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时事新闻培育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探索

2019-03-20 00:44林万春盘建英
关键词:时事新闻思想政治核心素养

林万春 盘建英

【摘要】  随着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以核心素养为主要教学目标的学科教学改革正在全面推进之中,需要学科教师在一系列教学环节上采取有效的优化措施。将时事政治应用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是核心素养教学优化提升的客观需要,有利于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培养,是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过程中值得持续探索和突破的基本途径之一。

【关键词】  时事新闻 思想政治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2-206-02

一、利用时事新闻,培育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1.是国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顶层设计的必然要求

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这一概念,并指出,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意见》将核心素养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并将其视为我国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2016年9月,经过国家课题组三年艰难攻关,《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2018年1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正式公布,新课标首次提出课程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学科内容采取思维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呈现,关注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长远发展,使理论观点与生活经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历练中、在自主辨析的思考中感悟真理的力量,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是践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客观要求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德育课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生活性,这一特点决定了该学科的教学比较特殊,必须紧紧地联系国际、国内的实际以及学生自己的思想实际。《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具有学科内容的综合性、学校德育工作的引领性和课程实施的实践性等特征,它与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等课程相互衔接,与时事政治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其他学科教学和相关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任务。面对当前社会变革和实践创新中的新挑战、新问题,要用历史的眼光、国情的眼光、辩证的眼光、文化的眼光和国际的眼光,引领学生通过观察、辨析、反思和实践,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把握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时事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程的组成部分,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的重要途径,必须按规定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上予以保证。

3、是中学思想政治教材具体有滞后性的现实需要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一般一年修订一次,其间编著者会根据一年来国家方针政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适时对教材内容作适量增减,以做到“与时俱进”。然而,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特征决定了教材很难真正做到“与时俱进”。社会现实永远处于动态生成的进程之中,而政治教材相对而言处于静态过程中。因此,必须要以“动态”的现实去丰富“静态”的教材,也就是利用最新发生的国内外时事解释、证明教材内容,或者运用教材知识解释、分析最新发生的国内外时事。

二、利用时事新闻,培育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

1.利用时事新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思想政治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怎样的学习方式才能更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呢?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活动体验是其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主要途径。”因此培育核心的教学必须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教学。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教学对象是一个活生生的思想、感情、意志、个性都处于变化之中的个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能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政治课教学内容本身比较枯燥而且抽象,晦涩难懂,很难让学生产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热爱而非冷漠的情感,因此而想学、乐学、会学,通过对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从而逐步转化为学科核心素养。导语如何开启,教师如何创设良好的情境,把学生带入新课,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兴趣。新鲜的时事新闻开场往往能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比如在学习《经济生活》中“维护劳动者的权利”这一课题时,我不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讲授劳动者的权利有哪些?义务有哪些?如何维护劳动者的权利?而是通过播放2018年1月份的“深圳富士康公司员工‘第十六跳”时事新闻视频导入课堂,要求学生围绕视频讨论并回答的员工为什么要跳楼?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热情,学生都积极参与讨论,有的说富士康公司经常加班,没有休息时间,劳动强度太大,有的说工资水平太低,生活压力太大等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讨论,富士康公司这样做侵犯了员工们的哪些权利?员工们还有哪些权利?假如你是劳动者,当你的权利受到了侵犯你是否也会选择跳楼来维护自己的权利?你会怎样维护自己的权利?轮到学生发言时,一个个跃跃欲试,急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他们的发言中,可知他们已经理解和准确把握了“劳动者的权利”内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假如学生对所学内容不能产生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只能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怎么能够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呢?因此,利用时事新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育思想政治核心素养。

