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秀芝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四川 成都 610031)
在数字时代背景下,数学公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特别是在出版行业中,数学公式的表达是否规范影响着读者能否正确地使用图书。在涉及生物制药科技、航天航空科技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类等内容的科技类图书或交叉学科图书中,数学公式规范化表达对科技、数学知识的传授具有促进作用。为有效规范数学公式的表达,图书出版编辑应加深对数学公式的认知和理解,提高自身对数学公式格式、公式表达、公式准确度及科学定义方面的要求。根据相关调查分析,我国57.67%的图书出版社存在数学公式不规范等问题,其中45.23%的出版社在数学公式转行、符号表达以及排版方面仍达不到统一。因此,研究规范图书出版中数学符号的问题,有利于图书出版行业整齐化、系统化发展,更有利于读者对图书的准确理解和系统学习。
数学公式指通过特殊的方式表达自然界中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必要联系的方法,具体指事物在数量的层次上的等与不等。在图书出版行业中,由于图书编辑受专业所限通常对数学符号存在一定的误解,即将数学公式仅仅理解为数字或符号与“=”所连接的公式。这种误解,致使图书编辑缺乏对数学公式的准确理解,从而给实际图书编辑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通过对相关数学文献的分析及整理,数学公式的类别为:不等式与方程或其他特殊的表达式。在图书出版中数学公式规范不仅要结合文字排版的规范,更要结合内容表达的规范,以便让读者更加准确地理解、认识和学习事物的内涵及本质。因此,图书编辑应加强对数学公式的学习,提高数学知识的储备量,特别是在对科技类图书的编辑上,应在理解数学公式类别及意义的同时,使数学公式的表达更加规范。然而,实际上关于数学公式的规范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及时解决。
鉴于出版行业在选择图书编辑人员时对其文字素养及人文底蕴的严格要求,出版社大多数青睐文科类专业的人才,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图书编辑从业人员对数理知识缺乏专业性的认识和理解,也缺乏一定的思维训练。这导致他们在包含数学公式的科技类图书或交叉学科图书的编辑加工过程中,无法形成有效的认知体系,仅仅停留在文字内容、版式、字体字号、正斜体等方面的加工,而忽视对数学公式本身的编辑。特别是在数学公式的输入过程中,因对数学公式的编校工作不规范及对数学公式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理解,往往导致公式输入、转行不规范和不准确的问题存在。诸如在数学公式的格式上往往出现表达不规范问题,如∑、∏的正斜体混用(分别是两种不同的数学符号),字母上下角标不分,滥用已废除的数学符号等。而数学公式的内容表达特别是数学运算和公式推导也存在一定的逻辑错误。比较常见的是指导性与代入性错误,比如公式A与公式B可导出公式C,但通过反向推导却得到公式D。另外,由于图书编辑缺乏对数学公式的理解,无法完成数学公式中相关符号的意义和计量单位的注释工作,加大了读者阅读图书时的困难程度。不规范数学公式的输入,将极大地降低图书的整体质量,更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甚至误导读者。
图书出版及科技刊物中针对数学公式转行的标准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国内现行的转行标准,一类是俄罗斯与英美排式标准,其中国内现行的标准又分为GB/T7713.3-2014与GB3102.11-1993两个标准。国内科技图书出版业主要执行GB/T7713.3-2014标准,而我国期刊则更多的是执行GB3102.11-1993标准。然而,由于我国出版业及期刊行业在数学公式转行标准的问题上未达到有效统一,大部分图书出版单位及期刊单位在具体转行标准的执行上较为困难,有的图书出版单位仍使用已废止的GB/T7713-1987或者GB/T 7713.3-2009标准;有的只采用GB3102.11-1993标准;有的出版社由于历史原因或数理知识有限,甚至采用了俄罗斯排式与英美排式的转行标准。若数学公式转行的标准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统一,将给整个出版行业在数学公式输入方面带来一定的混乱,更间接地使读者陷入阅读困境,从而给图书支撑的现代教育带来负面影响。
出版行业图书编辑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及掌握,关乎数学公式输入的准确性及全面性,对整部作品的出版质量及销量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图书出版单位应及时有效地组织编辑进行有关数学基础知识的培训,扩大编辑的知识储备和提高综合素养,特别是有关数学公式、符号以及公式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方面,需作为培训的重点之一。但对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应过度,要结合选题内容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地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对常见的数学公式符号要做到熟知,对不常见的数学公式符号要存疑并多查多纠,进而保证公式输入的正确性、全面性及规范性。