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三型机关”,提升管理水平

2019-03-20 05:18翟红梅
西部论丛 2019年9期
关键词:创新服务企业管理

摘 要: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对经济领域法制化建设的加强,公司面临的外部风险加大;企业推进改革,机构精简,机关职能正经历由组织协调为主向服务指导、风险防范、监督考核转变的过程中,机关传统管理方式已难适应信息网络时代的发展,如何建设政策研究型、风险防控型和服务创新型“三型机关”,转变机关职能,通过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的效率和质量,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三型机关 创新服务 企业管理

服务创新指有完善的制度创新体系,业务流程公开、科学、简洁,职能界面清晰、管理要求明确、动态评价及时;机关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严明的纪律,严谨的作风、文明高效;能围绕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和发展目标,思路创新、态度积极、主动服务,致力于减轻基层负担。政策研究指能紧盯政策发展变化要求,熟悉专业管理需要的相关法律法規、政策和上级管理要求,掌握行业或系统先进管理方法,能借鉴其他单位经验教训,结合基层实际指导基层单位贯彻执行;岗位人员具有较强的学习意识、较高研究能力,是管理的专家、权威,能熟练处理存在问题、解决矛盾,满足管理需要。

一、为强化机关主动做为,创新服务,建设服务创新型机关,可在实施首问责任制及A、B岗位制的同时,利用网络信息化进行管理创新。

采取创新思维,服务基层和项目,减轻基层负担,共同完成生产经营任务,实现公司发展目标是机关服务的根本要求。首问负责制和A、B岗位制是有效促进机关管理人员主动服务和方便服务的有效措施。

对于办事人所提出的问题,第一个接触的工作人员(首问责任人),要及时、准确、耐心地予以办理或说明,不能满足办事人提出的有关要求时要及时请示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直到与办事人取得共识为止;对于手续不全或不符合有关规定的,必须向办事人一次书面告知办理业务的依据(文件号或工作表单号等),需要补充的全部手续、要求等。

创新服务没有止境,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和公司业务的高度分散,必须具有网络信息化思维,充分发挥信息化网络和大数据作用开展创新服务。如充分利用项目管理模块,实现项目目标、运行分析、风险预警的网络化管理,推进网上业务审批、业务公开,推进人员、重要装备动态流动监测,实现项目安全、技术、质量信息的共享等[1]。

二、为提高机关主动学习、研究能力,建设政策研究型机关,可从培养专业管理人才出发,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专家团队。

对于处于决策层和执行层中间的机关管理层,贯彻执行国家、上级政策、文件精神、制度规定是机关管理的基本职能。每个机关管理人员都要按照职责要求,熟悉专业管理需要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上级管理要求,并能指导基层单位贯彻执行。建立对上级下发制度如何执行的研究、研讨、讨论、论证制度,形成书面意见或制度。对于制度规定和现实业务发生冲突和矛盾时,要研究解决的方法,不能因执行上级制度而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做到贯彻制度精神,办法符合实际,基层能够做到[2]。

鼓励员工获取资格认证,将取证与职称评定、专家晋升、绩效考核挂钩,提高个人学习研究主动性;组织专业管理培训和经验交流,创造条件提高管理人员专业管理知识。通过采取措施产生一批真正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专家队伍,使公司的每一项核心管理业务都能找到专家。突出专项奖励作用,对在专业管理课题研究、经营建议、管理经验推广、解决制度执行与实际业务矛盾等做出突出贡献岗位人员实行专项奖励,通过正向激励促进主动研究解决问题。

三、为防范各项风险,建设风险防控型机关,可从建立全面内控管理体系着手,不断完善风险清单和应对措施,建成共享的管理信息资源库[3]。

企业具有完善的内控管理体系并严格按程序办理各项业务是风险防控的基本保障。在建设风险防控型机关时,可采取以下措施。完善资金资产、安全质量、廉政纪律、合同法律等各专业管理体系建设,形成制度齐全、责任明确、执行有力、持续改进的管理体系,利用管理网络防范系统性风险。

利用互联网获取行业内其他单位专业化管理信息,广泛建立动态信息资源库。如建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信息资料,长输管道工程、综合站库工程等安全风险清单、项目考核综合资料库等。完善统计管理制度,加强专业管理统计数据分析和风险预警,面对风险即将发生时,能及时选择采取应对措施。

四、建设三型机关,需要借助综合考评、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促进机关专业人员主动提高工作积极性。

坚持科室月度考评,建立科室内部岗位考评制度,以德、能、勤、绩、廉为核心对岗位人员进行综合考评,并与科室、个人绩效奖金挂钩,并将每年评议结果载入档案,以作为对每个干部奖励、提拔、使用的依据。

基层单位与公司领导班子共同参加机关部门及业务岗的考评工作,并将考评结果有限公开。落实问题督办机制,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检查存在的问题,分管领导负责对科室督促改进。借助外部审计、内部测试促进风险控制,将外部监督检查结果反馈到各专业管理部门以利改进[4]。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承办谁负责的原则,机关分管主管领导、科室负责人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法律法规、政策依据、规章制度、职责权限和办事程序办理业务事项导致行政过错发生,或首问职责履行不当、限时办结不及时的,应承担相应责任。凡办理业务事项发生过错以及首问职责履行不当、限时办结事项不及时的,视其情节轻重、失误大小和造成负面影响的程度,分别给予谈话诫勉、书面检讨、通报批评、年度考核确定为基本称职或不称职等处理;属严重过错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责任。

参考文献

[1] 马哲军.党员队伍“出口”不畅的原因及对策[J],党建研究,1998 (08).

[2] 刘延东 .推动教育事业在新起点上科学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0,1,15(1).

[3] 李平.构建健全的党员队伍进出口机制[J],蚌埠党校学报,2005(01).

[4] 聂周勇.疏通党员队伍的“出口”[J],党建之声,2006(05).

作者简介:翟红梅(1965.12—),女,江苏扬州,大学本科,经济师,从事经济与管理工作方向

猜你喜欢
创新服务企业管理
“互联网+”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
加速档案的现代化管理与实现创新服务的对策
高校图书馆核心业务与创新服务挖掘研究
基于互联网+行动的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液晶生产企业客户管理新概念探究
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突发事件基本类型及其对管理的意义
全民阅读背景下图书循环经济制度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