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革命先辈好家风 培育进取感恩好少年
——基于家风文化的小学生德育素养发展实践研究

2019-03-21 01:17:14林兴锋邬美珍
中小学校长 2019年2期
关键词:革命烈士烈士家风

□ 林兴锋 邬美珍

浙江省奉化市松岙镇中心小学地处红色革命老区松岙镇,曾涌现出一批敢于拼搏、为国尽忠的革命烈士,他们的故事值得代代传诵,他们的品行值得代代传承,这些丰富的红色资源成为我校德育教育的瑰宝。那么如何有效开发和利用这一德育资源呢?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一书中有言:好品行必有好家风。换言之,拥有良好品行的人,其家风必正。一个人德行的成长是要从小培养的,而家庭是最基础的土壤。一位位德行向上的革命先烈,孕育其德行的必是良好的家风,而我们少先队员要继承革命先辈的德行,必先习其根本,从而完善自己的成长土壤,校内外齐力营造好家风,孕育好少年。

一、寻先辈足迹,挖掘 “好家风”

松岙镇作为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有卓兰芳、卓凯泽等一批革命烈士,现有的红色教育资源有卓兰芳故居、卓恺泽陵墓两处。跟随着先辈的足迹,探寻 “好家风”,小小少年以走访、搜寻、记录为形式展开学习活动。

(一)充分利用现有的红色资源

在卓兰芳故居中,有关于卓兰芳烈士的生平事迹、成长事件,同时还有与卓兰芳同志一起参与革命的烈士们的事迹。学生们带着相机、纸笔,记录烈士的成长故事,其中着重摘录烈士的家风家训、家规条例等。学生们还观看了《卓兰芳的故事》微电影,在纪录片中,卓兰芳先生的侄女回忆说:“爷爷 (卓兰芳父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便是 ‘困难像石头,决心像榔头,榔头敲石头,困难就低头’,所以,我们家的孩子,从小就不怕困难,遇到困难迎难而上。”从这些现有的红色资源中,学生们找到了卓兰芳、卓凯泽、裘古怀几位同志最具代表性的家风文化。

(二)积极找寻未开发的烈士资料

现有的红色资源中关于家风文化的资料,对于后续德育教育和活动的开展,还不够丰富。因此为丰富学生德育学习的资源,凸显 “革命烈士”群体品行效应,学校德育部门组织师生开展了 “寻烈士,找家风”的活动。

松岙镇上共有卓氏、汪氏、李氏三大姓氏,下属村落有王氏、莫氏、裘氏几个姓氏。通过姓氏的分类,学校德育部门共派出九支小分队开展活动,其中三个大姓各派两支小分队,小姓派出一支小分队,每小队两名教师代表。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各小队制定方案;第二阶段,实地展开调查;第三阶段,筛选整理资料。

“找寻未开发的烈士资源”该项目的调查及整理活动共经过了一个半月,活动中,学生在走访和调查中锻炼了问题设计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交际沟通能力、资料整理能力,等等。通过资料整理共发现松岙革命烈士分别有卓恺泽、卓兰芳、裘古怀、卓崇德、卓天佑、卓新民、任法清、张德成、张详宽、卓文定、卢国英、李国成等12人。学生通过查阅各村中留存的资料,听老人们口述等,发现6名革命烈士的家族资料、生平事迹尚有保存。寻着这样的足迹,各小队成员又到松岙镇政府镇史档案室、奉化区革命烈士纪念馆查找相关资料,整理出6名革命烈士的家规、家训、父母遗训、家族作风等家风文化 (见表1)。

表1 烈士家风文化

学校德育部门对学生整理的家风家训进行再提炼,发现他们的祖辈都是要让下一辈成为 “有礼有志”之人。因此,学校确定学习和继承革命先辈良好的家风文化,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就是要培养学生成为有礼、有志之人。于是,制定了基于家风文化的德育品牌发展导图 (见图1)。

图1 基于家风文化的德育发展目标

二、修缮成长环境,浸润 “好家风”

