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孔子教育思想在中学政治教学中的作用

2019-03-20 12:33李立奇
学周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教育思想

摘 要:孔子关于教学方法的理论和实践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教学财富。在今天的教学中无不渗透着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掌握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构建高效课堂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教育思想;实际能力;学思并重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0-0125-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0.114

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孔子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教育思想对后世有很大影响,被后世称为“万世师表”。许多教师在全方位、多层次拓展学生能力的教学革新中,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继承和发扬了孔子教育思想的精华,为我国建设的需要培养了高素质的人才。

一、德识并重,挖掘德育资源,树立“三观”教育,弘扬时代精神

培养具有高尚德操的志士仁人和渊博学识的君子儒者,是孔子教育的重要内容。“仁”是孔子进行德育的核心,他要求学生要有崇高的志向,要有文化修养,要严于律己,做人要正派,处世接物“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种“己立立人”的原则是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方面,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并加以借鉴。孔子注重道德教育的同时,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孔子的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仁智统一,仁知统一的理想人格。

如讲高二思想政治下册《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一课时,不仅让学生懂得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的道理,而且要培养学生对乐于奉献的人和事的敬仰之情,热爱之情,如通过讲解孔繁森的奉献事迹,使学生对他肃然起敬。同时通过讲一些堕落的事例,激发学生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义愤和唾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学思并重,培养优良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只学习而不思考则迷惘而失去方向,惘然无所得;只思考而不学习则空洞而陷于危殆,疑惑不解。这是孔子教学经验的总结,也是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讲高二思想政治下册《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时,我讲了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跟一位正在拔秧的农夫对对联的故事。农夫手握稻秧道:“稻草抱秧父抱子。”这下难住了满腹经纶的大学士。但其侍女却随口答道:“竹篮装笋母怀儿。”这个故事把学生注意力吸引过来了,这时我让学生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为什么不识丁的农夫出的对联能难住大学士呢?

2.为什么侍女能随口答上?

这两个问题正是学生疑惑之处,疑起思维生,思维的大门开启了,经过讨论得出:侍女做过农活有实践经验,而大学士没有做过农活。我趁热打铁继续发问:这个故事体现了什么哲学原理?这个问题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并结合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经思考答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即实践出真知。通过激疑起思,学思结合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认识力和感悟力,使知识升华。

可见,孔子提倡的善思多问,学思并重是非常重要的,中学政治课教学必须创设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设疑,引导学生在释疑、解疑的过程中自觉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三、正面灌输与启发并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正面灌输是孔子教育弟子的重要思想,“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作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是自己的天职。孔子正面灌输,诲人不倦的育人风格,绝不是千篇一律,千人一腔,而是因材施教,实事求是,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他用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语言震撼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

中学政治课教学要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一切积极因素,激发求知欲,培养他们勇于探索、钻研、创造的精神,使教学过程成为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创新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的过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启迪课的讲解要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如讲高二政治《按客观规律办事》时,让学生自编自演小品《揠苗助长》,因表演得生动、风趣,使学生兴趣高昂,此时抓住时机,由浅入深,层层设疑,问成语“揠苗助长”的比喻意是什么?哲学寓意是什么?联系实际说明有什么现实意义?引导学生愉快地进行思考,当学生达到“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这样一个渴求解决问题的心理状态时,去打开思路,理顺脉络。然后指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用上述方法分析唐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哪些哲学道理,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吃,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教学模式的进步和更新是历史的必然。孔子教育理论的原则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性原则值得我们后来的教育者学习。

参考文献:

[1]陈景磐.论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4).

[2]杨松贺.德在孔子思想体系中的地位[D].华中师范大学,2002.

[責任编辑 薛晓静]

作者简介: 李立奇(1971.6— ),甘肃庄浪人,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中学政治教学及学生素质培养。

猜你喜欢
教育思想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浅论罗家伦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 办有气质的乡村小学
践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开幼儿美术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