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周玲玲,汪蓓蓓,巩振虎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239000)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有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之后,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前,高职计划招生人数基本上已占到全国高校计划招生人数的一半,具有不可小觑的地位。然而,随着近几年全国高校的扩招,而高考生源又在逐年减少情况的出现,出现了报到的学生整体素质大不如往届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学生空虚、叛逆、自卑、自律性差、虚度光阴、被动学习等消极行为,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以笔者所带的化工专业的学生为例,发现很多学生的学习状态都不是很好,经调查发现,其原因是很多学生不能够找寻到在校学习的幸福感。追求幸福是人类生活的终极目标,也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样,幸福也是美好的大学时代不可或缺的。高职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主力军,通过恰当的方法和途径培养他们的幸福感,不仅有利于其自身的健康成长,同时也对和谐社会的构建起着重要作用。李培培[1]、陈桂兰[2]从心理学的层面提出了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幸福感的方法,如完善学校心理辅导机构、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创造幸福成长的教育环境等内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笔者以自己所带化工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由此及彼、以小见大,从学生自身入手,探讨了高职院校学生应从自身下功夫,不断让自己拥有优越的身份自豪感,树立学好专业的自信心,享受充实而丰富的校园生活,取得丰硕的学习成就,主动融入并迅速适应校园环境等,从而让自己的在校学习生活充实而幸福。
1985年,Weiner[3]提出,自豪感是一种与结果密切相关的情绪,当结果指向成功时,个体将成功的原因归因为个体内部从而产生自豪感。简单地说,自豪感是当个体的成绩达到理想的目标之后,或者优于他人的时候而产生的一种极其愉悦的心理状态。对于一个学校来说,如果所有的学生都拥有自豪感,这个学校将积聚更大的创造力和正能量,对于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振兴的希望,因此关注现代大学生的自豪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梁婧[4]从大学生学业自豪感的角度加以分析,调查了当代大学生学业自豪感的特点以及影响因素。这里,笔者想从高职院校学生特殊身份进行论述,让每个学生都以自己是一名高职高专学生而自豪。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职业教育。一般来说,高职学生是多数是高考的失意者,心理上存在严重自卑感,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能够正确认识职业教育。2014年,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同年,李克强总理在接见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代表时也作出指示,“要把职业教育放在实现中国经济升级、促进充分就业大局中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要用改革的方法把职业教育办好、做强”。以上所述,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就不言而喻了。其次,学生应正确认识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主要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然而,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一种不正确的认识,即自己将来只能当一个干苦力的,有失颜面。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给学生灌输干苦力的人有很多,但是能把苦力干好的人却不多,能把苦力干好的人才是真正的赢家。高职学生应认识到有一技之长的人才是国家经济建设的主力军,是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是目前国家的稀缺人才,将会受到更多社会人士的尊重。同时,高职学生不应被“出生决定论”打到,应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他们往往具有情商比较高、创造力比较强、善于沟通、人际关系和谐等优势。当然,一匹好马还需要伯乐去发现才行,教师应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专业知识,如果学生不喜欢学习,多数是因为不喜欢该专业,考核成绩不理想,又哪来的幸福而言。有句话说:“幸福就是做喜欢做的事情”,的确,若想让学生找到专业的幸福感,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自信。这里,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热爱所学专业,以化学专业为例,应不断宣传化学知识在社会发展及人们日常生活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人类是离不开化学的,离开化学就会寸步难行,通过化学专业的重要性树立学生和化学相见恨晚的感觉。其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合理。如何彰显该专业的优越性,让学生心平气和地去学习,关键看该专业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顶岗实习等做的怎么样,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用人岗位是否高度吻合。只有让学生通过学习后感受到知识学有所用,看到了行业发展的方向,学生才会想学。最后,提高该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专升本考试。多数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首先考虑到的是就业问题和继续深造的问题。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高的就业率及专升本通过率可以稳住他们的心,可以促使他们在校期间努力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备后期所用。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该专业的就业率及专升本率,如成立教师帮扶毕业生小组,为毕业生提供各种就业信息,或者邀请往届毕业生现身说法,传递好的经验与心得。