在实际的图书编辑加工过程中,图书编辑要规范数学公式的输入,应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表述公式的作用。可在数学公式之前或之后表明该输入公式的具体作用,促使读者对公式的进一步理解。二是公式符号应规范。数学公式符号的输入应严格遵循GB3102.11-1993中对数学符号的规定,如函数、变量、点、弧、段用斜体的英文字母表示;算子和常量应用正体英文字母表述等。三是对公式符号的说明。由于不同学科图书的受众和知识水平具有不确定性、多样性,图书出版编辑很难确定读者能否完全理解数学公式的符号(诸如对应变量、参数、算子、运算符等含义的数学符号),因此图书编辑应对此类数学符号加以注释。四是要对公式进行有效而全面的解析,包括公式代入是否准确、数字表达是否规范、算理推导是否完整等,在对公式作用、内容以及特征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促进读者对公式的理解和运用,进而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如数学公式中涉及多位数等数字的表达,可参照《出版物上数字用法》(GB/T5835—2011)进行分节。
据相关数据调查,英美国家90.5%的图书出版单位及日本、韩国89.43%的图书出版单位均在执行统一的数学公式转行标准。而我国出版行业在执行数学公式转行标准方面,仍存在执行标准混乱、不规范等突出问题。例如,不同出版单位可能存在多个不同的数学公式转行标准,特别是对于科技类图书,不同出版单位的数学公式转行又有所差异。因此,实现数学公式转行标准的统一,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及作用。首先,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于2013年发布的新版《新闻出版行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第三十二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新闻出版领域开展生产、经营等活动中,应依法执行强制性标准,积极采用推荐性标准和行业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即当国内两条转行标准内容出现差异化的情况时,应按标准发布的具体时间的先后进行执行。其中GB/T7713.3-2014时间较晚,发布期限较新,因此采取GB/T7713.3-2014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例如,GB/T7713.3-2014关于公式转行有明确要求和更新,其中5.3.3规定,较长的公式必须转行时,应在“=”或者“+”“-”“-”“÷”等运算符之前或者“〕”“]”“}”等括号之后回行。另外,GB/T7713.3-2014还对化学式的转行做了具体规定。其次,出版单位在执行第1号总局令的同时,应加强出版社与出版社之间的沟通,在建立合作共赢的同时,统一数学公式转行的标准。最后,若编辑部隶属单位因历史原因采取俄罗斯或英美排式标准,应改变观念尽快执行国内现行的数学公式转行标准。总之,在规范数学公式输入的前提下,统一数学公式转行的标准,更有利于我国图书出版单位的长远发展。
在图书出版中,有关数学公式的编辑相较其他类别学科更具专业性和挑战性。在图书编辑专业知识局限的现实下,如何有效地理解数学公式的内容、含义及理清数学公式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是保证数学公式准确性、全面性的前提,更是数学公式规范化的基础。因此,图书编辑工作者在学习数学理论知识或对数学理论知识有初步了解的情况下,可运用综合编校的手段对数学公式进行解读。在理解单一公式的内容后,可运用结合通读和点读、横纵比较的编校手段对数学公式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理解,从而保证数学公式在编辑过程中的正确性。首先,在进行数学公式输入时,可先进行通读,大体了解书籍的走向,并寻找数学公式之间是否存在跳号、漏号或序号错误等问题。更可以察觉出表述同一物体不同角度的数学公式的问题。其次,对书籍中单一的数学公式进行点读、精读,检查特定的数学公式内是否存在基本的符号或方法错误。最后,通过横纵比较手段进行数学公式的编辑加工。因公式与公式之间常常蕴含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因此,图书编辑应通过数学公式与数学公式之间的横向比较、纵向比较的手段,检查数学公式的对应关系、因果关系及相似关系。其中,对应关系指在大量数学公式同时需要编辑,两个数学公式又存在相同的针对性的问题时,可以通过公式的比较和反推,来排除无效公式;至于因果关系,即在编辑校对的同时,判断推导公式是否存在一定的因果逻辑关系;在变化假设条件进行实验时,可通过比较特定“量”的推导公式,确定该数学公式是否存在问题。但无论采取哪种手段或方法,图书编辑一旦发现数学公式出现问题、错误,应本着严谨的工作态度,及时联系作者确认并进行纠正,从而不断提高选题质量和自身素养。
科技类图书或交叉学科图书中涉及生物科学、物理研究及航空科技等内容,通常需要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验证,理论的表述又需要数学公式进行阐述。如果数学公式的输入、转行得不到规范,读者会对图书出现晦涩难懂等感受,进而影响图书的质量和销量。因此,规范图书出版中数学公式的输入与转行,对于出版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