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璞,原松梅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6)
近年来,优秀的中国原创文化类综艺电视节目的涌现,改变了以往中国原创综艺市场疲软的现状,使得大众对中国原创综艺电视节目重燃信心。2018年11月,一档名为《声入人心》的综艺电视节目,不仅获得了豆瓣9.2的高分评价,更得到了《人民日报》的肯定,称其“让高雅声乐更接地气”[1]。《声入人心》是湖南卫视首档原创声乐竞演节目,通过36位从事音乐剧、歌剧学习和工作的歌唱演员的竞演,向观众展示歌剧、音乐剧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更多观众走进剧院,掀起了国内观众对中国音乐剧、歌剧高度关注的浪潮。
因此,研究和探寻该节目的制作策略及文化传播的创新性,对提高电视节目的核心竞争力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对推动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外国小众文化在中国的市场拓展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自《歌手》《中国好声音》等音乐类综艺电视节目成功播出后,与之相似的综艺节目层出不穷,市场逐渐呈现出饱和状态。《声入人心》正是瞄准了当前音乐类综艺所没有涉及的歌剧、音乐剧领域,并借鉴了近期话题度较高的选秀节目如《偶像练习生》《创造101》的节目,由36位来自国内外音乐学院的师生和音乐剧、歌剧演员通过每期的竞演,角逐出“首席”与“替补”,最终遴选出6名“首席”进行巡演和唱片制作。决定“首席”的是三位来自不同音乐领域但专业度很高的出品人——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创作型流行乐男歌手刘宪华和华语电子唱作人尚雯婕。他们既作为评委也作为指导者参与成员的排练与竞演,三位出品人对演出不同角度的评价保证了对歌曲鉴赏的个性化、多元性。
《声入人心》不存在淘汰机制,弱化了竞争元素,更强调对音乐的创作和演绎。登上这个舞台的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演员,其被网友戏称为“神仙打架”的演出带给观众的视听享受也是其他素人选秀节目所无法比拟的。
《声入人心》将综艺性与专业性结合,在传递声乐知识的同时,将综艺的娱乐性融入其中,起到了寓教于乐的作用。每一期首席间的搭档组成、出场顺序等环节采用游戏形式进行抉择,增强娱乐性,成员之间的互动使得其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在节目的前几期,演唱曲目大多数是观众耳熟能详的美声或流行作品,给没有接触过美声的观众带来新奇的试听体验,吸引了众多的观众并改变了美声在大众心中的“高冷”印象。如在第二期节目中,成员李文豹用美声演唱流行歌曲《青花瓷》,与原唱所娓娓道来的柔情不同,他干净又充满力量的嗓音流露出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痴情,赢得了观众的喝彩。
节目先将通俗改编以吸引大众兴趣,降低视听门槛,在保证拥有一定粉丝的基础上,增强演唱曲目的专业性与代表性,如选择了《世界之王》《今夜无人入睡》等曲目,向观众推广更多的歌剧、音乐剧作品,可谓将其“声入人心”。
节目最后几期邀请了几位专业的中国歌剧、音乐剧出品人作为评委,他们在参与抉择首席成员的同时也在寻找和挖掘适合其制作剧目的演员。由于目前中国的音乐剧、歌剧市场需求较小,这个舞台为出品人提供了选角机会,也为演员们提供了更理想的就职机会。
《声入人心》明确其主要受众,36位成员可谓高颜值、高水平,突破了大众心中对美声歌唱家的传统印象。如此更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为节目吸引了大量忠实观众。同时《声入人心》瞄准年轻人群易产生偶像崇拜心理的特征,36位成员中不乏已有相当粉丝量的成员,如王晰、周深等已出道歌手,他们的加入使节目一经推出便有一定观众基础,通过其偶像效应使节目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麦奎尔指出,观众与电视节目之间存在四种基本类型的效用分别为:心绪转换效用、人际关系效用、自我确认效用、环境监测效用[2],即使用与满足理论。心绪转换效用即情感的转移,拉斯韦尔将其解释为电视媒体的娱乐功能。《声入人心》在演唱曲目之外增设了决定组队、演唱顺序等游戏环节,不仅增强节目的趣味性,还中和了节目的专业性,满足了观众的娱乐需求。在“人际关系效用”方面,《声入人心》获取的良好口碑成了观众与亲友交流的话题,不管是向他人推荐此节目或是与其他粉丝交流视听感想、建立友谊,都加强了受众的人际关系。在“自我确认效用”方面,《声入人心》传播小众文化,挖掘观众心中潜在的审美:在节目形式与选角上的特殊设计投观众所好,吸引观众从而引起其调动自我的潜在兴趣,培养新的兴趣爱好。
节目还通过演唱音乐剧、歌剧代表曲目以及出品人招募剧团成员,向观众传达了著名剧目以及近期演出信息,对于有音乐剧、歌剧审美需求的观众来说,满足了其信息获取的需求,体现了“环境监测效用”。
《声入人心》融合多平台进行传播,发挥大众媒介参与性、互动性的作用。节目组以新浪微博为平台,在官方微博上发布节目剧照、后台花絮、粉丝福利等,并在每期节目播出前发布微博进行宣传,使节目不再局限于电视形式,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成员也开设自己的微博,成员间的互动、成员与官博间的互动都展现在粉丝面前,观众粉丝也能借助微博平台参与成员的直播互动。成员的人物形象不再是由电视屏幕单向表现出的平面形象,而是通过大众媒体全方面地展现出的鲜活立体形象。
