜下建构和实现美丽发展。
美丽中国更多地是对环境污染的纠正,是对以解决环境问题为导向的绿色生态发展问题的强化,其目的在于呈现绿水青山的自然风貌。
1.切实推进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注重绿色、推动绿色和发展绿色,要坚持把“清洁”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支点,坚持源头治理,切实提升环境治理效果,既注重山清洁,也注重水清洁;既注重大地清洁,也注重天空清洁;既注重城镇清洁,也注重农村清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环境”[13]23,助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既保证地绿,也要保证水清,更要保证天蓝。
2.解决好环境污染问题
解决好环境污染问题要抓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建设污染问题联动机制,将环境污染问题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污染问题就无处遁形。推进环境治理,就是要时刻关注环境状况,尤其是关注环境污染所引致的垃圾处理问题,加强对生产和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开展城镇化与农村的宜居建设。另一方面是持续改进环境治理技术,环境治理必须技术先行,既要提升污染企业的清洁技术水平,降低能耗和污染指数,甚至是不污染,同时也要提升技术矫治能力,坚决遏制环境污染增量,有效解决环境污染存量。
政府在环境治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政府的作为状况和主动性直接关系到环境治理的效果。
1.厘清政府环境治理角色
在环境治理主体上,政府发挥着主导作用,相关环境标准必须由代表公共利益的政府作出,只有明晰政府环境治理角色,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基层政府之间明确各自定位,合理配置环境治理资源和治理权限,才能充分调动政府在环境治理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敢于作为、善于作为,敢于成就、善于成就,真正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无空隙衔接。所谓的纵向到底就是在环境治理过程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基层政府要明晰各自角色,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切实把美丽中国建设问题抗在肩上,抓在手上;所谓的横向到边就是在环境治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党政军民学”的协同推进作用,真正形成“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的事大家管”的良好局面,切实提升环境治理效果。
2.强化绿色政策供给
坚持持续推进生态立法和执法建设,用法治去约束和框定生态发展,让生态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充分发挥强制性制度的前提保障作用、选择性制度的主体支撑作用、引导性制度的协同辅助作用,真正实现三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协同,切实提升美丽中国建设质量。 强化生态修复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机制建设,努力将生态保护、生态预警、生态修复和生态发展结合起来,努力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结合起来,努力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民生需求指向结合起来,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根基,不断完善生态文明的元政策、基础政策和具体政策建设。
3.建立并完善生态环境绩效考评制度
完善生态考评要抓好人和制度两个方面的内容。所谓抓好人,就是要努力促使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强化美丽中国意识,“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4]。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生态意识,增强对环境治理的研判能力、应变能力和环境问题的治理能力。所谓抓好制度,就是要注重生态绩效考评机制建设,努力建构生态主体责任制度、环境评价指标制度、生态文明建设制度等等。
4.充分发挥多维主体协同治理作用
美丽中国不能紧紧停留在个体内心之处,美丽中国理念必须外化在具体的行动之中,注重多维主体的协同联动。政府是环境政策的具体供给者、执行者和调试者,其主导作用无可替代。在环境治理过程中,政府应牢牢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绿色生态、清洁生产、清洁能源,努力做好绿色发展的引路人。企业是具体环境污染的潜在释放者,现有资源尤其是灾难性的环境恶果多是企业不良生产、排污所导致的,治理环境最为主要的问题就是要治理企业的污染源头问题。进行环境治理,就是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既保证其不敢排污、泄污,也不想排污、泄污。努力推进能源生产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对于学校而言,坚持从娃娃抓起,就是要进行绿色价值宣教,让绿色生态、美丽中国思想深入学生内心,并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以一带十,不断扩散,形成社会带动力。对于社会来说,就是要营造人人珍惜环境、人人爱护环境、人人助力环境发展的良好氛围。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就是要牢固树立环境意识,坚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在环境治理过程中,慎独慎微、善始善终,争做环境建设的参与者和贡献者。
总之,建设美丽中国不仅关系到人民的福祉与幸福,更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美丽中国建设没有完成时,我们要循序渐进,坚持问题导向,坚持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逐渐把美丽中国建设引向深入,既解决好工具层面的环境污染治理问题,也解决好价值层面的生态环境机制引导问题;既解决好中国美丽问题,也要善于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为美丽世界建设做出中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