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编辑人才培养研究
——以机械工业出版社编辑队伍建设为例

2019-03-22 02:41:45董一波
传播与版权 2019年6期
关键词:机工编校书稿

董一波

(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 10003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这是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环境变化,特别是我国发展条件和发展阶段变化做出的重大判断。实现高质量发展,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是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作为国民经济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业应认清当前形势、顺应发展大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努力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出版新时代。

高质量发展呼唤高质量产品,高质量产品需要高素质的编辑队伍。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设立的第一批科技图书出版机构,机械工业出版社(以下简称“机工社”)近年来继承发扬“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优良传统,咬定“打造高质量产品”的出版目标,积极探索高素质编辑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机工社以坚持选题质量、内容质量、编校质量、政治质量、印装质量“五个质量”一起管的全面质量管理为抓手,在出版实际中不断锤炼编辑的选题判断力、专业驾驭力、文字表达力、政治鉴别力、印装呈现力,促进编辑“五项能力”全面发展,培养了一支觉悟高、素质强、本领硬的编辑队伍,为出版社在出版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一、筑牢选题质量这个根本,锤炼编辑选题判断力

选题质量是指图书选题内含的学术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实用价值等社会价值,潜在的市场销量、经营收入等经济价值,以及出版单位和个人在领悟出版宗旨、坚持出版方向的选题规划和确定读者对象、把握读者需求、选择作者译者、制定营销方案、开展效益预测等选题策划方面所展现的专业素养。选题是出版业的灵魂和基础,是图书出版的源头活水,其质量的优劣和操作的可行与否,从根本上决定了图书质量。

机工社坚持筑牢选题质量这个根本,将选题质量管理工作置于图书质量管理的首要位置,将选题判断力作为编辑素质的核心要素不断锤炼。通过建立常态化调研工作机制,将参加技术论坛、专业讲座、会议、展览等作为编辑任务指标进行考核,督促引导编辑深入实际、深入行业、深入市场,不断提升编辑对学术前沿、行业动态、读者需求的感知力。通过实行选题评估论证审批制度,在合规性、合法性审查的基础上,以严格的选题淘汰率让每一个选题经过策划部全体成员、分社选题评估小组、社选题评估专家的“三级评估”,经受内在价值、读者定位、读者需求、开发策略、作者选择、形式创新和营销卖点等多个方面的检验,编辑们在百般磨砺中逐步形成了严谨细致的选题策划思维方式,锻炼了信息搜集与利用能力、交际与公关能力、经营分析与管理能力等与选题相关的综合能力。

近年来,机工社出版的“工业4.0”“人工智能”“共享经济”等科技热点领域的图书频频登上畅销书榜单,“高效养殖致富直通车”系列贴近农民实际、满足农民需求的农业技能培训图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是坚持提高选题质量、不断锤炼编辑选题判断力所取得的优异成绩。

二、把握内容质量这根主线,锤炼编辑专业驾驭力

内容质量是选题意图在书稿内容中的落实情况,以及书稿内容在呈现方式、结构编排、专业知识等方面所体现的专业水准。内容是图书的核心要素,内容质量是图书质量管理理所应当的主线。

机工社坚持把握内容质量这根主线,旗帜鲜明地反对脱离书稿谈策划、只谈创意不谈落地等“脱实向虚”的错误倾向,要求编辑聚焦书稿、关注内容,不断提升专业驾驭力。通过坚持专业分工出书制度,明确限定分社和编辑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开展业务,鼓励编辑在自身专业领域内深耕细作,及时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和资源优势,通过专业化运作形成专业特色。通过坚持来稿审查制度,要求编辑从专业知识角度和出版专业角度对作者交稿进行科学分析判断,并以明确的标准将来稿审查环节列入质量监管和考核体系,来稿审查不到位的编辑一经发现将作为质量问题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并采取其他相关惩处措施,以此倒逼编辑提升专业水准。通过实行编辑继续教育培训制度,邀请社外有关专家、学者来社开展相关编辑业务培训,鼓励编辑踊跃参加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组织的相关业务培训,以“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帮助编辑学习行业有益经验、借鉴同行先进做法,不断提高编辑专业素养。

秉持科技出版的专业特性,固守科技编辑的专业本心,锤炼职业编辑的专业驾驭力,已成为机工社编辑践行“工匠精神”的不懈追求,也日益成为机工社出版精品力作的重要支撑。

三、严守编校质量这根底线,锤炼编辑文字表达力

编校质量是指图书文字表达的好坏优劣及遵守编辑规范的到位与否,以按照《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所得出的编校差错率为明确判断标准。编校差错率不超过万分之一是对图书质量最为基本的要求,是图书出版人应严守的质量底线。