古有 “孟母三迁”的故事,环境能影响人,可以熏陶人,也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它能从多个侧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并支配着孩子的思想道德行为。基于家风文化的德育素养提升,通过蕴含 “家风文化”的环境来浸润学生思想。

长期以来,我校以打造 “红色育人环境”为校园建设的目标,学校已有的红色景观有卓凯泽铜像,各教室外走廊上的红色革命诗词。如何在原有的红色文化基础上,进一步融入家风文化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铜像配上小故事

学校第一幢教学楼的东边原有革命烈士卓凯泽铜像一枚,上面雕刻着烈士的姓名。调整后,校德育部门将学生搜集的几则革命烈士的小故事,做成 “家风文化故事墙”。其中有关于六名烈士家风的八则小故事。

(二)走廊更换好家风

原先走廊上的书法作品,都是奉化区书法协会的书法家们书写的革命诗词,德育部门统一调整为 “好家风”。同时,为了文化墙更亲近学生,展示本校师生的书画水平。学校举行了教师书法比赛和学生书画比赛,比赛内容为革命烈士的家风名言、家风小故事等。通过比赛选出优秀书法作品装裱挂于教室外走廊,优秀的绘画作品挂于楼梯旁墙壁上。

为了营造 “好家风”校园文化环境,学校利用走廊书吧等空白墙,绘制关于家风的其他内容,如习近平总书记家风小故事、家风家国论等。在学校景观石上镌刻从革命烈士 “好家风”中提炼的核心词,比如 “进取、感恩”等。

(三)班级文化融家风

让英雄的事迹、英雄的言行真正影响着孩子的德行成长,班级环境建设融入家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在打造 “红色育人环境”的德育目标下,我校已将各中队的名称以 “英雄”的名字命名。各班将本中队革命烈士的家风格言作为班训,如现存资料中无该烈士的家风格言,就从之前搜集的卓氏、汪氏、李氏等其姓氏的祖训中挑选。

(四)校园广播融家风

每天中午,学校红领巾广播站都准时开播。现在,红领巾广播站开播前有家风格言诵读环节,通过“耳朵”的浸润,让学生感受家风文化带来的力量。

学校通过校园环境的修缮,让革命烈士的好家风陪伴学生德行的成长,让革命精神不再是口号,而是借力 “家风文化”真正浸润学生的心灵,提升品德修养。

三、搭建活动载体,践行 “好家风”

环境浸润心灵,从精神层面改变学生的面貌,活动则是对品质的一次次锤炼,是 “好家风”提升学生德育素养的重要过程。

《学记》有云:学不躐等。即说任何学习都有其学习的规律,不可超越次第,学生德育素养的养成亦是如此。革命烈士的精神内涵丰富,家风文化的内容也内涵深远,如若一股脑都作为德育教育的素材,德育活动必是杂乱的,或许只是听听故事,读读背背走走过程而已。因此,学校德育部门根据革命烈士家风文化中提炼的“有礼、有志”的内涵,梳理出松小品牌德育教育活动体系 (见图2)。

图2 基于家风文化的德育教育活动体系

(一)有序教育活动

以革命烈士军队模式生活为“有序训练”的模板,以烈士家风文化中 “做个有纪律的人”为德育教育行为的精神导向,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首先,结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整合成五个有序教育内容,即有序进出校门、有序出操、有序摆放、有序就餐、有序候车。在实施过程中,德育处每周安排教育内容,班主任结合日常教学和班队课对学生进行相关主题宣传和教育,一二年级每天 10∶50 至 11∶00 进行十分钟教育训练,三至六年级每周五班队课进行十分钟教育训练。在具体操作中,开展学一学、练一练、评一评的环节,认真组织、规范落实,反复抓,将有序教育落到实处。

其次,各班利用学校其他活动以及综合实践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有序教育,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明白有序规范的重要性,逐渐养成一种品质,从而引导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把做事的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每学期校德育部门还开展一次 “学军日”活动,利用 “松岙镇石沿部队”的地域资源,邀请部队军人跟全校师生开展军训活动。军训活动,既是对学生有序教育成效的检验,更可以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精神风貌,让红色革命这片土地真正孕育富有精气神的学生。

