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祥志
(仰恩大学 办公室,福建 泉州 362014)
高校教育管理通常是指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借助相应的管理手段和技术,对诸如师资、资金、场馆、设备等教育资源开展统筹管理,进而有效提升高等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更好地提升高校教育管理水平。以大数据技术为代表的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不断普及,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渗透并改变着社会的方方面面,进而引发社会公众学习、工作和思维的重大变革。伴随着大数据的蓬勃发展,其影响已经逐步由科技领域扩展到教育领域,这就对高校教育管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将大数据技术和理念引入到高校教育管理领域,以“数据驱动教育”,不仅可以有效弥补传统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不足与缺陷,进而推动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创新发展,还可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结构转型升级,更好的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大数据(bigdata),最早源自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夫勒于1980年出版的《第三次浪潮》一书,其将大数据称之为 “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自2013年开始,大数据越来越为社会公众所重视,而 《大数据时代》(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斯·库克耶合著)一书的出版则标志着大数据时代的真正来临[1]。伴随着大数据的蓬勃发展,其影响已经逐步由科技领域扩展到高校教育管理领域。教育管理大数据是伴随着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应用而逐步发展的,由于教育管理涉及到多个领域,这就使得教育管理大数据具有较为广泛的来源渠道,其主要来源于学校教育管理、课程管理、学习平台等网络平台,当然也包括高校师生日常参与各种活动中所涉及的行为数据,这些相关数据统称为教育管理大数据。高校教育管理大数据主要包括学生管理大数据、教师管理大数据、综合管理大数据以及第三方应用大数据[2]。
大数据迅猛发展,影响日益凸显。阿尔温·托夫勒强调的“谁掌握了信息,谁控制了网络,谁将拥有整个世界”。因此,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大数据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应该积极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伴随着大数据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相关政策陆续出台,在新一轮省级机构改革中各地纷纷组建 “大数据局”,来推动智慧政府和智慧城市的建设。国务院于2017年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要求各个学校应该加快教育大数据建设与开放共享,由此可以看出发展教育管理大数据已成为推进我国高校教育管理领域深化改革和创新的现实需求[3]。
爱因斯坦强调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有效培养学生形成科学判断与独立思考的总体能力。和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相比,借助云计算、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先进信息技术,要求对学校管理、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实时、持续的数据采掘,并且借助先进的大数据技术对收集的教育管理大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以科学掌握学校教育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学校教育政策、优化配置学校教育资源、改进提升学校教育评价,进而使基于大数据的现代教育更具全面性、有效性和连贯性。应该说,将大数据应用于高校教育管理是教育客观规律的内在要求。
学生是校园的主体,是高校教育管理的主要对象。目前,学生成长发展更具个性化、多元化,这就要求高校教育管理必须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一方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整体把握、分类管理。借助大数据技术教育工作者可以对大学生群体特点进行分析,进而总结群体共同特征,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行为,在此基础上开展更具针对性的管理方案和教育措施,引导大学生群体健康成长[4]。另一方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精准施教、个性评价,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加全面的、动态的、及时的个体行为数据,进而实时掌握每一个大学生的发展变化状态,从而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的个性化、多元化和精准化。
在传统高校教育管理模式下,由于受时间、空间的影响使得教育管理工作者在开展各种教育管理时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难以在第一时间对事件进行处理,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在日常教育管理过程中,不仅需要重点关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状况和健康成长情况,同时也要加强监测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和心理健康行为。将大数据技术合理应用于高校教育管理中,可以借助先进的数学算法对广大师生所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有效挖掘、梳理和分析,进而基于动态数据分析、关键词评估实时获取兴趣偏好、思想动态的数据信息,从而使教育管理工作者得以对校园事件进行监控和预警,进而在第一时间对事件进行处置,更好地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5]。
“预测和洞察未来”是大数据技术的核心价值所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师生行为数据进行挖掘、梳理和分析,可以对学校决策、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等方面的发展趋势和可能性开展预测和研判,在此基础上准确预测广大师生思想动态以及舆论舆情,从而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提供关注点和着力点,开展更具预测性、前瞻性的教育管理工作,尤其是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适时开展处置,可以有效增强高校大数据教育管理的前瞻性和准确性。例如,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者可以借助模型和数据对学生学习表现和进步情况的分析,同时对各种影响学生学习的潜在问题进行预判,进而提前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
