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洁 长春中医药大学
在大学校园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之处并不多见,这使得高校德育工作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所缺失,近年来,高校德育工作的现状有了一定的改观,我们应进一步提升对大学校园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渗透的重视程度,落实行之有效的方案措施,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工作有机融合。
一是要增强自身的主动性,积极了解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要有意识的去发现日常学习中有关这些方面的知识,在课余时间多这些方面的书籍,多参与学校组织的相关讲座,学生组织举办的各种相关活动,有意识培养自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二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养成兴趣和学习的同时,要注重知行合一,把文化中正向的因素应用到生活中,积极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传统美德和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互相影响,塑造优良的品格。三是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每个人都是文化的传播者,要有意识去将自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于感悟,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同学,广泛科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也可以运用新媒体的力量,通过微信、QQ 等形式,面向大众积极宣传。
首先,抓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和谐因素,有意识地将融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大学生课程中必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在这些课程中,可以向学生讲述我国古代爱国人士的事迹,如岳飞不畏艰险、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坚定理想主义信念,从而更好地进行爱国主义情怀教育。
其次,要开展与高校德育目标相契合的、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例如利用各种主题班会或主题团会,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征集学生的心得体会;或者在五四青年节、一二九运动之际开展征文比赛;在学生中发掘典型,如当兵退役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最美大学生”等道德标兵的光荣事迹,广泛宣传。通过这些形式多种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关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魅力。当然也可以通过“请进来”的方式,可以邀请校外专家教授开展主题教育专题讲座,如对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的解读、对两会民生的关注、甚至是中国古诗词赏析等内容,通过这些讲座,提高大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事政治的关注程度,促进知识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的双重提高。带领学生参观校史馆、博物馆以及其他历史遗迹,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社会实践,进行红色教育,既学习历史遗迹,了解其背后蕴含的深刻意义,又能够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首先,慎重对待历史文化古迹文化。历史文化古迹是一份不可修复的难能可贵的礼物,饱经风霜,依旧屹立在文化瑰宝之林,是历史的遗迹,更是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材库。这些历史文化古迹,真实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生动鲜活,深深地吸引学生,让学生有信服感和认同感,从而激发学生,督促他们用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中华传统美德来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审视自身的不足,加以改正。
其次,大力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今,随着网络媒体和电视媒体的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广泛的宣传,无论是学生还是社会民众都逐渐激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喜爱,因此,高校也应该注重利用网络平台大力宣传,更要注重利用自媒体,如微信公众平台,微信目前在学生中使用非常广泛,朋友圈更是一个宣传的主阵地,高校也应抓住这个阵地,在日常中潜移默化地宣传优秀传统文化,这也使得传统文化的接受度有所提高。
路漫漫其修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融合的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在这个融合共通的过程上,高校德育工作者应不断努力,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熏陶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其了解历史,增强文化自信,提升道德素养,才能使其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贡献出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