节目组还特别开设了一个通道,可供粉丝写信、寄礼物给成员,官博上会发布对粉丝信件收取的反馈,成员也会在微博上表达感谢,这使观众的情感传达不再是单方面的,也由此巩固了一批忠实观众,并使节目利用大众媒体的宣传得到更积极的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次文代会上强调文艺工作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3],在当今中国音乐市场流行音乐占主流的背景下,《声入人心》的推出为音乐剧、歌剧等小众艺术大众化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它为中国原创音乐剧、歌剧的宣传和创作提供了动力,有助于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通过吸收西方文化的表现形式,结合中国特色推出原创作品,符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
对于文化建设,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并提出了深化中外人文交流的要求。音乐剧、歌剧源于西方,剧组在他国上演本国的剧集时,既传播了本国文化,又传递了价值观。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不管是真实历史事件或是经典文学作品都数不胜数,若将这些特色题材用作剧本、加以改编搬上音乐剧、歌剧的舞台,将外来文化与中国文化结合,赋予中国故事新的讲述形式:对于本国的相关爱好者来说,这可以加深其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对于外国观众来说,这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文化的渠道,有助于将更多中国特色文化推向世界。
《声入人心》的核心是推动音乐文化的传播,它选择了在国内仍十分小众的音乐剧和歌剧为主题,用综艺节目的形式进行表达。通过成员间在排练时表现出对音乐不同的理解与表达、三个不同音乐领域出品人的指导,向观众普及基本乐理知识,展现了音乐剧与歌剧两种音乐表达形式的差异。
节目将专业性的内容和以综艺节目所需的娱乐性,使节目更具可观性,由此获得了较高关注度并赢得了收视率。微博指数显示,截至节目最后一期播放当日,“歌剧”一词当日的微博指数较节目播出之初环比增长181.05%,而“音乐剧”当日的微博指数环比增长417.66%[5]。由此看出《声入人心》借由节目本身的热度,为音乐剧、歌剧市场带来大量的关注度。其成员郑云龙2019年主演的一部音乐剧开票后一分钟内售罄。不管是对节目制作组还是音乐剧、歌剧市场都是一种盈利,实现了二者的双赢。
《声入人心》的出现,破除了大众对于美声的刻板印象,提高了相关行业的知名度与关注度,推动国家了对此行业的支持和人才培养,促进了行业发展。同时,它呈现出一个综艺推动文化传播的范例,为文化类综艺节目如何在保证专业性的同时提供观众可接受度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文化工作要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精神食粮,以此作为文化建设的宗旨。目前,中国的剧院大多数修建在一、二线城市,其他中小城市民众鲜有机会走进剧院欣赏歌剧与音乐剧,所以中国观众大多数对美声持有“高冷”的印象,更无法区分音乐剧与歌剧的区别。而《声入人心》利用其作为电视综艺节目的特质,将音乐剧、歌剧通过电视荧幕展现在观众面前,弥补了因地缘带来的观看缺憾,满足了受众的审美需求与精神需求,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
《声入人心》更可贵的是其在向观众传达歌剧和音乐剧本身的艺术魅力之外,还展示了36位“追光少年”的追梦之旅。他们从事着鲜有人关注的艺术事业,一路摸爬滚打不曾放弃,终于让人们通过节目看到了:正是他们不懈的努力,才使得才华展现于聚光灯之下。正如音乐剧演员郑云龙在获得“首席”后所强调,他们在意的并非输赢,而是希望自己多年的坚持能得到认可。与其他为了博取眼球和收视率而选用庸俗内容的综艺节目不同,《声入人心》展现的是声乐之美和正确的价值观,宣扬的是坚定理想、奋力拼搏的正能量,将36位成员的逐梦精神深入人心。
尽管当前中国综艺类文化电视节目繁花似锦,但发展中仍然存在着原创性差、同质性严重的问题。在这种情形之下,《声入人心》像一股清泉一样,沁人心扉,声入人心。它获得如此好评的重要原因在于其对音乐的尊重,将大众对音乐类竞演综艺节目的关注点回归到音乐本身,降低综艺的娱乐性以换取更高的专业性,并在二者之间取得平衡。《声入人心》选取当前国内综艺节目未涉及的领域,结合当下流行的选秀节目形式,以强调“新美声”的主题;明确节目受众定位并满足其需求;利用互联网融合多平台增强互动。节目对音乐剧、歌剧的推广,于国家,助力多元文化发展,响应加强文化建设的号召;于行业,带来丰富的盈利与创作动力;于个人,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满足个人精神需求。《声入人心》不仅为以综艺节目推动文化传播提供了一个范本,也为中国原创综艺节目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可以借鉴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