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校园暴力“引教预防”胜于“惩戒补救”

2019-03-20 05:18李康卉
西部论丛 2019年10期
关键词:校园暴力教育引导

李康卉

摘 要:近年来,全国各地校园暴力事件屡屡见诸网络,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而“修改相关法律法规”,严打涉校园暴力违法犯罪案件的呼声也日益高涨。本文根据区域性调研情况,从校园暴力类型和影响、发生的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防范和治理校园暴力的有效机制。

关键词:校园暴力 防范体系 教育引导 法律惩戒

屡屡发生的校园暴力违法犯罪案件严重破坏了校园的和谐及正常教学秩序,对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巨大冲击。通过对东营市某区中学阶段校园暴力案件实地调查,笔者认为,遏制校园暴力,事后惩戒只是补救措施,真正治本之策是通过构建多方联动的责任体系,构建完善的校园暴力防范机制。

一、校园暴力的类型、现状和影响

(一)校园暴力的类型

对于校园暴力,国内研究者认为“发生在校园内外、施加于学校成员(既包括学生又包括老师)的能导致身体和心理伤害的行为”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負、侮辱造成伤害,损害学生身心健康”[1]的行为。笔者调研中涉及的校园暴力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肢体暴力,包括聚众殴打他人、暴力推搡、人身伤害等肢体暴力行为。二是语言暴力,包括给他人取侮辱性绰号、污言秽语辱骂他人和在公共场合故意嘲笑他人等行为。三是财物暴力,包括以威胁恐吓手段进行敲诈勒索,向他人索要钱财;恶意侵占和破坏他人物品等行为。

(二)校园暴力的现状和影响

本次调查以东营市某区中学学生为调查对象,共涉及该区初中、高中共9所,向2000名学生发放问卷,其中初中学生为1500人、高中学生为500人,男生1500人、女生500人;同时查阅了该区公安分局近三年来的接报警记录,走访了部分中学教务处教师。

在接受调查的2000名学生中,有1158人在过去3年内曾遭遇各种形式的校园暴力,占比57.9%。从学段角度看,初中学生983人,发生率为65.53%,高中学生175人,发生率为35%。从性别角度看,遭遇校园暴力的男生1034人,发生率为68.93%,远高于女生。从类型角度看,同学们遭遇的校园暴力以语言暴力为主,只遭遇过语言暴力的同学共871人,占75.22%;只遭遇过财物暴力的最少,只有38人,占3.3%;肢体暴力往往与语言暴力、财物暴力共存。遭遇财物暴力的总共81名学生中,主要为同学借用其物品后不归还、打闹中随手将对方物品摔坏以及遭遇肢体暴力时随身携带物品被损坏等情况。从处理方法看,3年来选择报警的仅有13起,均为暴力发生后家长报警,其中2016年3起,2017年3起,2018年7起,警方对此类案件主要以调解双方达成赔偿协议、道歉进行处理;选择报告老师的有379起,学校的处理方式也以“叫家长”、训诫为主。

校园暴力产生的最直接后果是不同程度的身体创伤和财物损失,但更严重的后果是破坏了青少年健康心理和正确世界观的形成。通过调查显示,遭遇过校园暴力的学生中,表示事后有“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产生恐惧心理、在同学面前觉得难为情、羞于与其他同学交流”等一系列表现的约占81.26%,其中有1/3的同学表示因此造成学习成绩下降。校园暴力的滋生破坏了学校和周边区域的安宁以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融洽关系;在调查中得知,因校园暴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有数名学生甚至于事后选择转学来躲避,造成了学生、家长对学校、对社会的严重不信任,给学校和社会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二、防范校园暴力的对策

笔者认为,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努力,构建以家庭监护、学生自律以及学校管理、社会引导为本的预防体系,才是防范校园暴力最有效的途径。而其中塑造青少年良好的行为习惯则是关键中的关键。

(一)强化思想文化领域治理,引导青少年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组织青少年学生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先进的理论武装青少年学生头脑,提升青少年分辨是非、善恶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强化学生的心理引导,强化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经常性的与学生开展谈心,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疏导,预防学生采取极端手段解决问题。要加强网络视听文艺生态治理,占领思想文化、意识形态主阵地,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传播正能量、示范正能量,以浓厚的正能量压制暴力文化的发展。

(二)强化法治相结合的校园环境建设,为学生成长营造知法、守法的良好环境。建立以学校为基础的干预机制,是显著降低校园暴力的发生率的重要条件。要避免法治教育形式化,引导中小学生通过课堂学习真正知法、懂法、守法,推动法治中国的进程。以班级为单位,每年组织至少1次防范校园暴力研讨,引导在校师生正确认识、正确对待校园暴力,提升防范和应对校园暴力的能力。加强学校与政法部门的联系,以实际案例为警示,引导青少年学生遇到校园暴力情况敢于诉诸法律途径;加强法律的执行,严厉打击侵害在校师生违法犯罪案件,形成强有力的震慑效果。

(三)建立家、校、社区联动的预防机制,构建良好环境。家庭是每个人踏入社会的开始,学生的素质、品行与家庭教育脱不开关系[3],任何校园暴力,或多或少都能在施暴行为人的家庭中找到这种暴力倾向的原型或原因,家庭教育在预防校园暴力中的决定性作用。但是,单纯的寄希望于家庭环境的主动转变无异于纸上谈兵。预防校园暴力的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的联系,通过学校、社区工作人员积极协助学生家长开展工作,对学生家长开展正面引导,提升家长个人素质,改善家庭管教方式,通过家庭、学校、社区的共同参与,构建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惠君. 校园欺凌的防范与心理干预[J].新教育:新法苑,2016,11(8):7-8

[2] Dusenbury L,Falco M,Lake A,et al. Nine critical elements of promising violence prevention programs.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1997.67:409-414

[3] 郑玉明.浅谈校园暴力事件的成因与预防[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7(6):6

猜你喜欢
校园暴力教育引导
农村小学特殊家庭学生教育管理研究
浅谈民生新闻的教育引导作用
浅析校园暴力犯罪的成因、特点及预防
从中美校园暴力案件报道出发思考相关法律问题
青少年恶劣事件频发引发对刑事责任年龄的思考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浅析大众传播中的“媒介暴力”现象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让阳光点亮你的生命
抓住教育契机 守望成功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