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婷婷
摘要: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信息获取的要求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是传播途径多样性的转变,即从传统的纸质媒体向多媒体平台的转变。其中,一些官方或主流媒体为顺应新时期媒体便民为民的号召,在表达方式等诸方面作出一系列转变。本文以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中针对沙特王储的相关报道为例,从维索尔伦的顺应论视角对新华社小编回复所使用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主流媒体 动态风格转向 顺应论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2-0084-02
一、介绍
1.研究背景
新时期,各大媒体纷纷开辟微信公众号,借助新媒体平台的高时效性等特点对语言形式进行动态规划,实现风格转向,巩固自身媒体形象(张梓轩、雷建军,2013)。
2.研究问题
本文通过搜集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中有关沙特王储报道的留言回复这一特殊语境下的互动语料,发现一些语言表达方式上的转变,结合维索尔伦(Verschueren)的语境顺应以及语言顺应论(Adaptatiion Theory)中的三个原则,旨在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新华社这一主流媒体的风格转向所呈现的特点及其在维索尔伦语言顺应论中的体现?
(2)尝试从维索尔伦语言顺应论的角度出发,解释以新华社为代表的主流媒体语言风格出现上述变化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3)主流媒体风格转向及其背后隐藏的当代意义?
3.研究意义
作者以维索尔伦的顺应论为理论依据,分析新华社小编回复这一板块中在顺应论三个维度上的具体体现。为今后对主流媒体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对新时期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二、文献综述
1.维索尔伦的顺应论以及顺应论发展在中国
语言顺应论是由语用学家维索尔伦于1987年提出,该理论在其1999年出版的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一书中得到发展和完善。维索尔伦(1999)认为使用语言是一个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继而提出顺应论的语境观,认为语境与语言选择存在辩证统一关系。任何语言在使用过程中都要作出动态顺应, 提出语言的三个特性:变异性(variability)、商讨性(negotiability)、顺应性(adaptability)。
在中国首先介绍顺应论的是钱冠连教授,他于 1990年发表的《维索尔伦的元语用选择》一文介绍了Verschueren的元语用选择(钱冠连,1990,1991)。之后是学者们运用顺应论做的应用性研究,主要集中在翻译和语用策略两个维度。此外顺应论的发展也为外语教学提供了启示,以顺应论为视角,外语教学的本质就是探讨教师与学生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对外语进行不断的选择(冯永兰,2011)。
2.语料搜集与研究方法
从方法论上讲,本文主要是作为定性研究来进行的,其中也不乏定量研究。首先作者搜集2016年至2018年新华社微信公众平台中有关沙特的相关报道,共计59篇。侧重分析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中6篇沙特王储的相关报道。通过个案研究对搜集到的语料进行分析,以顺应论的三原则为基准,分类整理读者回复部分的语言表达方式。分析发现,2017年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中针对沙特王储的6篇报道中,读者留言回复多达284条,涉及读者与编辑互动的有67条。
三、个案研究
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于2017年6月发表一篇沙特王储被废黜的短新闻,该新闻标题以简洁的“刚刚,沙特王储被废了”几个字组成,向人们传递出“沙特王储被废”这一消息,引发受众的关注。新媒体平臺精练的语言表达,一度被读者认为是“新闻越短,事越大”的表达方式。接下来笔者从顺应论三个维度对6篇针对沙特王储的相关报道中的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从而窥探主流媒体的风格转向。
1.可变性
主流媒体在传统纸质媒介上所用句式复杂、用词严谨,然而在新媒体平台这一特殊语境下,这样拘谨的文体不容易被读者接受,这个时候就需要小编对语言形式进行动态规划,这说明主流媒体在新闻编辑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存在一定的变异性。
(1)网友评论:新闻越短事越大。小编回复:谢谢朋友们指点,压力山大啊。虽然有三个编辑,“废黜”还是弄成了“废除”。我们正在深刻反省。也有朋友问:“为什么一条稿子要写三个编辑,不是人浮于事吗?”其实,我们平时总共就四个编辑,今天三个在值班,每天要发六七组稿件,每组稿件从选稿到编校都要恪守流程、费尽心思。
(2)网友评论:哇,仙女小编你要红了!小编回复:我一直很红,我们新华社的人都有红色气质。知道什么是红色气质吗?如果还不了解,欢迎网上搜索新华社去年拍摄的微电影《红色气质》,你会回来给我鼓鼓掌举高高的。
上例中,小编在回复中一改先前语言拘谨刻板的印象,使用了BBS语言如“压力山大啊”“鼓鼓掌举高高”等。此外采用微博语言“有型、老铁”,借用评书语言“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引用歌词“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等来实现风格转变,给人以新印象。通过言语表达方式的转变更好地顺应了新媒体平台这一特殊语境,拉近了双方的距离。
2.商讨性
维索尔伦顺应论中的商讨性体现在小编通过语言表达风格的转变,来改变以往新闻报道的“专制”,不容商讨和参与。新华社因为其官方色彩,被天然赋予了不容置疑的身份,其新闻报道过分追求客观公正,未留给读者参与和商讨的空间。
(3)网友评论:就这九个字还用了三个编辑。小编回复:王朝负责刚刚,关开亮负责被废,陈子夏负责沙特王储。有意见?