机工社高度重视编校质量,将文字表达力作为编辑的基础能力进行重点培养。明确要求所有编辑必须以文字编辑为职业起点,在社成立的编辑加工中心经过至少一年的严格培训并且文字加工水平得到认可后方可从事其他岗位,以此夯实所有编辑的文字表达能力基础。认真落实国家规定的“三审三校”制度,严格执行本社专项质量检查制度和图书质量季度通报制度,对“三审三校”各环节和质检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对相关部门人员进行约谈、诫勉和处罚,警示、鞭策编辑重视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对分社编辑复审资格进行统一认定和年度审核,取消质量事故或质量问题相关责任人的复审资格,以打破出版节奏、牺牲出版效率为代价敦促编辑提高自身文字水平。通过针对不同分社业务类型和书稿特点、直观展现书稿原样中出现的编校差错的“一对一”培训方式,提高了编校质量方面的编辑培训效果。同时,通过提高文字编辑待遇水平、表彰优秀文字编辑、评定年度图书编校质量奖等方式,积极营造重视文字编辑工作、认可文字编辑贡献的舆论氛围,引导编辑正视直至重视自身文字表达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机工社编辑扎实的文字表达能力赢得了作者和读者的认可,为机工社图书树立良好质量口碑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坚守政治质量这根红线,锤炼编辑政治鉴别力

政治质量即图书内容是否符合出版纪律、坚持正确导向,以图书是否含有《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五、二十六规定的不得含有的内容为明确判断标准。“时刻牢记文化使命,始终坚持正确导向”,是出版工作者对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的庄严承诺,不出任何政治导向问题是出版工作应牢牢坚守的质量红线。

机工社在导向问题上向来态度鲜明,探索推行了一系列管理制度,显著提高了全社编辑的政治鉴别力。实行编辑承诺制度,制定《机械工业出版社编辑导向自律承诺书》,要求所有从业编辑必须签订,以自我承诺的形式引导全体编辑从履行文化使命的高度不断提高政治导向意识。成立审读科,专职对经管类、文教类和文化类书稿全文审读,对所有书稿中涉及的政治、军事、外交、宗教、民族、保密等重大问题进行审核判断并提出处理意见,对发现存在导向问题的书稿及相关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追究处理,不仅有效杜绝了图书政治导向问题,而且编辑的导向意识也随着审读反馈不断得到提升。组织编写《书稿导向问题100例》,将书稿中真实出现的典型导向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延伸扩展,极大地方便了编辑理解遵循导向规范原则、查询导向问题处理要求,使导向管理工作落到了实处。

机工社在坚守政治质量这根红线方面形成了富有机工特色的管理体系,出版导向把关方面成绩斐然,得到了政府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机工社编辑经过不断锤炼,对意识形态把关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显著提高,能够坚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把尺子明辨是非、判断曲直,切实保证了出版的图书不出任何导向问题。

五、强化印装质量保障,锤炼编辑印装呈现力

印装质量即图书的整体设计和封面、扉页、插图等设计,以及选用的印刷工艺是否符合美学要求、适应图书选题,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定。图书的印装设计应能够恰当、科学地反映图书的主题和内容,满足读者阅读、使用、展示时的需求和对文化艺术品位的追求,是纸质图书实现最终价值的重要物质保障。

机工社作为一家科技类出版社,在秉持科技图书适度、适用总的印装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努力追求精良制作,将印装质量作为提升图书品质新的着力点进行强化管理,不断提高编辑印装呈现力。通过严格的入职培训和师徒“传帮带”,确保每位编辑牢牢掌握开本设计、版式设计、封面设计、装订形式、印装材料、印刷工艺等印装设计方面的基础知识,深刻理解印装设计的理念和原则。组织编写《图书印装禁忌》,将印装设计中常见的不合规范、不够经济的不当做法进行整理以供编辑参考,有效避免了印装方面的违规操作、过度包装,以及因不符合实际的设计想法给后续印装环节造成困扰带来质量隐患等问题。针对科技图书编辑人文知识相对欠缺的特点,组织参观学习和社内刊物等宣传平台的普及引导,提升编辑的人文素养和审美品位,提高编辑在印装设计时的欣赏把关水平。

印装质量的主体不在编辑,但编辑在提高印装质量中可以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强化印装质量管理,不断锤炼编辑印装呈现力,机工社产品有了可靠的物质保障。

高质量的产品一定是“五个质量”全面俱佳的产品,新时代的编辑一定是“五项能力”综合发展的编辑,这是机工社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经验总结。质量工作永远在路上,机工社打造高质量产品、培养高素质编辑的探索仍将继续,希望能够与全体出版人一起深刻认识、全面领会、真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指示精神,为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推出更多价值高、品质佳、质量好的精品力作。

猜你喜欢
机工编校书稿
重温南侨机工走过的路
创造(2020年6期)2020-11-20 05:58:42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机工机床世界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机工机床世界
科技书稿的逻辑性审查方法归纳
科技传播(2019年24期)2019-06-15 09:29:44
把编校质量的弦绷得更紧
传媒评论(2018年10期)2019-01-17 01:33:34
建筑类书稿“齐、清、定”之细谈
传播与版权(2018年6期)2018-03-28 12:24:25
Finite-time Synchronization of Memristor-based Neural Networks with Discontinuous Activations
谈谈书稿中有关伪满洲国表述的几个问题
出版与印刷(2016年2期)2016-12-20 06:32:19
编校手册
现代出版(2014年6期)2014-03-20 13:37:24
关于《中国杂文》(百部)答问(之五)
杂文选刊(2012年8期)2012-05-14 13: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