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协调的路径创新研究

2019-03-20 00:37宋雪薇
商情 2019年2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精准扶贫

宋雪薇

【摘要】本文在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有效协调难点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协调路径创新关键点以及创新路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普惠金融  精准扶贫  路径

现阶段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是我国金融体制长期改革的主要目标,普惠金融的发展既有助于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也是开展扶贫开发的重要方式。当今精准扶贫已经成为我国的第一民生工程,时间紧、任务重,但是精准扶贫离不开高效健全的金融服务的支持。而普惠金融的主要服务对象为低收入群体,因此在发展理念,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保持高度的一致。但是由于我国普惠金融起步相对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因此在普惠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部分金融机构在发展普惠金融方面也存在目标偏移的情况,导致普惠金融在精准扶贫中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开展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协调路径研究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有效协调难点分析

(一)在内涵上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存在差异

普惠金融主要是借助金融创新机制来解决传统金融中低收入人群所面临的交易成本高以及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低收入人群参与金融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普惠金融更多的是市场行为,注重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减贫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国家仅是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有利于的环境和政策保障。但是精准扶贫具有系统性、综合性以及复杂性等特点,且目前我国的精准扶贫正进入攻坚阶段,为了快速实现精准扶贫的目的,国家必然会强势干预,这与普惠金融的发展理念是不一致的。

(二)在政策目标上普惠金融和精准扶贫存在差异

普惠金融的发展目标主要是解决低收入人群的金融排斥问题,为低收入人群提供可持续性的低成本的金融服务,真正实现在金融服务中人人平等。但是我国现阶段精准扶贫已经上升到了政治高度,政策目标为各级政府在2020年之前完成七千多万贫困人口的脱贫工作。因此精准扶贫目标不是金融层面的目标,与普惠金融的发展目标不一致。

(三)在服务内容上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存在差异

普惠金融主要是基于金融层面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其服务重点主要体现在异地搬迁扶贫和产业扶贫。而精准扶贫服务内容广泛,涉及到异地搬迁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社会保障扶贫以及生态保护扶贫等多个方面,其内容比普惠金融服务内容更加广泛。并且可以看到普惠金融的服务内容是精准扶贫服务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在目标客户上普惠金融和精准扶贫存在差异

我国普惠金融的主要服务对象为金融弱势群体,比如贫困人口、小微企业以及残疾人等。理论上国际贫困标准线以下的人口均属于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其标准为人均年收入低于4430元人民币。而我国精准扶贫的目标客户为七千多万贫困人口,其标准为人均年收入低于2300元人民币。由此可见普惠金融的服务客户比精准扶贫的服务客户数量要多。

二、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协调路径创新关键点

(一)思想认识与制度创新全面加强

国际发展经验表明,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有效惠及低收入群体,有助于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经济开展。因此首先应该正确理解普惠金融和精准扶贫之间的关系,这是两者协调发展的基础。然后应该大力加强普惠金融自身体系建设,开展制度创新。将普惠金融和精准扶贫上升到一脉相承的思想高度,积极宣传普惠金融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中的重要性,让社会各界认识到应该在财务可持续性的前提下来满足低收入群体的金融需求。此次,应该保持普惠金融发展的独立性,不能因为精准扶贫的开展而导致普惠金融的发展变质。在普惠金融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加强普惠体制建设,注重金融服务中人人平等,保障金融机构发展的可持续性,在坚持普惠金融发展规律以及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为精准扶贫工作服务。

(二)同步提升资金供给以及需求能力

贫困产生的原因包括各种类型,有的是因为家庭遭遇重大变故,有的是因为教育落后,有的是因为地理位置偏远等,因此并不是所有的贫困人口均具有金融服务需求,同样的金融扶贫也不适用于所有的贫困人口。普惠金融服务低收入人群的主要方式是提高低收入人群的资金可获得性,但是资金可获得性提高并不等价于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长,其关键在于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給能力是否能够与低收入群体的资金需求能力实现有效衔接。资金供给能力是指金融机构能够提供可持续性低成本资金的能力,资金需求能力是指低收入群体能够将资金用于实现收入增长的方面。所以,只有同步提高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能力与低收入群体的资金需求能力,才能有效保障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的协调发展。