大数据可以全面挖掘和梳理个体的“全体数据信息”,进而实现对个体的精准分析,而不会受到个体差异的负面影响,进而精准地为特定的目标或对象提供更加适合其内在需求的个性化服务。首先,大数据有助于促进教育管理的科学化。通过大数据技术将传统的定式思维、直观推断转化成为定量思维、数据推断,从而教育管理者更加全面准确地掌握各种问题,进而实现“以理促管”。其次,大数据有利于促进教育管理的个性化。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学生的行为和偏好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进而深入了解每一个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而实现因材施教,使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得以实现[6]。
高校教育管理大数据技术模式下的主客体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传统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通过大数据技术不断增强自身教育管理能力,进而使其得以掌握更加先进的教育方法和手段。第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不断普及逐步消解传统教育管理者在教育管理工作的传统话语特权,进而使师生双向互动更加显著,有助于增强高校教育管理水平。第三,伴随着大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的不断增强,高校可以充分借助各种大数据技术和新媒体平台开展师生交流和朋辈互助,进而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教育目标。
传统高校教育管理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限制,通常只能主要依靠教育管理工作者的经验来分析和预测事件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导致高校面对各种校园突发事件经常只能被动应付,进而给校园安全稳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观念引领行动,大数据时代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要求各个参与主体必须树立正确的大数据观念,并将这一观念贯彻应用到教育管理全过程中,进而有效提升高校大数据教育管理水平。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第一,高校教育管理职能部门应该主动更新教育管理观念,树立起认识、挖掘、应用“三位一体”的大数据教育管理理念,进而更好的指导高校开展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第二,高校应加大对大数据的校园宣传力度。学校应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对大数据知识进行传播,进而使高校师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大数据技术和理念,使广大师生逐步形成运用大数据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惯性思维。第三,必须将大数据理念贯彻落实到教育管理全过程,通过大数据技术来支持和创新教育管理、教育决策、教育教学以及科研管理等活动,使高校教育管理变得可视化、精准化和智能化,不断提升高校教育管理水平[7]。
作为推进高校教育管理大数据建设的重要基础,数据平台的建设至关重要。但是,由于受限于人才和资金等因素,使得我国高校教育管理数据平台建设相对滞后,难以有效满足高校教育管理大数据发展需求。因此,各个高校必须主动顺应大数据发展需求,在确保数据安全和遵循数据伦理的基础之上,对高校现有数据平台进行合理改造和优化升级,进而构建起符合学校自身特点的以数据驱动管理的智能教育管理系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第一,应着力对现有数据平台进行资源整合。高校数字化管理领导小组应积极鼓励和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对各种数据资源进行采集和储存,并以现有数据平台资源为基础对收集的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利用。第二,根据学校教育管理的实际需要,引进先进技术对现有数据平台进行改造和升级,进一步提升高校教育大数据管理的科学化水平。第三,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育管理数据平台系统。高校应将自身的科研优势和大数据企业的研发优势结合起来,研发出更加先进的教育管理大数据智能系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善于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是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数据素养是个体发现、挖掘和应用数据信息的一种意识和能力。高校应用和开展大数据教育管理主要依靠教育管理工作者,这就要求必须重视并不断提升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者的数据素养。高校教育管理者只有不断提升数据素养使自己成为“数据脱盲者”,才可能防止自身成为大数据时代的“熟悉的陌生人”,进而在校园营造“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的新型教育管理氛围。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教育管理工作者的数据素养:第一,树立正确的大数据教育管理思维和意识。大数据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其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这就要求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主动破除拒斥心理,积极接纳和应用大数据技术,树立起良好的“数据驱动管理”意识。第二,培养教育管理工作者大数据应用能力。在数据信息大爆炸时代,如何有效管理和驾驭海量数据已经成为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和加强对教育管理工作者的系统培训,通过教育培训、专家讲座以及实践锻炼等途径不断提升其大数据应用能力,从而使其在高校大数据教育管理中得以大显身手,更好地预防和化解各种校园问题。第三,树立对大数据应用的反思伦理审视意识。将大数据应用于教育管理领域涉及到诸如个人隐私等伦理问题,这就要求教育管理工作者在应用大数据过程中必须坚持伦理思考,以便更好地开展大数据教育管理。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不仅是大数据教育管理得以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高校不可推卸的职责所在。对此,为了更好地保障个人数据的安全,必须积极构建教育管理大数据安全体系,防止学生成为数字化记忆的受害者。首先,高校教育管理者应充分尊重师生在法律层面上所拥有的合法数据权利,不得以强迫手段或者非法手段对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分享和使用。同时,还应尽快对数据的储存周期、应用规范以及使用时限进行明文规定,进而在伦理层面上防止对高校教育管理大数据的滥用。其次,高校应不断优化升级教育管理大数据保护技术,主动研发和引进诸如身份认证、区块链技术、病毒检测等数据安全防护技术,进而在技术层面上为高校教育管理大数据的安全应用保驾护航。最后,应加大对盗用和泄漏数据信息的惩罚力度,高校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对涉及非法出售教育管理数据的个人和团体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进而在法律层面上保护高校教育管理大数据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