(二)感恩教育活动

以革命烈士 “老老实实做人,点点滴滴感恩”的家风文化理念,培育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至诚、至孝,懂感恩的精神品质。

首先,以感恩诚孝教育为抓手,在德育活动中凸显校训理念,培育松小学子特色品质。整合各类活动开展的时间节点对 “感恩诚孝教育”主题德育活动具体子项进行统筹编排。感恩诚孝教育主要依托三月妇女节、九月教师节、十月重阳节等节日开展。在好家风书法比赛等活动的安排中,着力体现百善孝为先和孝在于质实的理念,开展宣传和实践活动,力求做到以情动人、以行感人,达到以德育人的目的。

其次,打造学校特色校园节日。每年11月联合青少年宫开展生命教育节,加强引导学生认识自我,珍爱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意识,倡导感恩生命理念。每年12月举办一次年度诚孝文化节,评选身边的诚孝好少年。按照知情意行理念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评选出年度诚孝少年10人,隔年可以重复当选,用榜样的力量感染他人。

最后,以感恩诚孝为主体内容,拟定新的学生评价手册和家校联动反馈制度,不断完善学校德育评价反馈体系。

(三)向上少年活动

以革命烈士 “活着一天就要奋斗一天”为思想导向,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明确的德育成长目标,有不竭的前进动力。

开展 “向上吧,少年”评选活动,每个年段根据学生最近德育发展目标,制定 “向上吧,少年”积分手册,根据手册内容,制定学生德育行为增减分制度,每月开展学生自评、家长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活动,根据各项所得平均分,评出每班每月“向上吧,少年”,每学期,评出校级 “向上吧,少年”,并将其事迹在校宣传窗展示,作为全体学生“向上”的榜样。

丰富多彩、立体多样、层次清晰的基于家风文化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锤炼品行,做一个有纪律、有诚孝、懂感恩、求上进的好少年。

四、反刍点滴德行,烙印 “好家风”

学生的德育素养不是一蹴而就,更不是仅仅通过一两次活动就能烙上 “优良品行”烙印的,而是需要反复锤炼,反复检验,反复修正,学校致力于让 “好家风”真正修炼学生好品行。

(一)一份“合力”

拥有了良好的德育素养,是否可以形成好家风呢。对此,我们对全校四百名学生家长进行了 “家风文化”的调查。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家长对于家风的理解并不深入,大部分家长认为家风重要,而问及孩子成长中什么最重要,您最关心孩子什么时,除健康外,大部分家长回答的都是学习成绩,很少有家长关注孩子的品行。基于现状,学校将家风文化促德育成长延伸到家庭,让每个家庭形成适合自己家庭、适合孩子发展的家风文化,并编成格言,挂于家中醒目处,家庭成员间互相监督,反复提醒。学期末,根据学生和家长的综合表现,评出 “好家风家庭”。

(二)一本册子

长期的实践,反复的锤炼,以“好家风”约束自己的行为,学生的品德行为定会上一个台阶。从之前的学习到成果的展示,需要一个过程,最终我们将学生在素养提升过程中的小故事、自我编写的 “新家风格言”汇编成小册子,供互相翻阅学习,以期有更长远的影响。

红色沃土育新芽,革命精神永流传。学校以 “家风文化”为红色教育的支点,营造红色家风文化环境,打造家风文化品牌活动,形成家风文化校园特色,被评为宁波市首批文明校园,今后的德育工作中,学校将继续立足地域特色,在打造学校德育教育的品牌之路上,以期走得更实,走得更远。

猜你喜欢
革命烈士烈士家风
见证热血忠魂的革命烈士证明书
革命烈士和诗人陈辉
戴今吾烈士的三封绝笔信
给戍边烈士的一封信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20
勤劳节俭传家风
家风伴我成长
幽默好家风(二)
家风
向烈士致敬
在路上
——纪念革命烈士杜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