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峰 秦洁 郭霖森
【摘要】 目的 探究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对复杂性肾结石临床疗效和术中出血量的影响。方法 80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 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标准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 30例)和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 5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16.87±21.05)min, 住院时间为(5.20±1.47)d , 对照组分别为(95.42±18.74)min、(8.12±1.58)d,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74.08±14.75)ml, 明显少于对照组的(95.41±17.21)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一期结石取净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0%(3/50), 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7/30),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积极进行处理症状消失。结论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与标准经皮肾镜取石术的一期结石取净率均显著, 但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 术后恢复快, 住院时间短且并发症发生率少优势, 具有临床使用及借鉴价值, 但患者手术时间较长, 具体手术方式的选择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需要进行选择。
【关键词】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复杂性肾结石;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5.032
复杂性肾结石是泌尿系统结石中比较常见的结石类型, 主要包括多发性、鹿角形、马蹄形以及直径>2.5 cm结石等, 其主要治疗方法有体外碎石及经皮肾镜取石术, 其中经皮肾镜取石术已成为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首先方法, 但不同方式的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效果仍存在一定争议[1], 此次研究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对复杂性肾结石临床疗效和术中出血量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泌尿外科2016年3月~2018年3月
收治的80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经临床诊断患者均有明确的手术指征, 排除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心肺疾病、伴有尿路急性感染及同侧合并肾肿瘤或肾结核的患者。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男14例, 女16例;年龄21~75岁, 平均年龄(47.82±9.06)岁;平均病程(1.72±0.43)年;其单侧结石患者25例, 双侧结石患者5例;结石最大纵经2.5~7.0 cm, 平均纵经(4.65±1.02)cm。观察组患者男23例, 女27例;年龄19~73岁, 平均年龄(47.94±9.05)岁;平均病程(1.61±0.46)年;单侧结石患者42例, 双侧结石患者8例;结石最大纵经2.5~6.9 cm, 平均纵经(4.62±1.00)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 完善患者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传染病等术前常规检查。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行连续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 在输尿管镜引导下将F5或F6输尿管导管经尿道逆行插入结石侧输尿管内至肾盂, 生理盐水持续冲水造成人工肾积水, 留置尿管并进行固定[2]。患者取俯卧位并垫高其腹部或腰部, 在B超引导下确定穿刺点, 在患者脊柱垂直方向斜向腹侧穿刺进针, 经肾皮质进入肾集合系统, 并经肾皮质通道通过穿刺针鞘插入斑马导丝, 使用筋膜扩张器沿斑马导丝扩张至18F, 然后留置F18 Peel-away肾镜镜鞘建立经皮肾镜通道[3]。进入肾集合系统, 调整 Peel-away肾镜镜鞘的角度及深浅, 通过气压弹道进行碎石治疗, 较大碎石块采用取石钳取出, 细小结石通过逆行导管灌注泵加压冲出, 术后持续检查并监督患者结石残留情况,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安排患者进行术后1周二期碎石, 顺行留置F6 D-J管及F16肾造瘘管, 1个月后拔出D-J管。对照组采用标准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 手术操作步骤及方法与观察组基本相同, 在使用筋膜扩张器沿斑马导丝扩张时将通道扩张至24F, 术后留置F6 D-J管及F22肾造瘘管。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时间从穿刺开始到取石碎石完成并放置造瘘管为手术结束)、术中出血量、一期结石取净率及住院时间, 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一期结石取净率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16.87±21.05)min, 住院时间为(5.20±1.47)d , 对照组分别为(95.42±18.74)min、(8.12±1.58)d,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74.08±14.75)ml, 明显少于对照组的(95.41±17.21)ml, 差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一期结石取净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发生1例感染及发热, 1例患者大出血, 1例患者尿外渗,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0%(3/50);对照组患者发生3例感染及发热, 2例患者大出血, 2例患者发生尿外渗,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7/30),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积极进行处理症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