2.利用时事新闻解决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培育思想政治核心素养

教育心理学认为,人的情绪情感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教学情境创设的好,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还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因高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虽然较弱,但已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参与社会活动。因而利用时事新闻有助于學生理解教材的抽象理论,时事材料与教材理论之间是相互统一的关系,时事材料体现着基本理论,基本理论寓于时事材料之中。要理解基本理论必须从具体材料出发,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将时事新闻引进课堂,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解决课本中的教学重点,化解课本中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克服死记硬背、不求甚解、不善于把知识与实际问题相联系的弊病。比如在学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一课题时,为了解决“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个教学重、难点,我给同学们播放了一个《你好!港珠澳大桥》的时政新闻视频,学生被中国的伟大创造所震撼,看完后全班同学热烈鼓掌。在这样的氛围中,我马上展示了新闻材料“超级工程背后的超级难题”,被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历时8年、耗资数千亿,造桥、填海、造人工岛、挖隧道,克服了土质、天气等各种难题,终于迎来了通车的历史性时刻。学生讨论后思考并回答:港珠澳大桥建设是否一帆风顺?为什么?面对如此多的超级难题,港珠澳大桥为什么最终能顺利通车?通过对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讨论分析,“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教学重难点迎刃而解,激发了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和自豪,增强了对祖国的政治认同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道路自信,树立了伟大工程建设的科学精神。

3.利用时事新闻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活动,培育思想政治核心素养

在课前,我利用3-5分钟开展“时事播报”活动,让学生自由组合,每节课让一组走上讲台,本组小记者播报一则当日或近期的国内外新闻,本组的小评论员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评论,其它同学可进行补充,最后老师给予点评或补充。为了准备课堂上的新闻报道,学生在课余时间就会主动看报纸杂志,看电视,听广播,搞摘抄,整理要闻,逐步了解广播、电视报道新闻的时间、网上新闻、报刊的类别及版面,这样让学生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养成天天关心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而且要用所学的课本知识对时事新闻进行评论,又促使了同学们主动学习,提高课本知识的运用能力,深化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评述需要充分的根据,这就促使学生多方面查找资料,开拓了视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评述要言之有理,这就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表达、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综合评价等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绝大多数学生都积极参与并对国内外的重大时事新闻如“共享单车”、“重庆公交坠江”、“中美贸易摩擦”、“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感动中国人物”等进行了及时详细的播报,并运用所学课本内容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和分析,从而促使了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思想政治的核心素养培育。

在课内,利用时事新闻导入新课、利用时事新闻解决教学重、难点,积极引导学生将时事新闻结合课本内容展讨论、辩论、模拟各种情景活动,推动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广泛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如在学习《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一内容时,我播放了一段2018年10月习近平在“广州考察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视频,广州永庆坊是坐落于广州西关旧城区核心的老街区,从曾经的破烂不堪到现在成为习近平总书记的广州考察点,根据视频内容我设计了一个辩论赛:“在旧城改造,传统文化是包袱还是财富”,通过学生的辩论解决了这个教学重难点。推动了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政治认同、树立辩证看待传统文化的作用的科学精神、依法保护传统古建筑的法治意识和积极参与到传统建筑保护的公共参与思想政治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课后,组织学生编写时事小报、撰写时事小论文、社会调查。每月定期组织学生编写时事小报一期,指导学生自由组合,自主设计、编辑和排版,分工合作完成高质量的小报,并在年级范围内进行交流评比。学生在团结协作中提高了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社会责任感也更强了。为了指导学生学会用教材所学的理论知识去点评时事新闻,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尝试撰写时事小论文和时事评论,如《从共享单车说共建文明》、《敬畏历史,就是捍卫良知》、《魏则西事件的经济学启示》等,通过让学生通过认真地收集整理时事材料,对自己关心的社会问题利用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索,表达富有个性的观点,充分保护了学生的思想火花,激发了同学们学习课本的主动性,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提高了知识的运用能力。培育了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思想政治的核心素养。

实践证明,通过时事新闻活动的开展,不仅使中学思想政治课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效地解决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运用和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育了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思想政治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时事新闻思想政治核心素养
这一年,你所关心的大事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那些读新闻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