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媛
(武汉光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00)
冰箱里存放的食物量以占容积的多少为宜?轮船发出六声短笛表示什么?错峰用电的意义是什么?……2018年8月24日起,武汉地铁2号线开跑“江城科普快车”,这些充满生活趣味的科普知识伴随广大市民一路同行。
江城科普快车项目是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湖北省科协”)、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联手武汉地铁集团的共建项目。2017年底,“江城科普快车”在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上开跑,覆盖超300万人次。
2018年新增的“江城科普快车”2号线,以“科学素养100”为主题,充满了科学的无穷魅力。专列涵盖“生命与健康”“地球与环境”“数学与信息”“物质与能量”“工程与技术”“科技与社会”等内容。同时,“江城科普快车”的科普内容两个月更新一次。公众还可以通过扫描“江城科普快车”车体内的二维码,进入“科技大武汉”微信号参与科普知识互动答题、领红包等活动。2号线项目的落地,使“江城科普快车”辐射力和受众范围进一步扩大,它与1号线交叉形成“X”形布局,由原来的“横跨汉口五个中心城区”变为“呈X型布局大江南北”连起整个大武汉,优化湖北武汉地区科普信息化的大格局,成为宣传科学文化的重要阵地。
这是湖北省科协创新科普传播方式的举措之一。2017年上半年开始,湖北省科协为贯彻《湖北省“十三五”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实施方案》,充分依托党报集团的传播优势和科协系统的组织及人才优势,加快湖北科普信息化建设。2017年8月,湖北省科协以“互联网+科普”思维和现代信息化手段,联合湖北日报社打造湖北特色科普信息化品牌——“科普楚天”,构建以楚天科普网为主体、手机报科普版为辅助的科普信息化传播平台,形成多媒体的立体传播矩阵,使之成为湖北省权威的公众科普阵地。
经过湖北省科协严格把关和党报编辑精心加工的新媒体科普产品,科普资讯前沿、全面、易懂、生动,通过地铁、电脑、手机、互联网等平台,成为广大受众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渠道。
借助新媒体强大的传播和精准的策划,发挥权威新媒体在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等方面的作用,是近年来湖北省科协着力提升科普工作影响力的重要举措。
楚天科普网、科普手机报两个平台依托党报集团,在科普传播内容和对象上分别有所侧重:楚天科普网主要以青少年、城镇劳动者、农民等四类重点人群为对象,以基本科学知识普及为主;科普手机报主要以党政领导和公务员为对象,以现代科学知识和现代管理科学知识普及为主。每个平台科普栏目设置及科普内容创作主要基于上述内容各自侧重展开。
楚天科普网秉承“内容为王”的宗旨,坚持“有趣、实用、特色”的内容建设原则,创新科普内容表达方式,开展科普内容策划与创作。特别是注重从湖北科普资源等实际出发,紧紧抓住湖北特有的文化沉淀和科普资源,将它作为网络科普的主要内容,开设一批在网站中具有核心地位的本土特色栏目,共设置科普工作站、科学大观园、科普100问、科普大讲堂、科普游楚天、健康咨询吧、科学竞技场七个栏目,并根据不同栏目特色将其做深、做精、做细。通过创新形式,集成和创作“短、小、精、趣”的科学资讯,可视化传播科学知识、解读科学热点、分享科学家观点,形成独具特色的湖北省网上科普大讲堂。
科普网站作为网络科普的新形式出现时间还不长,面对占据绝对多数的网民,在游戏网站流行的今天,如何聚集科普网站的人气,吸引青少年到科普网站上来,这是现实面临的最大挑战。互动是互联网络的重要特点之一。针对网民绝大多数是年轻人的实际,根据年轻人的特点,科普网站在坚持科学性的前提下,在表现形式上强化趣味性和互动参与性,将给科普网站带来更多人气。湖北省科协还努力将线上内容与线下场馆进行融合,结合运用VR、AR等最新的科学技术,使受众足不出户就能畅游省内特色科普教育基地、特色大学自然博物馆、特色科普旅游景点,进一步提高网站的用户黏性,将湖北科普场馆用互联网手段有机地连接起来。
科普手机报以“科普大讲堂”专栏形式呈现,通过两份手机报刊登,面向全省800余万手机报读者进行科技知识普及教育,每周一期,每月四期,节假日不中断推送。
栏目分为四大子板块:前沿科技、科普百科、答疑解惑及健康咨询。每期一个主题,每月轮换刊登。在内容的选取上主要选用前沿科技、科普百科、本省动态、科普活动预告、健康知识。每周编辑们还会对手机报后台收集的海量读者留言反馈、健康咨询、热点关注进行梳理,精选内容和观点并在下期专栏中刊登出来。同时不定期举行有奖竞猜活动,通过科学知识的小问答,增强读者黏性,对于参与度高、答题准确、表现积极的读者也会给予适当奖励。
除了做好两个平台的日常科普产品生产外,如遇到科普相关纪念日、全国及本省重大科普活动、与科技相关的重大突发事件等,编辑团队都会专门为此策划制作一期专栏。
在公共场合宣传科普是湖北省做好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举措。选择人流量巨大的地铁和绿道,通过市民亲身参与的方式,不仅普及了科学知识,还化解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矛盾。
“江城科普快车”1号线于2016年11月开通。已经开通的2号线跨越长江两岸5个城区的长线优势,使得“江城科普快车”的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受众更多,尤其是在与1号线交叉形成“X”形布局以后,将把整个大武汉串联起来,两条线路所提供的科普服务能力单日即可达到近100万人次。
