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海珍 葛凤敏 何海燕 谭秀娟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广东 湛江 524001)
术后躁动为小儿全身麻醉后的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烦躁、呻吟、坐立不安、言语表达不清楚等[1]。随着小儿全麻手术种类的不断增加,术后躁动的发生率也逐渐上升。七氟烷麻醉具有诱导平稳、术后苏醒快等优点,在小儿麻醉中应用较多。右美托咪定具有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且可抗焦虑。基于此,本研究就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麻醉对手术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进行观察。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于本院择期行手术治疗的患儿104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男32例,女20例;年龄3~10岁,平均(6.51±3.12)岁;ASA分级:Ⅰ级32例,Ⅱ级20例;手术类型:阑尾切除术16例,扁桃体切除术19例,腹股沟斜疝疝囊结扎术17例。对照组男33例,女19例;年龄2~10岁,平均(6.43±3.06)岁;ASA分级:Ⅰ级31例,Ⅱ级21例;手术类型:阑尾切除术15例,扁桃体切除术18例,腹股沟斜疝疝囊结扎术19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术前均禁饮禁食,静脉注射0.2 mg/kg顺阿曲库铵、3 mg/kg异丙酚、3 μg/kg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后静注2 μg/kg芬太尼、吸入2%~3%七氟烷麻醉维持。观察组缓慢输注0.5 μg/kg右美托咪定(江苏恒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248),输注时间≥15 min;对照组则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术中若心率、血压降低>1/3基础值,则需判断患儿是否出现心动过缓或低血压,可根据情况静注0.15 mg/kg麻黄碱、0.01 mg/kg阿托品。
①记录两组患儿拔管时间与睁眼时间;②记录两组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同时使用儿童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量表[2]评估患儿苏醒期躁动严重程度,共计20分,分值与患儿躁动严重程度呈正比;③记录两组出现的不良反应。
对照组拔管时间与睁眼时间分别为(9.34±2.12)min、(12.12±2.43)min;观察组拔管时间与睁眼时间分别为(9.47±2.03)min、(12.06±1.97)min。两组拔管时间与睁眼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19、0.138,P>0.05)。
对照组出现14例(26.92%)苏醒期躁动,观察组出现2例(3.85%)苏醒期躁动。观察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636,P<0.05)。观察组刚回病房与回房后5 min的苏醒期躁动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对比分)
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行各项常规检查未见异常。
短小手术虽操作较为简便,但对于低龄或体质量较低患儿,手术过程中仍会出现较为强烈的机体应激反应,因此适当的麻醉对降低患儿围术期风险具有积极意义[3]。全身麻醉过程中易出现苏醒期躁动,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属于麻醉苏醒期的非正常行为。苏醒期躁动易对患儿造成意外伤害,且可影响手术效果及患儿术后恢复。临床多将右美托咪定作为全身麻醉的辅助用药,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右美托咪定可有效稳定患儿血流动力学水平,降低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4]。
本研究中,两组患儿在拔管时间与睁眼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说明两种麻醉方式具有相近的麻醉效果。但观察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刚回病房与回房后5 min的苏醒期躁动评分均较对照组低,说明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麻醉更有助于降低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降低躁动严重程度。七氟烷属于临床常用的全身麻醉药物,但其在应用过程中会出现苏醒期躁动现象,特别是在术后镇痛效果不佳的情况下表现尤为明显[5]。右美托咪定属于选择性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主要通过抑制交感神经活性达到较好的镇痛、镇静及抗焦虑效果,几乎不抑制患儿呼吸,且其产生的镇静状态具有可唤醒性;此外,右美托咪定还可有效稳定患儿血流动力学指标,在降低术后苏醒期不良反应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吴静[6]相关研究报道,手术患儿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可有效降低七氟烷麻醉患儿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并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状态,这与本研究结果相近。此外,本研究中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说明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麻醉具有较好的用药安全性。
综上所述,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麻醉可有效降低手术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且躁动严重程度较轻,用药安全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