评价一个人生的质量怎么样,主要看他的人生是否充实,充实是人生最好的境界,只有充实的人生才是最美的,这对高职院校的专业学生来说也亦然。那么怎么理解充实呢?《孟子·尽心下》:“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也就是说,充实即丰富、充足的意思,简单地说就是多做点事,别让自己闲着。这和当前部分学生作息无规律、上课情绪低落、学习无目标是对立的。如何让他们尽快在象牙塔般的校园里,在求职的道路上找到充实的感觉呢?首先,近水楼台先得月,读书是充实自己的最好方式。学生的本职工作就是学习,而学校又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场所,这里有很多书。通过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增长能力、塑造正确的人生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开卷有益”均说明读书好处多。教师可以“读书”为主题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读书生活。其次,要制定合适的人生目标。英国沃维纳格说过:无目标的努力,犹如在黑暗中远征,“跳蚤效应”告诉我们有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大学三年,既漫长也短暂,学生若想过的充实、明白,必须学会为自己制定目标。对学生来说,这里目标可以是短期目标,也可以是长期目标。短期目标是指每天要做哪些事,长期目标可以是在校三年时间甚至未来人生要做的事情,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对学生来说都至关重要,长期目标往往就是在很多个短期目标中实现的。目标一旦制定,就努力去实现,不能只心动而不行动,唯有此,学生的生活才会充实。
调查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做的事情如果得到了老师、同学和自己的认可,就会产生的一种愉快或者成功的感觉,也就是常说的成就感。学生拥有成就感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学生一旦有了成就感,就意味着他找到了自我价值,从而会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推动其再次去获得成功,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前面说到,高职学生是一类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往往在中学阶段处于班级的边缘位置,学习成绩不理想,长期得不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可,以至于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心,学习情绪低落、学习倦怠现象严重,哪里有成就感可言。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找到成就感。当然,成就感的建立取决于诸多方面的因素[5],如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这里想从学生专业学习的方面谈一谈。首先,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应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摆脱之前的学习阴影,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高职生的学习接受能力不尽相同,教师对他们的要求也应不相同,如果是一个较差的学生,哪怕他取得一个小小的进步,教师都应该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这种认可会让他继续努力学习,会改变他以后的学习态度。其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没有谁愿意做不喜欢做的事情,学生也一样,如果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学生肯定愿意学。这就要求教师多掌握好的教学技巧,在课堂上多使用好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让自己的课变的生动、丰富、活跃,能吸引住学生。最后,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课余之际,教师可让一部分兴趣高的学生参与到职业技能大赛、大学生科研、专利发明等活动中。事实证明,有过以上活动经历的学生,其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均大幅度提高,特别是取得成绩之后,成就感倍增。学生取得的成就越多,其成就感就越强。当然成就不会从天而降,只有付出了足够的努力才能够获得,同时,成就感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这里没有“速效药”,学生自身的积极配合和坚持也尤为重要。
学校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地方,若想让学生安心学习,就得让学生消除一切杂念,排除一切干扰。对于新入学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在中学阶段怀着对大学生活的美好向往,而实际上看到的大学校园可能会和他们所期望的有所偏差,从而产生失望、消极的情绪,无法面对现实,一直在矛盾和无助中生活。同时,学校也是一个社交场所,良好的社交能力可以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关系变的更融洽和谐,有助于沟通交流。此外,良好的社交能力还可丰富学生的在校生活,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快速适应社会打下良好基础。然而,部分学生因为不喜欢社交,很少与他人分享过生活或学习中的快乐或烦恼,有哪来的幸福可言。因此,学生要能快速的适应校园环境,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
高职院校主要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但是如果学生不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或者不想学、学不好,都会影响到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因此,应积极引导学生热爱学习,把学习当作一件幸福的事情去做,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