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平
“比惩罚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句话,如今大家耳熟能详,甚至都在争相言说、相互提醒或据此进行自我反思。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就是培养责任心,有了责任心,就能成长为有担当的人。这既是个人成长的美好愿景,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据此,我们是否应该想到,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如此重要,班主任的一言一行是否都应该成为学生心目中责任担当的楷模呢?答案是肯定的。在具体的教育生活中,班主任会运用一些具体的教育策略来引导学生的成长,那么,审慎运用教育策略,就是班主任责任担当意识的具体表现之一。
一、教育策略的运用要做到以人为本
教育指向每一个具体人的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本身是教育的唯一目的,别无其他。无论运用何种具体的教育策略,目的都是为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的成长。以人为本,是教育策略运用的核心原则。
以人为本,也就是要求班主任要始终拥有正确的儿童(学生)立场。什么是正确的儿童立场?如何拥有正确的儿童立场?儿童立场并非一个情怀概念,而是一个严谨科学的教育认知概念,是教育行动的重要依据。儿童不是孤立的存在,更非诗意的想象。教育语境中的儿童内涵十分丰富,既是具有独立意义和价值的生命,又是离不开环境影响的社会人;既是经历着自身不断变化的个体,又与群体一起处在各种控制之中;既是独一无二的,又是需要融入规则和社群的……儿童立场不是静止不变的“招牌”,不应该是先验存在的某种既定的立场,它首先是作为体现在教育者具体行动中的、与儿童相处所秉持的理念,其次是一种在不断研究和实践中服务于儿童成长的行动方式。因为儿童是处在不断变化中的,教育者必须承认自己对儿童理解的局限性。童年的丰富性、发展性和具体儿童的复杂性决定了教育者必须是童年和儿童的持续研究者,要不断发现新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新情境,探索新的解决办法和路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教育者需要的不是已经被过去情境验证过的儿童立场,而是要在与儿童的相处中,为了理解儿童并携手儿童的成长,不断建构的儿童立场。简单地说,就是教育者需要不断协商的儿童立场。唯有如此,教育者才能声称自己的行动是以人为本的。
真正的儿童立场,还要考虑不同儿童之所以会是此在状态的多维度缘由。例如,我们都强调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所以会十分重视学生在作业完成时的态度。但是,不同的学生,没有认真完成作业——缺乏责任意识的原因是不一样的,有的是原生家庭中的重要成员给了他负面的榜样,有的是缺乏方法的引导,有的是产生了心理障碍……教师就要深入了解和研究具体儿童的具体情况,再分别选择合适的教育策略给予帮助。否则,无论是加强家校沟通还是批评说教,抑或是树立榜样,因为没有区别具体情况,教育策略的运用就不可能达到期待的效果。
以人为本,还要注意具体教育策略的运用,重点应关注的不是显性的结果,而应是学生真实的体验过程。学生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经历了什么,体验到了什么,对其成长的影响才是最真切的,并且有可能与即时的教育效果是不一致的,教师要学会辨析,学会等待。
二、教育策略的运用要做到整体考量
很多班主任运用具体的教育策略,往往只考虑面临的具体问题,以解决眼前的單一问题为唯一目标。这样的教育策略运用效果可能会“立竿见影”,却无法深入心灵,影响深远,很难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形成为人处事的方法和能力。
举个很多班主任都可能遇到过的例子。虽然班规或班约上的要求具体而清晰,对某些学生而言,养成讲卫生的习惯却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最常见的,就是有学生经常会无意识地将纸屑等物洒在了自己课桌周围,视而不见。一旦班主任提出批评,又会出现将自己身边的纸屑悄悄踢到别人桌椅下的行为。这样一来,从无心扔了纸屑到“嫁祸”他人,犯的错误在班主任眼里更严重了。此时,班主任就会愈加重视,迫切希望能运用有效的教育策略,引导学生认识到这种行为的严重性,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有这样一位班主任,遇到上面的情况后,为了尽快达到预想的教育目的,精心设计了一个“圈套”:一次上课前,他授意卫生委员拿了一袋子纸片,随意地洒在同学们的脚下。同学们当然不干了,纷纷对卫生委员的行为表达不满和抨击,甚至对着他大声嚷嚷。这时候班主任出马了,让学生安静下来,再请他们把自己脚下的废纸扔到垃圾桶里,之后随机“调查”了大家对卫生委员这种行为的看法,接着告诉大家,这是他让卫生委员这么做的,目的是想让大家明白一个道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前大家自己这么做,别人也会一样感到委屈和气愤,所以,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不管事情大小。
上面针对卫生事件的“请君入瓮”,即使会有看得见的教育效果出现,也只能限于教室卫生这一件具体的事情上,甚至只能限于不再“嫁祸”他人。这样的教育策略琐碎、低效,算不上富有教育智慧的教育策略。