(三)政府与金融机构协同合作

普惠金融的运作主要是市场化机制,而精准扶贫主要是政府行为,因此想要实现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的协调发展必须要合理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否则很可能会出现政府强制金融机构开展扶贫工作,而金融机构迫于政府的压力只能被动的进行扶贫以完成政府任务,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金融机构扶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以及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的协调发展均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三、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协调路径创新

(一)开展微型金融、合作金融以及其他金融扶贫模式的有效结合

普惠金融精准扶贫的重点应该为充分发挥中小型金融机构在扶贫中的技术优势和信贷机制,比如微型金融机构等。合作金融模式资金互助优势明显,有助于充分发挥农户脱贫的内在动力。商业银行的最终目的还是获得利润,大型商业银行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可以积极支持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但是由于大型商业银行和普通农户之间具有明显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大型商业银行的很多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并不能真正适应贫困人群的需求。因此对于这些大型商业银行来说,可以采用间接的方式,即借助自身优势与微型金融机构或者合作金融开展信贷技术、资金以及信息等方面的合作,促进其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能够真正惠及的有需求的贫困人群。

(二)开展金融到户扶贫、产业扶贫以及基础性扶贫的有效结合

微观层面的精准扶贫要精准到户,保障扶贫资金能够真正到达贫困人群手中,坚决杜绝在扶贫过程中扶贫资金的寻租情况。同时在扶贫的过程中應该注重对贫困人口的脱贫教育,促使他们通过努力生产来最终实现脱贫的目的,否则给予再多的扶贫资金也收效甚微。即便临时脱贫了,也会快速返贫。中观层面的精准扶贫应注重在产业项目方面进行金融扶贫,由于生产项目准入门槛的原因,很多低收入人群难以找到或者从事脱贫生产项目,并且如果贫困人群每人都独立开展生产项目,也难以形成规模,不利于后续进一步发展。因此可以通过扶贫资金来推动扶贫项目的发展,进而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实现脱贫。宏观层面精准扶贫主要是指开展基础性扶贫,包括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信用体系建设等,这些整体发展环境的改善虽然不能直接促进贫困人口的收入增加,但是对于扶贫项目的发函以及贫困人群开展生产具有积极的促进和带动作用,可以显著提高精准扶贫的效果。整体来说,微观层面的到户扶贫以及中观层面的产业扶贫是关键,而宏观层面的基础性扶贫是补充,因此普惠金融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应该着重发挥在微观扶贫和中观扶贫中的引导作用。

(三)充分结合普惠金融扶贫和财政扶贫

精准扶贫的主要资金来源包括三个方面,分别为政府扶贫资金、金融扶贫资金和社会扶贫资金。其中政府扶贫资金是精准扶贫的基础,金融扶贫资金是精准扶贫的主体,而社会扶贫资金是精准扶贫的补充。可见与精准扶贫资金相匹配的财政扶贫资金是金融扶贫资金充分作用的前提。财政扶贫在我国过去的扶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相对来说由于政府在财政扶贫中主导作用太强,导致资金利用率较低,短期效果明显,但是长期效果不理想。普惠金融精准扶贫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作用,重在提高贫困人口的脱贫意志,因此在精准扶贫方面,长期意义显著。所以在新一轮精准扶贫中应该充分发挥好财政扶贫资金的作用,实现财政扶贫资金与金融扶贫资金的有效结合,不仅在短期内解决贫困人口问题,还应该站在长期发展的角度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

(四)实现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有效结合

普惠金融的发展本质为通过金融创新来有效降低金融机构与低收入群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等问题,从而有效降低金融成本,为低收入去提供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同时在该过程中获得自身的发展。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我国传统商业银行,如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已经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具有距离构建完整的普惠金融体系还有很大的距离。近些年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金融在我国获得蓬勃的发展,其基于信息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等有效降低了信息不对称问题,拓展了业务范围,改善了低收入群体的金融消费体验,为金融机构开展服务模式创新以及信贷机制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因此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更好推动我国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更好的助推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尤圣光.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的研究[J].当代经济, 2016,(5).

[2]王茜.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的政策含义及着力点[J].金融发展评论, 2016,(4).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精准扶贫
普惠金融下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路径剖析
国内P2P平台风险控制比较分析
欠发达县域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普惠金融浅析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