(4)网友评论:差点以为看了假新闻,言简意赅,耐人寻味,新华社厉害了。点赞,double赞。小编回复:三个编辑,double赞不好分,triple赞吧(笑脸)。
网友的评论“就这九个字就用了三个编辑”似有质疑之嫌,小编“有意见”这一商讨性的回复向读者介绍了三位编辑各自所负责的工作,展现了编辑在新闻报道时的细致分工及对报道的精准简洁等高质量要求,同时回复中运用三个问号与读者进行“商讨”,以玩笑的语气消除社交对话中的尴尬。例(4)中网友的评论表达了对报道的称赞,小编结合维索尔伦语言顺应论中的商讨性和顺应性,与读者商讨互动希望得到“triple赞”。用商讨性的语气与读者互动,体现了新媒体平台下的亲民策略,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同时回复中采用的语码转换策略,实际上是小编与读者的“商讨”,以玩笑的语气接受网友的赞许,为自身媒体形象注入活力。
3.顺应性
在新华社微信公众号评论区,小编一改传统纸质媒体强调的呆板严谨,转变语言表达方式,与读者进行带有商讨、顺应性的互动,这一语言风格的转变正是对新华社新媒体平台这一特殊语境的顺应。
(5)网友评论:小姐姐,听说夸你漂亮可以被翻牌。小编回复:这话是谁说的!!!出来!!!看我不打……扮漂亮约你出来看星星。
与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的读者与编辑在距离上更有亲近感。上例中,网友的评论若在传统媒体形式下显然有些不合时宜,忽略了官方媒体其官方身份所赋予的威严,但在微信公众号这一新媒体平台下,小编采用了“看我不打……扮漂亮约你出来看星星”这样的微博留言梗,顺应了微信公众号平台下小编与读者的亲密互动。
(6)网友评论:马汉在哪里。小编回复:为了给王朝组cp,诚招马汉一名。
众所周知,中国有一句成语“王朝马汉”,而恰好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中小编的名字与成语中的“王朝”不谋而合,评论区读者探问马汉在哪里,面对读者的调侃,小编顺应读者,进而在回复中使用了微博语言,实现和谐互动。
此外,新华社作为主流媒体被赋予了不容置疑的地位,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例(7)-(9)中,新华社小编顺应网络打赏热潮,在接受读者肯定的同时,弘扬社会正能量,呼吁大家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体现了新华社作为主流媒体的舆论担当以及社会责任感。
(7)网友评论:就问你敢不敢把打赏按钮放出来!小编回复:心领了,可以的话,打赏的钱替我们捐给有需要的人吧。
(8)网友评论:小编,请默默接受我的膝盖,然后我要默默崇拜你。小编回复:不敢当,希望你继续做我们新华社公众号的真爱粉就好。
(9)网友评论:新华社就应当如此,既要客观严谨,又要活泼有内容,符合与时俱进,同时继续保持新闻媒体宇宙第一大社的位置,毕竟我们的征程是星辰大海。小编回复:茫茫宇宙,不知道地外领域是否也有新闻行业,如果有,我们也希望可以和外星同行多多交流。
四、结果与讨论
微信公众号是随着网络发展产生的新平台,在这一平台下,获取信息时,人们期望最大效益。因此以新华社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在进行报道时,动态调整语言表达,以凝练的语言向读者传递信息。同时作者也注意到造成主流媒体风格转向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响应新时代下“便民亲民”的号召,扩大自身媒体形象的需要。二是对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这一特殊语境的顺应。最后是网络新时代下,媒体探索自身转型,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探索。此次研究为今后主流媒体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帮助人们解读主流媒体的舆论导向,对新时期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但此项研究仍存在语料收集等不足之处,期望学者在后续的研究中有所改进。
参考文献:
[1]Hewitt, H. Front Desk Talk; A Study of Interaction between Receptionists and Patients in General Practice Surgeries[D].Ph.D.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Edinburgh,2006.
[2]Verschueren,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J].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3]冯永兰.语言顺应论在中国20年综述[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200-202.
[4]谭晓晨.语境的动态研究一维索尔伦的语境适应论评介[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6):50-52.
[5]刘正光,吴志商.选择一顺应—评Verschueren《理解语用学》的理论基础[J].外语学刊,2000(4).
[6]钱冠连.论维索尔伦的元语用选择[J].外国语,1990(4):23-28.
[7]钱冠连.语用学:语言顺应理论——Verschueren 语用学新论评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
[8]张梓轩,雷建军.在召唤大众中传递主流媒体正能量——论微博版《人民日报》语言传播方式的转变[J].中国出版,2013.
責任编辑: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