班主任应将具体的教育策略放入班级管理和学生成长的总体目标诉求中来考虑,使其成为实现目标的实践措施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例如,现今很多学生由于各方面原因,没有情绪管理的概念,行为容易被负面情绪所左右。很多班主任都是在遇到具体情况时,才分析具体学生的表现,选择自认为具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来解决当前的问题。这样,既不能从根本上帮助具体学生学会管理情绪,更不会对班级所有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的提高有帮助。班主任要意识到,教育策略的选择和运用,要将解决眼前问题的小目标与促进学生在某个方面成长发展的大目标结合起来考虑。选择什么样的教育策略,才能既解决当前的具体问题,又能触及问题的本质,提高学生的情绪认知水平,引导学生学会进行积极的情绪管理,这才是需要班主任做足功夫的。同样,“卫生事件”中,教育策略的选择也要从整体上考虑,引导学生以后能在类似的事情中做出正确判断,采取正确的行为,成长为有责任心的人。
学生成长中的问题是具体的,但具体的问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有时一类问题背后的原因和成长需求是一致的。教育策略的运用就要考虑学生问题的联系性,遵循一定的规律性,才能保证教育行动的合理性和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三、教育策略的运用要做到为长远计
班主任要认识到,任何教育方法、策略和原则的运用,都不一定会收到立竿见影的、百分之百的、一劳永逸的效果,除了需要耐心、等待,还需要根据不同班级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方法策略。这也同时提醒班主任,教育策略的运用,从一开始就应该做到既考虑眼前目的,又要为长远计,考虑对学生成长发展的长远影响。
以卫生事件为例,眼前的问题可能得到了暂时性解决,从长远考虑,却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学生会以为,只要能解决问题,可以不考虑方式方法是否对其他人公平公正。还有可能,学生不知道今后班主任是否还会“请君入瓮”,对班主任不再信任,甚至导致学生不再信任担任教导角色的其他成人。从长远计,就是要在教育策略运用之前,要对其做出全面性的评估,明确其积极性和潜在的风险,避免急功近利,顾此失彼。
再例如,面对学生之间的小团体现象,班主任怀着紧张的心理,采取批评的态度,甚至不惜充当“挑拨者”的角色来“瓦解”小团体,而非引导小团体如何发展为开放性的、积极的团队,从学生长远发展需求来看,其结果往往得不偿失。
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的事,为长远计的教育策略如果确认是合理有效的,还要一以贯之地运用。例如,引导学生运用和平协商的策略解决彼此间的分歧或矛盾,为的是促进学生能用积极的态度设身处地地理解对方,养成讲理的习惯,形成包容的态度。班主任只有经常引导学生这么做,甚至使其成为班级文化的一部分,才能将之慢慢沉淀为学生的习惯和品格。
四、教育策略的运用要做到理解透彻
教育活动有很多规律可循,例如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习惯养成的一般规律等;教育策略也有许多前人总结出来的成熟经验,如因材施教,在体验中进行道德认知并养成具体的道德品质等。写在书上的规律和经验,要合理运用到现实教育情境当中,还需要一个理解和批判吸收的过程,否则就有可能因为理解偏差而运用不当。
“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这句话出自卢梭的《爱弥儿》第二卷,他举例说,我们“绝不要仅仅因为他们撒谎而处罚他们,而要使他们明白,如果撒谎,则谎言的种种不良后果都要落在他们的头上,例如,即使说的是真话,也没有人相信;即使没有做什么事情,也要被别人不由分辩地指责说干了坏事。”学生将自己身边的纸屑踢到别人的桌椅下,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撒谎行为。卢梭认为,孩子犯下了诸如撒谎这样的错误,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成人不必给予额外的惩罚,而要让他自己去承受这种错误所引起的“自然后果”。通过体验过失行为所招致的种种不愉快甚至痛苦,孩子自然会深刻认识到所犯错误的严重后果,进而改变态度、纠正错误。这种做法所遵循的就是“自然惩罚法则”。有的班主任会认为,上文中班主任“请君入瓮”,运用的就是“自然惩罚法则”,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己通过捡纸屑和负面的情绪体验去承受曾经的错误引起的“自然后果”。这是错误地套用“自然惩罚法则”。学生在班主任导演的情境中,并非在真实地承担“自己错误行为”带来的“自然后果”。如果学生因为乱扔纸屑,被老师同学批评或者为了纠正错误不得不将纸屑一片片捡起来,又或者导致教室环境卫生受到学校批评而被同学指责,如此等等,才是承担了“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然后,他就有可能会进行自我反思,吸取教训,不再犯错。责任心也就慢慢“生长”出来,担当意识也就有了萌芽。假如班主任在让卫生委员扔完纸屑后,与卫生委员一起认认真真地将纸屑一片片捡起来,然后告诉学生自己和卫生委员为什么要自己捡,这可以看作“自然惩罚”的现场演示。
同样,“赏识教育”如果作为一种教育策略来运用,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想方设法找出学生身上的优点,故意忽视或轻易原谅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否则,学生在受到正面鼓舞的同時,不仅缺点得不到改正,还有可能变得自负或者自恋。
身为班主任,要有教育自信,但也要避免盲目自信,要积极用专业素养来充实自己,这样才能在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智慧,审慎合理地运用教育策略,把教育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更加有效。
(作者单位:北京亦庄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晁芳芳