为吸引公众关注和下载“科普中国”“智豆”手机网,提升“科普中国”“湖北科普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湖北省科协着重加大推广力度,乘客通过扫描“江城科普快车”车体内的二维码,即可参与科普知识答题并能够领取微信红包。在2018年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广州全国年会上,“江城科普快车”被评为全国科普知名品牌,被称为科普信息化时代的一次创举。
总长101.98公里的东湖绿道是武汉的一张城市名片,它将原来川流不息的城市交通要道改造成全线绿色出行的市民旅游休闲胜地,让周边的市民告别了扬尘满天、噪声尾气,迎来了绿色生态、静谧休闲,每天在此散步、骑车、游玩的市民和游客络绎不绝。据不完全统计,湖北武汉东湖绿道开通两年多来,接待游客总量近4000万人次,成为游客旅游休闲和当地市民户外活动的首选地。
湖北省科协还将东湖绿道作为实施科普宣传的重要阵地,在东湖梨园入口处、东湖渔场、沙滩浴场、磨山入口处、梅园、白马洲头驿站、森林公园等位置的电子大屏上固定播放科普视频,解读最新科普热点,努力打通“科普最后一公里”,让“科普中国”品牌在湖北落地、唱响,为提高湖北省公民科学素质提供优质服务。
传播形式新颖有吸引力,宣传内容权威有公信力,推送平台便捷有亲和力,三力合一,效果倍增,自然让科普知识飞进群众的心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都明确提出,要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科技三会”上讲话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2018年9月,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召开时,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致贺信,再次强调“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求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增强公众科学素质、促进科学成果共享、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把科普工作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是新时代全面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思想指引、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要深刻学习领会,提高政治站位,准确把握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的重大意义和时代要求。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职能部门都在利用互联网工具,畅通民意诉求渠道,时刻围绕群众所需所求做好本职工作,()让互联网成为密切政民关系的新平台。
湖北省科协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深化科普工作改革,积极应对公众阅读习惯“碎片化”“泛在化”“浅阅读”等新的变化,以及对科学知识的新需求、科普服务的新要求,准确把握科技创新、科学普及的内在规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积极推动科普思想观念、工作思路、方式方法的转变。大力实施“互联网+科普”行动,以信息化推动科普工作理念和服务模式的现代化,不断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科学化水平,让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科普的时刻在身边”。搞好科普融合,充分挖掘社会科普资源,注重资源整合利用,加大文化、旅游、教育等各方面与科普融合力度,推动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合作,形成具有强大活力和竞争力的传播体系。着力开发优秀科普作品,繁荣科普创作,形成具有湖北特色的科普系列知识,多渠道多形式搭建共享平台、拓展服务能力,推动“科普中国”落地应用、创建“楚天科普”品牌,为社会公众提供科学、权威、即时、贴心的科普内容产品。这是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扎实践行,成为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的一大重要亮点,让科普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监测评估表明,湖北公民科学素养水平以每年超过1个百分点的平均增速领跑中部地区,公民科学素质迅速提高,呈现出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特征,为湖北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为谱写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