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艳强
摘 要:言语品味的重要性正日益深入人心,本文试着从构词方式、修辞方法、情感角度等方面对言语品味的方式进行一些探索。
关键词:文学作品 语言美 品味
“鉴赏文学作品从品味语言入手,鉴赏过程也是品味语言的过程”,(1)“离开语言文字的鉴赏,语文教学的智育、美育、德育都将落空”(2)要“突出文学语言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理解、鉴赏文学语言的水平”。
语文学习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中就包括美学素养,那么什么是美学素养呢?就是懂得一些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知识,具有美的感知能力,美的欣赏能力,美的表达能力。今天我想语言入手,从提高学生感知、欣赏语言美,力求完善语言表达能力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我认为,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欣赏语言美。
那么,什么才是美的语言呢?从情感角度来说,美的语言,是文明的语言,是礼貌的语言。
见面时,道声“您好”,一声亲切的问候,如一缕春风吹过你的心田,温暖而舒坦,带给你一天的好心情;分手时,说声“再见”,如碧水东流,情深意长;当你不小心得罪了别人时,一声“对不起”,道出你心中深深的歉意;当别人向你道谢时,“别客气”、“没关系”,轻轻挥手间,彰显你高雅的气质,洒脱的风范。
得体的语言,温暖的语言是优美的语言。语言是沟通的桥梁,语言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
如果你的一位朋友高考落榜,你指责他“你真不争气!这种试题你也不会做吗?”还是“没关系,下次加油,继续努力!”哪个效果更好一些?父母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当子女跌倒时,是痛斥“没用的东西!怎么搞的?”还是送上一句“这次是有点失策,下回努力”,哪个效果好些?当子女摘吃了早恋的禁果时,父母们是郑重声明“那不行,绝对不行”,还是先说一句“你的心情爸妈能理解”再述之以情晓之以理,效果怎么样?这还用提吗?
优美的语言应该是让人舒服痛快的语言,能够引起共鸣的语言。
鲁迅先生的文章,言辞犀利,喜笑怒骂皆成文章,总让人读的畅快淋漓,就是他的情感真挚、精神剖析入木三分。。在《孔乙己》里,有恶意嘲弄孔乙己的短衫顾客;在《阿Q正传》中,别人欺侮阿Q,阿Q则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小尼姑;在《祝福》中,鲁镇的村民把祥林嫂的悲剧当作有趣的故事来欣赏……所有这一切,让人感到一股透骨的寒意。这是一个多么冷酷无情的世界!这是怎样一种扭曲的人生!鲁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爱他们,但希望他们觉悟,希望他们能够自立、自主、自强,挺起腰杆来做人,争取自己幸福的未来。
除了社会底层的人物形象之外,鲁迅还塑造了一些刚刚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这些知识分子有进步的要求,有改善社会的良好愿望,有对人、对己的真诚的感情,真诚的爱,但当时的社会却不能容忍他们。“狂人”、夏瑜、魏连殳、吕纬甫、子君和涓生,都曾为社会,为自己,追求过,奋斗过,但在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经历的都是悲剧的命运。鲁迅同情这些知识分子,就是同情中国社会,关心中华民族的命运,因为在当时的社会,只有这些知识分子还在为社会的进步而挣扎、奋斗。
鲁迅对社会上的两类人是抱着深恶痛绝的态度的,那就是那些权势者和伪君子。对于他们,鲁迅先生横眉冷对,骂个狗血喷头,厌恶得横眉冷对,让读者大快人心。《孔乙己》中的丁举人、《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祝福》中的鲁四老爷、《长明灯》中的郭老娃、《离婚》中的七大人等等,鲁迅都给予了强烈的批判。
最好的文学作品是用最优美的语言写成的。语言的美,在文学作品中的遣词造句的美。
古人对于作品的整齐、抑扬和回环的美十分重视。
在《汉乐府》中,有这样一首诗:“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寥寥三十余字便将诗人对爱情的忠贞表达的淋漓尽致。
唐代诗人元稹的《南秦雪》更是把大雪过后的美景形象生动的表现了出来。“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树,万树松罗万朵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更有异曲同工之妙。
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点绛唇》也不差丝毫。“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诗人用少量的笔墨,将少女匆匆下秋千,逃回房间,羞于见客却有渴望见到“青梅”的心理刻画得准确形象。
现代文学作品中,作者也用叠词、四字词、时而并列时而间隔,表现了这种韵味十足的语言之美。
选入小学课本中的《山雨》就体现了这种美。沙啦啦,沙啦啦……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沙啦啦,沙啦啦,由远而近,由远而近……重叠反复,让那种缥缈而至的声音,悠悠入耳;浸润在心里、梦里……
翠绿、墨绿、淡青、金黄,还有火一般的金黄……绿的耀眼,绿的透明,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读来朗朗上口,思来沁人心脾,融听觉、视觉、感觉于一体,真是身心俱美。
其次,我认为,修辞手法的运用,也能给语言带来无穷的魅力。
再以《山雨》为例: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巧用比喻,将岩石、树叶、绿草变成了美妙无比的琴键,雨丝变成了轻捷柔软的手指,雨声成了优雅的小曲。还有那一个“弹”字,不由人不浮想联翩,仿佛一袭素衣的妙曼女子,纤纤素手搏动琴弦,余音袅袅,绕梁不绝……
再有那《索溪峪》的野中,水是野的。“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蹦跳而出、绕山奔跑、撅着屁股,还时而生气,这哪里是山,分明就是一个憨态可掬,活泼调皮的野孩子,寫活了水,也带给人无限的情趣和愉悦的心情。
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培养孩子鉴赏语言美的能力,真正让孩子学会构词遣句、学会巧用修辞、学会情感宣泄,一定能‘以美启发美,提高写作水平,美化孩子的心灵,使孩子的德智体美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