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蓉
潜江市特殊教育学校 湖北潜江 433100
“狼吞虎咽饭菜沾嘴角”、“看见喜欢吃的菜端面前”、“不喜欢吃的菜甩地上”、“端着饭碗到处走”等现象,这是低年级智障孩子在用餐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俗话说“食为天、礼为先”,怎样才能让低年级智障孩子知晓文明用餐礼仪,进而养成为文明用餐的习惯,这也是从事智障孩子教育的教师必须重视的大事。
分析低年级智障孩子不良用餐行为,我认为主要由三方面原因产生:
家中有一个或几个智障孩子,这是家长心中永远的无奈与痛楚。长久面对外人异样的眼光,同情或鄙视的态度,家长对待智障孩子的态度也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或溺爱无比,或放任自流。在智障孩子的用餐方面,溺爱家长全身心地包容迁就孩子,如把他们喜欢吃的菜放在面前、亲自用勺子挑给孩子吃而不会严厉指出孩子的不当就餐行为;放任家长只管把饭菜端上桌,不管孩子就餐行为是否得体。
“真的庆幸,我的孩子是正常的。”这是很多家长发现别人家中有智障孩子后的真实感想。当这些家长在公众场合发现一些智障孩子“不雅”的就餐行为,要么“一笑而过”,要么表现出嫌弃的态度“一走了之”,而不是善意地指出他们不当的就餐行为,生怕给其家长带来难堪和让自己陷入困境。
第一,教材系统学习,增强意识与习得知识。据调查统计,低年级智障孩子根本不了解何谓“文明用餐礼仪”,他们只是“一味”地模仿别人的用餐行为。针对低年级智障孩子的生活知识基础与学习水平,《实用语文》教材中安排了相应的用餐礼仪常识和技能的内容。为了更好地发挥教材的引领与辐射作用,我引导智障孩子有效学习相应内容。如《锄禾》中,我结合“农民伯伯在烈日下为禾苗除草”的插图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引导他们感受农民的辛苦与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增强他们节约粮食的意识,进而教育他们不要浪费粮食;如《文明用餐记心中》和《用餐礼仪记心间》是两篇低年级智障孩子系统学习文明用餐知识和方法的课文,我引导他们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效学习《文明用餐记心中》中“吃东西,要坐好,不出声、不走动,细细嚼,慢慢咽。”;学习《用餐礼仪记心间》中“不用筷子乱饭菜,说话声要轻,口水不乱溅,专心吃饭不贪玩。”又如课文《弟弟不懂事》与《用餐礼仪记心间》还涉及到做客与待客的用餐礼仪,我引导智障孩子发现“弟弟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儿爬上桌,专挑好吃的”的不懂事与懂得“客人、大人先入座”的常识。
第二,用餐情景演示,巩固礼仪技巧。“习得知识,就要学会运用,这样才会掌握得更牢靠。”低年级的智障孩子根据语文教材内容的编排习得了一定的用餐礼仪常识,但是他们若只限于大脑中的“知识”而不付诸于实施,那么他们也不会真正掌握“用餐礼仪”的行为。因而,我除了在语文教学课堂中,还在文明用餐礼仪教育主题班会中创设各种用餐情景,如让智障孩子根据课文《文明用餐记心中》、《用餐礼仪记心间》内容来模仿用餐礼仪;复述《弟弟不懂事》中就餐行为点个别智障孩子演示;结合生活中“智障孩子就餐行为”的照片让他们演示等,通过“文明”与“不文明”用餐行为的演示与评价,有效巩固了智障孩子好的用餐行为,杜绝了他们不良用餐行为的再发生。
第三,长期跟踪管理,建立用餐机制:1.及时提醒引导机制——学校就餐跟踪管理。“集体的榜样是无穷的。”经过多年的提示、模仿、纠正,高年级智障孩子的文明用餐习惯已经初步养成,他们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在指定的餐桌上专心用餐。而低年级智障孩子则在用餐时表现明显不尽人意,他们会出现时不时地端着饭碗走动、吃饭时大声嚷嚷、吃饭时把脚放在凳子上等现象,这时就需要教师去及时地提醒他们用餐不文明的行为,引导他们相应的文明用餐行为。2.家校配合教育机制——家庭就餐跟踪管理。通过多方面调查,我们发现低年级智障孩子存在着学校表现良好与家中表现极差的双面表现。同样,低年级智障孩子在用餐方面也存在家校不同的行为。为了有效引导低年级智障孩子向着文明用餐方向发展,我与家长及时交流,达成了“孩子在家是家长反映就餐行为,孩子在校教师反映就餐行为”的共识。通过多次的交流,我与家长全面了解了智障孩子家校就餐行为,以便采取措施及时进行教育与引导。3.激励与表彰机制——评价就餐跟踪管理。“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低年级智障孩子同样有被教师、家长、同学肯定的需要,他们在肯定中就会信心满满地朝着教师与家长制定的目标前行。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应该做到善于发现智障孩子用餐的文明与不文明行为,及时进行表彰与激励:如建立“一年级智障孩子以表彰为主”;“二年级智障孩子以激励与表彰为主”;“三年级智障孩子以激励为主”等机制。
播种的是一种习惯,收获的是一种品格。只要我们根据低年级智障孩子的身心与学习特点有效“播种”文明用餐教育,他们就一定会收获相应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