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社会工作与临终关怀

2019-03-20 05:18王饶锋
西部论丛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临终关怀灵性

王饶锋

摘 要:灵性社会工作是近年来受到大家关注的一种方式,主要强调灵性对人的重要性,注重追求个人内心的平静与幸福。灵性在人生的不同时间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促进个人“身、心、灵”的统一。临终关怀的根本核心是帮助即将离开的人认罪悔改最终灵魂得救,因此除宗教信仰之外,其他方式的关怀都仅仅停留在身体和心理的关怀。

关键词:灵性 灵性照顾 灵性社会工作 临终关怀

一、灵性与社会工作的渊源

在新纪元运动之后,人们的精神与信仰得到解放,人们已经不愿再局限于只听从主流的观念,而愿意将个人的观念与大众观念相结合,更多地去探索人本身之外的事,如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以寻求精神的满足和超脱的幸福感。在这种情况下,各种宗教就成为了灵性的载体。然而,盖瑞(Garrett)(2003)指出,新纪元的宗教源自个人自由的膨胀和社区归属的缺失。新纪元运动倡导个人自由发展,在发展的同时,人们对社会的归属感也在降低,使个人降低了对生活的安全感。在这时,灵性社会工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平台,主张人的身、心、灵达到统一,实现内心的宁静,以达到幸福。

二、灵性及灵性照顾

日本安宁照顾之父柏木哲夫教授在谈论临终照顾的主题时说道:“死亡确定是躯体变性的一种结果。然而死亡过程则不仅是一种肉体的变化如血压下降、尿量减少,它同时也是一种心理历程如焦虑、愤怒、忧郁和孤独,它也是一种社会过程。如不能再工作,必须向家人告别,最后它也是一种灵性过程。濒死患者有许多灵性上的痛苦需要接受适当的照顾。”最特殊的是死于癌症的患者有各种不同的痛苦。既然作为一个全人的死亡,必须照顾全人所遭受的全部痛苦。临终照顾的模式类似心身医学,是一种身体—心理—社会—灵性模式,用来照护来自身体、心理、社会和灵性的四种痛苦。对要进入临终之际的末期患者这是一个极端受苦的过程。临终者面临到三个层面的脱离,分别是身體的脱离、社会角色(功能)的脱离、社会价值的脱离。在这三个层面上他不得不离开。当在身体和精神逐渐从社会中淡化出来之时,临终者也逐渐进入临终的灵性领域。除了要面对三层面的脱离外,临终者还要面对临终生活下的社会、伦理的纷扰(家人长期照顾的疲惫,过去的恩怨未解,经济消耗……)和心理问题(应付身体症状不断改变的压力,未了心愿,各种心理调适)。身体的脱离开启临终的世界,社会角色与价值的脱离使临终者失去自我认同和精神上依靠,这三个层面交杂在一起构成了临终整体性的处境。此时,显露出来的是临终者在灵性上的需要,心灵在漂流、在寻找依靠,“心灵的安置”则成为灵性照顾最重要的关键。灵性照顾的先驱者伊利沙白·库伯勒·罗斯把临终患者的“灵性需求”归纳为:“寻求生命的意义、自我实现、希望与创造、信念与信任、平静与舒适、祈祷获得支持、爱与宽恕等”。

三、灵性照顾在临终关怀中的应用

入院1、2周内完成一般背景资料的搜集工作,同时予以生活照料,充分社会支持,躯体症状治疗,尤其是疼痛控制,以及一般心理照顾都达到基本满意程度,一般心理照顾包括:心理抚慰,支持,疏导,充分共情,并给予真诚的关怀等。进行问卷调查以明确灵性方面的病史,并得出灵性困扰的诊断,明确灵性需求,在调查结束后第2天进行1次简短回馈。调查过程中根据受访对象的意愿,选择访谈时间,访谈在自然场景中进行,如病房办公室会议室等。整个访谈全程录音,边仔细倾听边仔细观察受访对象的情感和表情变化,做好笔录。在访谈过程中,研究者根据访谈提纲指引和受访者实际情况,对提问顺序和方式做灵活调整,同时对有价值的问题适当追问,不对受访对象施加任何诱导或干预,对受访对象的任何语言予以尊重,不加评判。平均每次访谈持续约40min左右。过程中如出现哭泣、不语等异情况时,研究者及时给予情感支持,鼓励患者充分表达,同时针对不同患者应用沟通技巧如沉默、重复等,并允许患者发泄内心情绪。

四、灵性照顾与辞世教育

辞世教育的目的是促使人们意识到死亡为生命之一部分,是将有关死亡的知识及其应用方法传递给人们。辞世教育可以从心理、精神、经济、法律等不同方面增进人们对死亡的意义,它所探讨的不只是死亡本身的问题。辞世教育的主要目的有三个:根本目的就是改变我们所处的社会文化与实现人的优死;引导人们改变传统观念中缺憾构成,使人们对死亡由无知进入到有知的境界;提供人们为临终患者提供帮助的能力,获得健康的死亡知识。辞世教育涉及内容相当广泛,包括哲学、伦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医学、护理学、生物学、经济学、法律学、心理学及文学艺术等。凡是与死亡相关的问题,都是死亡教育应探讨和研究的内容。辞世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生命价值和生命质量。

对肿瘤晚期的患者而言,面对不可避免的死亡结局,良好的辞世教育能让他们正确面对死亡,力争达到有尊严、无痛苦、坦然、平静的死亡。可以让他意识到时间的宝贵,尽可能组织好一生最后的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并做好死亡之前的准备,让生命发挥应有的效率和价值。所以,这不是解决患者生理上的问题,而是在灵性上对患者进行照顾。总而言之,灵性照顾是辞世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和主要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陈劲松.当代灵性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初探[J].社会工作,2013(4)。

[2] 陈劲松.灵性实践的误区与社会工作的介入[J].学海,2013(4)。

[3] 何雪松.社会工作的四个传统哲理基础[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4] 陈劲松.灵性引导生活[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

[5] 焦若水.精神性、宗教与社会工作――西方社会工作发展的新进展[J].学习与实践,2013(9)。

[6] 朱海玲,史宝欣·死亡态度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团·中华护理杂志。

[7] 张恩.我国开展临终关怀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全科护理。

[8] 娄丽雯,伊金英,武燕萍,等·影响临终关怀发展的因素及应对策略。

[9] 朱海玲,史宝欣·死亡态度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团·中华护理杂志。

[10] 田郭静波,王玉梅,灵性照顾与辞世教育,医学与哲学。

猜你喜欢
临终关怀灵性
荷品
天生艺术家
装入瓶子里的灵性
材料作文“保持灵性”素材运用指导
新材料作文“保持灵性”写作导引
提高临终关怀认知度和更好的开展临终关怀的研究
山东对肉鸡屠宰推行“临终关怀”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中国临终关怀探析
从浦东新区老年医院发展看地区机构临终关怀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老年人居家临终关怀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